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緣小樓始于2018年底,拙詩七絕“桃”: 入圍小樓“人間要好詩”。主編章雪芳老師邀入小樓群。記得入圍后,還即興吟了首小詩: 表達了當時入小樓的愉悅。 小樓經(jīng)過收稿、審稿、編輯諸多環(huán)節(jié),有許多師友們辛苦的付出。借此機會道一聲感謝! 祝:小樓詩花香飄四海! 【詩家集評】 過南坑弄墨潭晤董倚橋先生得句 戴炳南(福建) 米家圖畫橫南郭,荷送幽香翠入檐。 慣看嵐煙奔眼底,休將俗慮鎖眉尖。 九牛欲挽師山谷,一帖親傳法子瞻。 笑語聲中出門去,溪流暮靄草纖纖。 王海亮點評:中二聯(lián)見功力。水墨畫圖見氤氳氣象。“十四鹽”尖纖韻窄詩不易做,流暢如此,應得子瞻山谷之助。 姚泉名點評:見人精神,無不佳處。 唐定坤點評:難得詩家語,古今何嘗有別,但能綰合融通即作手。惜四句過險,尾聯(lián)稍淺。 題山水圖 戴炳南(福建) 青峰幾疊聳云端,一壑流泉紙上寒。 因悟桃源閑處得,臥游溪閣久憑欄。 沈利斌點評:山水圖與真山水有相似亦有不同,如詩中皆言山水則不能體現(xiàn)“圖”之特點。此詩“紙上寒”既見畫圖之精妙,又點“山水圖”與真山水之區(qū)別。結句“臥游”既有覓桃源之思,又有貪看畫圖之意,從側面寫此圖之栩栩如生。此詩當可作題畫(圖)詩之范。 露湖村 戴炳南(福建) 隱隱青峰下,尋來一徑幽。 溪山千樹合,鳥語數(shù)聲柔。 杏染金鋪地,云飛翠入樓。 始知陶令意,耕讀勝封侯。 孟祥榮點評:詩就村敘景,極寫其幽。二聯(lián)聲色動靜兼具。然杏字略有歧義。尾聯(lián)提振,見出己意。唯陶令躬耕,實乃不得已而為之,非其私心本若此。故用此典,尚應慮及。 山中漫興 戴炳南(福建) 林泉日暮漸生寒,無力蟬聲聽欲殘。 為笑白云戀山色,回頭已占數(shù)峰巒。 沈利斌點評:雖是常見景象,但視角新穎,詩思不俗。全詩也見“漫興”之意,輕盈自在,確為佳制。 瞿秋白烈士紀念碑 戴炳南(福建) 羅漢峰頭青不改,巍巍白塔聳云端。 江南一燕歸遼闊,滿耳松濤六月寒。 肖三羊點評:以景起手,見稱頌。轉句取瞿秋白名句 : 我是江南第一燕,為銜春色上云梢,更贊其革命胸懷。結句,瞿秋白犧牲在1935年6月,想見當時情景,追念與感慨都寓于其中。最后一個寒字,情感更加濃烈,回味綿長。此詩為遞進寫法,大好 ! 父親節(jié) 戴炳南(福建) 心室一盞燈,斯燈未曾滅。 憶昔讀書日,紙筆怕兒缺。 土紙穿針線,深宵燈下折。 十里深山路,經(jīng)冬埋積雪。 披衣還束帶,念之心尚熱。 每為苦學費,向人時哽咽。 教兒須勤苦,竹虛含勁節(jié)。 昨夜入夢來,石橋揮手別。 慰兒休嘆息,殷勤語切切。 起身倚南窗,孤懸半空月。 獨孤食肉獸點評:好在賦筆,事與景如見。文字與畫面仍可精切一些。 冬日朝斗巖即景 戴炳南(福建) 紅葉如丹豁眼眸,一聲啼鳥一林幽。 清泉亦愛山中趣,曳住煙嵐不肯流。 張春義點評:這首詩描寫朝斗巖的美景。詩人以奇麗的設想,以形態(tài)和顏色為媒介,化詩境為畫境,繪出了一幅水墨圖。 夢欣點評:首聯(lián)自前人詩意出而尾聯(lián)用上多種修飾手法得“無理之妙”奇效,正是“想象以為事”之佳構。 桂林獨秀峰 戴炳南(福建) 獨立蒼茫欲插天,往來云里作詩仙。 無依無傍身生翼,俯瞰人間只一拳。 向小文點評:好久沒有讀到這種極其純凈、簡單而又富有詩意的語言了。它在字里行間透露出無形的瀟灑和豪氣,加之豐富的想象,大膽的比喻,立刻吸引了我的眼球。也不得不令我佩服詩人對詩的這種語言藝術的透徹把握和表達,足見詩人對詩詞語言表達的功力。 綜觀全詩,它擅于用擬人的口吻來描述桂林“獨秀峰”的姿態(tài)和精神面貌。用“欲插天”寫出了“獨秀峰”的雄偉和高大,還有氣勢。一個“欲”字,虛實結合,開合有度。往來云里,與云作伴,逍遙“作詩仙”,則寫出了“獨秀峰”的的瀟灑豪放。而正是身無牽掛,心無羈絆,如大鵬展翅方能俯視于人間之上。它把人世間比作一只拳來描寫,想象極其大膽豐富。這需要勇氣,更需要心靈的力量。如果沒有大海般廣闊的胸懷,又怎么能做得到了? 戴炳南 字云庵,號長嶺山人。福建長汀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編后絮語: 編輯/章雪芳  審核/小樓聽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