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紅樓夢》藝境探微

 同心臺愛心使者 2022-01-11

歷史的源流

在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里,《紅樓夢》是屬于“人情小說的分類;在《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一文中,魯迅又曾把清代小說分成四派,而稱“人情派”小說是“以著名的《紅樓夢》做代表。”

何謂“人情小說”或“人情派”?溯其源流,還要從宋元平話講起。在講到“明人情小說”時,魯迅對它的特點是這樣概括的:“當神魔小說盛行時,記人事者亦突起,其取材猶宋市人小說之'銀字兒’,大率為離合悲歡及發(fā)跡變泰之事,間雜因果報應,而不甚言靈怪,又緣描摹世態(tài),見其炎涼,故或亦謂之'世情書’也。”宋市人小說之“銀字兒”,在宋代“瓦子”里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面貌,我們已不能得見,但從存留下來的宋話本,如《碾玉觀音》、《快咀李翠蓮記》、《錯斬崔寧》等篇來看,其取材的特點,的確“為離合悲歡”,“間雜因果報應,而不甚言靈怪”。這些話本當然是宋代瓦肆中說話人的平話底本。從小說史的發(fā)展來看,這瓦肆平話的普及,雖來源于唐代俗講的演變,但根據(jù)《東京夢華錄》、《西湖老人繁盛錄》、《都城紀勝》、《武林舊事》、《醉翁談錄》等書對宋代瓦肆伎藝狀況的記載,這演變也該有著城市商業(yè)經濟形成確定的社會基礎。而瓦肆伎藝的繁盛,又是城市經濟發(fā)達的一個標志。

從文學本身的發(fā)展歷史來看,以城市居民為對象的說唱文學的興起,以及它在題材領域的廣泛開發(fā),無論在文學史、小說史,或在美學思想上,都帶來了劃時代的變異,都不僅不同于酬唱在文人中間的詩詞歌賦,也不同于歷來被視為“小說家言”的六朝志怪書和唐宋傳奇。它是真正來自民間,又是以描寫世俗生活而供市俗觀眾消閑欣賞的“市人小說”。魯迅把“人情小說”的淵源和宋代“市人小說”聯(lián)接起來,這既找到了它的歷史的源流,又洞察了它們有共同相似的社會基礎?!笆腥诵≌f”在文學史上所引起的社會審美情趣的時代變異,雖如有的美學家所說:“藝術形式的美感遜色于生活內容的感受,高雅的趣味讓路于世俗的真實。”但它在社會生活中所造成的影響,卻并非只是“農工商販,抄寫繪畫,家蓄而人有之;癡騃婦女,尤所酷好”。郎瑛《七修類稿》有云:“小說起宋仁宗時,蓋時太平盛久,國家閑暇,日欲進一奇怪之事以娛之;故小說得勝頭回之后,即云'話說趙宋某年’。”這雖不足以說明“市人小說”在北宋就已雄踞文壇,卻可證實平話這種民間藝術形式在當時就開始“侵入”貴族社會了。自然,宋時的平話也好,留下的話本也好,都還只能算做元明清小說形態(tài)的萌芽,在藝術上還很粗糙,甚至連文詞的表現(xiàn)力也還不夠成熟。但是,它們有異于封建傳統(tǒng)文藝的,卻是充滿世俗人情日常生活的真實描寫,或者撕毀正統(tǒng)權威面具的普通人的生活欲望的追求,這些對于那停滯、郁悶的封建的生活秩序來說,又顯示著一種朦朧的新鮮的生命活力,一種新的感情意識,新的境界。

