|
低模范打工人——調的沙和尚 文/青淺 西游記唐僧師徒四人中,最容易被人忽略的便是沙和尚了。他幾乎沒什么存在感,臺詞往往重復這三句:“大師兄說的對呀;二師兄說的對呀;師傅被妖怪抓走了?!?/span> 細細品味,沙僧無疑是幾人之中最低調的一個,他是無數奮斗在底層打工人的代表。沒有含著金鑰匙的出身,也沒有出眾的才能,不被領導器重,但依然為人忠誠、做事勤懇、兢兢業(yè)業(yè)。 沙僧原先是天宮中的卷簾大將,這個職位在天庭是非常尷尬的,大概類似于現在的門童保安之類,因為打碎了一個琉璃盞,就被罰下天庭,說明了沙僧在天宮中一直郁郁不得志。 琉璃盞就是今天的玻璃杯,雖然今日玻璃杯的地位同古代的琉璃盞不可相提并論,但在包羅天下珍寶的天宮也不過是一件普通器物,但卷簾大將卻因失手打破一個酒杯就遭天譴,未免有些說不過去。 打碎一個酒杯和打碎夜明珠(白龍馬)、調戲嫦娥(豬八戒)竟然一個罪名,這不得不說沙和尚的無足輕重,玉皇大帝早已經想廢掉這個“卷簾大將”。 別被這個卷簾大將的名頭嚇到,天庭里人浮于事,為了好聽安個威風的名字實乃常事,就和理發(fā)店里創(chuàng)意總監(jiān)、設計顧問一樣,還是那個剪發(fā)的湯尼。 他從天庭可有可無的保安到凡界的河妖直至修得正果成為金身羅漢,像極了普通打工人歷經坎坷的奮斗史。 一個普通的天庭打工人被貶下界成為稱霸一方的河妖其實也蠻不錯,無拘無束肆意妄為的日子不香嗎?可是曾經在高高在上的天庭,如今墜落凡間沉淪河底,是個人都會心有不甘。 幸得觀音知遇之恩,給他帶罪立功的機會,沙悟凈才知恩圖報,為修正果,一路上對唐僧忠心耿耿,他是個善于抓住機會在逆境中成長的人。 沙僧還十分精明,沙僧在小說中在流沙河閃亮登場時,八戒同沙僧大戰(zhàn)二十回合,不分勝負,可見其功力和八戒不相上下,但是他在取經路上都很低調,總是挑著擔子走在最后。 善于韜光養(yǎng)晦,隱藏實力,不急于表現自己,只是干好份內的活兒,默默無聞,從不爭功邀寵。雖然有時候領導看不到你的付出,但是這樣的性格才能讓他穩(wěn)穩(wěn)走到最后。 按部就班,不急于求成,出頭露臉的事兒不去爭,但永遠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第40回唐僧被紅孩兒擄去,戰(zhàn)敗的悟空準備撂挑子走人,回到花果山躺平,八戒求之不得,心思早飛到了高老莊。只有沙僧出言阻止,曉之情,動之理,力勸兩位師兄堅持到底。 堅信自己的使命,不半途而廢,不輕言放棄,不受他人蠱惑,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沙和尚的忠誠,因為沙和尚心里明白,自己只有這一條康莊大道可走,毫無退路可言,堅持信念永不退縮是打工人最勵志的魂,沙悟凈身體力行地踐行了這一點。 如果被擄的唐僧有千里眼順風耳,定會感慨平日看輕了這個毫不起眼的徒弟。在職場中很大部分的人,都像沙和尚這樣默默無聞,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好份內的事。 但有些人中途放棄了,有些是受人蠱惑,有些是不甘平庸。唯有像沙和尚這樣有自知之明,不和別人拼家世能力,只和別人拼努力勤奮的人才堅持了下來,最終等到了大放光彩的一天。 沙僧還是師徒四人間的潤滑劑,負責和諧氣氛、調結矛盾、鼓舞斗志。他總是一副憨厚老實任勞任怨的樣子,一直是師父的好徒弟,師兄的好伙伴。如果進行民意測驗,我想他一定是得票最多的那個。 可惜領導的眼里沒有他,最終取經回來,唐僧向上級領導匯報邀功時,他甚至被排在了白龍馬的后面,御帝哥哥深諳職場之道,身為官二代的白龍馬自然不可與普通的打工人同日而語。 可是對于沙僧來說,他這一路砥礪前行,等的不正是今天嗎?他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和能力,終于擺脫了打工的命運,成為金身羅漢,此生足矣。 西行路上驚險不斷,數次身陷囹圄,一路挑著擔走來,付出的艱辛終于有了回報,我心慰矣。 沙和尚是懂得知足常樂的,一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有一顆透悟明凈的心,飽經風霜,幾經坎坷,終于走向了打工人的巔峰。 沙僧胸前有九個取經人骷髏頭串成的鏈,“九和經”是作者的隱喻嗎?我們常說一個詞匯:久經考驗。沙和尚的人性不就是需要久經考驗,才能最終修煉到不受外界影響嗎? 平凡如沙和尚般的打工人,正是要久經考驗,才能在磨難中成長,沙和尚低調的智慧不正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