這種短篇平話,或謂之“市人小說”,到了明代中葉,雖失去了名號,卻顯露了全貌,從口頭說唱發(fā)展為文字形式的“擬話本”,形成了短篇平話小說的空前繁榮。其代表作有馮夢龍整理、刪改、潤飾(也包括他自己的模擬創(chuàng)作)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濛初編寫的“二刻”(《拍案驚奇》初、二刻)。我們完全可以把這兩部書看成是宋元明三代話本與擬話本的結集,雖然它們都經過編者的加工,甚至有他們自己的創(chuàng)作,所以馮夢龍稱他的“三言”為“古今小說”,凌濛初則公開聲明,??自己因馮夢龍已將前人作品“搜括殆盡”,只好“取古今雜碎事,可新聽睹、佐談謔者,演而暢之?!笨傊彩怯泄沤窈翔档膬热?當然,“二拍”較之“三言”,思想藝術要遜色得多)。因之,我們又可以稱之為“宋元市人小說”和明代發(fā)展了的“市人小說”的合集。其中反映市人生活的,也不乏膾炙人口的佳作。如《賣油郎獨占花魁》,《蔣興哥重會珍珠衫》,《轉運漢巧遇洞庭紅》等,無論是人物性格的刻劃,精神世界矛盾的展示,以至生活細節(jié)的選擇和提煉,都已遠遠超越了宋人話本的那種簡單勾勒的階段。而且作為整體來看,它們確實開辟了中國文學的一個新時代,紛繁喧鬧、五光十色的市井生活及其人情世態(tài),第一次以錯綜復雜的生活真貌袒露在讀者的面前。這些作品取材很廣泛,其中有揭露官吏惡霸貪臟、枉法、虐害百姓的,有寫市井小民經商致富的;有寫政治斗爭遇害的題材,也有寫當時社會拆白騙局的;有歌頌生死不渝的奇情的,也有贊美公正的義士的……可以說,城市經濟繁榮給社會各階層所帶來的變化,“市人”各業(yè)人物的精神面貌,在這些作品中都有真實的揭示和展現(xiàn),而占據(jù)數(shù)量最大的,還是男女愛情婚姻的題材。它們有歌頌忠貞愛情的;有譴責負心男子的;有諷刺封建婚姻的,也有寫淫蕩色情的,但它們中的多數(shù)作品,卻是否定封建的貞潔觀念,推崇自主互愛,沖破禮教習俗的反抗行動。所以盡管有些作品的思想也混雜著各種封建落后意識,以至宿命的因果報應觀念,而那種對于青年男女自主情愛的要求,卻也得到了明確的贊揚,滲透著新興的市民意識。

如上所說,在中國美學思想史上,瓦肆平話(也包括戲曲)和小說的興起,被認為是雅與俗的時代變異,“市人小說”的繁榮,是俗對雅的否定。但從中國文學的發(fā)展史上看,它卻又標志著古典現(xiàn)實主義向近代文學的現(xiàn)實主義的過渡。是的,這些“市人小說”的確缺少美妙的韻律,而只有市俗生活,甚至可以說只有粗鄙生活的寫真,由于它們來自說唱藝術,話本或擬話本,依然保留著說唱藝術的特色,以說話人的逼真的述說和模擬見長,重視情節(jié)的曲折和細節(jié)的豐富性。世俗人生的世態(tài)人情與社會風習,第一次通過藝術的畫面,逼真地再現(xiàn)在聽眾與讀者的面前。這里雖也有對美與善的歌頌,如詠嘆對友誼的忠誠,贊揚對愛情的執(zhí)著,卻迥然不同于正統(tǒng)文藝的那種貴族的道德觀念,而浸染著市民的世俗意識。那怕筆下的人物是官吏(如《喬太守亂點鴛鴦譜》、《錢秀才錯占鳳凰儔》、《滕大尹鬼斷家私》),或書生(如《女秀才移花接木》、《鈍秀才一朝交泰》),或古人(如《李謫仙醉草嚇蠻書》、《羊角哀舍命全交》、《俞伯牙摔琴謝知音》,其作品的思想、意念、情節(jié)與性格,也都或多或少地顯示著市民的眼光,市民的感情與意識。而這些“記人事者”的作品,雖生于俗,盛于俗,最終卻取得了雅俗共賞的效果?!叭浴?、“二拍”,良莠不齊,自然更流行于世俗民間,而抱甕老人選輯的《今古奇觀》四十篇,卻以文壇佳品廣泛流傳三百余年,歷久不衰。所謂“極摹人情世態(tài)之歧,備寫悲歡離合之致”,這就是宋元,特別是明代平話和擬話本,以它自己獨特的藝術境界貢獻于文學史的一頁。

然而,以長篇巨制完成“世情小說”的藝術境界,被魯迅稱為“明之人情小說”代表作的,卻是《金瓶梅詞話》。這部小說寫作于十五世紀末和十六世紀初的明代萬歷年間,作者蘭陵笑笑生究系何人,尚無定論。對于《金瓶梅》,魯迅的評價是很高的,他說:“在'諸世情書’??,《金瓶梅》最有名?!彼Q贊《金瓶梅》“作者之于世情,蓋誠極洞達,凡所形容,或條暢,或曲折,或刻露而盡相,或幽伏而含譏,或一時并寫兩面,使之相形,變幻之情,隨在顯見,同時說部,無以上之……”。

《金瓶梅》的主要故事情節(jié),是寫豪強惡霸西門慶的罪惡的發(fā)跡史及其淫穢的家庭丑史的。它通過西門慶這樣一個兼有地主、商人與豪強三種身份的社會人物及其活動舞臺,相當廣泛地揭示了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形形色色。從藝術上看,《金瓶梅》的開拓小說創(chuàng)作的新時代的鮮明特征是:它完全從世俗生活的細節(jié)里逼真地記錄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富有強烈的現(xiàn)實性。西門慶本是一個生藥鋪的店主,由于他善于結納黨羽,串通官吏,不擇手段地巧取豪奪,聚斂財富,一躍而為手眼通天的地方豪紳,但正是圍繞著西門慶這樣一個人物的社會活動,作者把當時由于城市商業(yè)的繁榮已嚴重地侵蝕了封建秩序中的各階層的面貌,作了“刻露而盡相”的描繪。

這是社會生活的真實存在,又是一個鬼蜮的世界,作者對于它的腐爛與齷齪,進行了無情的揭露,他深刻地寫出了那金錢與勢力角逐中的血淋淋的關系,也赤裸裸地寫出了這市井與上層的肉欲橫流、道德與精神極端敗壞和墮落的景象。種種庸俗、低級、淺薄、無聊,以及陰森殘酷的世態(tài),在《金瓶梅》里,確實有了淋漓盡致與無所顧忌的大膽描繪,如有的研究者所指出的,《金瓶梅》可謂把粗鄙的世態(tài)人情,“做了一次毛發(fā)畢現(xiàn)的展覽”。魯迅把它歸屬于“明人情小說”一類的代表作,而又著重于對“世情”的“刻露而盡相”方面,給以高度的評價,所謂“故就文辭與意象以觀《金瓶梅》,則不外描寫世情,盡其情偽”。而《金瓶梅》的“時涉隱曲,猥黷者多”,雖“在當時,實亦時尚”,但它津津有味、過分細致地描寫荒淫無恥的生活,又畢竟是它的思想藝術方面的嚴重缺陷,所以盡管“作者能文”,《金瓶梅》卻缺乏詩情,也鮮有雅趣。因之,從“人情小說”的歷史源流來看,《金瓶梅》該只是它發(fā)展中的一個歷史的階梯——“世情小說”,還不是它的完成式。

從“世情”到“人情”

話本小說的“俗”,是因為它有俗根,根就扎在城市經濟與市井小民之中。在文學史的發(fā)展中,它和六朝志怪書以及唐宋傳奇,并無內部的必然聯(lián)系。它是從口頭的說唱逐漸發(fā)展成書面語言的。但從說唱四大家中,獨獨“銀字兒”,逐漸發(fā)展成文人的獨立創(chuàng)作——如擬話本以至《金瓶梅》、《玉嬌李》之類而走上文壇,蔚為大家,使我國小說的現(xiàn)實主義進入了一個新的藝術境界,世俗生活本來面目的寫實,成為小說創(chuàng)作藝術真實與美的追求的主要目標。而文學要表現(xiàn)世俗生活的真實,這既是市民階層登上歷史舞臺的近代的呼聲,也是文學藝術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不過,對世俗生活毫無選擇的毛發(fā)畢現(xiàn),如《金瓶梅》對西門慶家族淫蕩生活的恣意而重復的描寫,卻決不是它的成就,相反,恰恰是使它直到今天也不能廣泛印行的弊害所在。美,從來都是蘊藏在粗俗的生活礦藏里,但卻不是任何粗俗的生活都是美;生活,是藝術取之不竭的源泉,卻也不是任何生活都可以進入藝術的境界。別林斯基說得好:只有“從生活的散文中抽出了生活的詩”,才能“用這些生活底忠實的描繪來震撼靈魂”。以面向城市聽眾的小說戲曲的形式打破了封建文藝的正統(tǒng),這是近古文學的一大進步。但是,詩融雅俗,又是藝術審美理想的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金瓶梅》之后,雖有傳說中“筆鋒恣橫酣暢,似尤勝《金瓶梅》的《玉動?李》,卻已是佚書,未得流傳?!倍鄶?shù)如魯迅所說:“至于末流,則著意所寫,專在性交,又越常情,如有狂疾……”,境界十分低下。到了清初,這浩如煙海的“末流”,更是枝蔓橫生,不外于曹雪芹在《紅樓夢》第一回里概括得那三類:

一、“或訕謗君相,或貶人妻女,奸淫兇惡,不可勝數(shù)。”

二、“更有一種風月筆墨,其淫穢污臭,屠毒筆墨,壞人子弟,又不可勝數(shù)?!?/p>

三、“至于佳人才子等書,則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不能不涉于淫濫,以致滿紙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不過作者要寫出自己的那兩首情詩艷賦來,故假擬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間撥亂,亦如劇中之小丑然?!?/p>

這三個不可勝數(shù),是曹雪芹對明末清初充斥書坊的“世情書”末流的很精辟的分類概括和總結,其中關于“佳人才子等書”的評析,更是一針見血地道出了它們的庸俗的藝術境界。魯迅在《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中曾指出,這類“才子佳人書”,是對《金瓶梅》的“另一種反動”,它們甚至背離了“間于悲歡離合之中,寫炎涼世態(tài)”這世情小說對社會生活的真實反映。用魯迅的話說,它們雖也“多套用《金瓶梅》式”,“但內容卻不是淫夫蕩婦,而變了才子佳人了。所謂才子者,大抵能作些詩,才子佳人之遇合,就每每以題詩為媒介。這似乎很有悖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對于舊習慣是有反對的意思的,但到團圓的時節(jié),又常是奉旨成婚,我們就知道作者是尋到了更大的帽子了?!?/p>

才子佳人書在明中葉以后就開始流行,清初則更不可勝數(shù),這正是由于清王朝的高壓的文化政策,使得那些下層才人雅士也醉心于利祿功名,企圖在“閨房”、“金榜”的夢幻中尋求靈魂安慰的筆墨的捏造。它們既沒有洞達世態(tài)的真實的刻劃,也沒有人情境界的深刻的開掘。但是,時代的曲折,是不是就一定會使小說戲曲這兩朵世俗的藝術之花全般萎縮呢?歷史證明,明代中葉以后的中國社會畢竟醞釀過重大變化,市民經濟在發(fā)展,市民文藝已產生,而以李卓吾為代表又被稱作反傳統(tǒng)的“浪漫思潮”,也已在思想文化領域掀起了巨大的波濤。吳承恩的《西游記》和湯顯祖的《牡丹亭》,雖然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作品,但它們的思想藝術的光芒,卻顯示了在小說戲曲中的時代精神風貌。曲折和倒退,也一時難以廓清它的巨大影響。從各種不同角度對封建制度及其意識形態(tài)展開沖擊,在中國思想史上成為近代民主主義思潮先聲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顏元等,他們的主要學術活動,不都是在清代康熙年間么!而尖銳抨擊程朱理學“以理殺人”的戴震,甚至就是曹雪芹的同時代人。何況即使在清初,小說戲曲的藝苑也仍然奇葩競放。孔尚任的《桃花扇》,可算是明清戲曲發(fā)展中唯一攀上高峰的歷史??;洪升的《長生殿》雖是借李(唐玄宗)楊(楊貴妃)之情,抒寫現(xiàn)實的滄海桑田形同幻夢,有著歷經大劫痛定思痛的感傷情緒,但是,它們的這種“末世”之感,卻正是當時歷史時代風貌的折光。被稱為“短篇小說之王”的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固如作者自云:“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托如此,亦足悲矣”!但是,蒲松齡通過鬼神寓言的形式所展示的,仍然是豐富復雜的世態(tài)人情,它的根也依然是深植在世俗人情的土壤之中。被魯迅評價很高的稍早于《紅樓夢》的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在概括其藝術特點時,魯迅也是指出:“……故能燭幽索隱,物無遁形,凡官師、儒者、名士、山人、間亦有市井細民,皆現(xiàn)身紙上,聲態(tài)并作,使彼世相,如在目前。”因而,劰?管它“機鋒所向,尤在士林”,也仍然是發(fā)展了描寫和肯定世俗日常生活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

在清初小說戲曲的藝術奇葩中,“世情小說”的粗俗放縱的生活,固然受到了藝術表現(xiàn)上的“凈化”,但是,那種對熱烈而真摯的男女情愛,特別是青年婦女對愛情的執(zhí)著和真誠,卻儼然成為這些作品大力歌頌的主題。《桃花扇》與《長生殿》,目的雖然都在于寫政治,卻又都是通過主人公們的愛情的悲歡離合來寫興亡之感,把歌頌真摯、忠貞的愛情作為美的理想,那意念、人物、形象、題材,似也不大同于封建正統(tǒng)文藝的貴族氣派。蒲松齡老人的《聊齋志異》,題材十分廣泛,但是,反映封建婚姻制度的不合理,表現(xiàn)青年男女沖破禮教牢籠的癡情相愛的題材,卻占據(jù)了他作品中的很大一部分篇幅。在這里,作者不僅假借鬼狐的“傳奇”抒寫了動人的愛情故事,而且塑造了如許之多的男女青年忠誠、堅貞的形象與性格,如《阿寶》、《嬰寧》、《香玉》、《蓮香》、《聶小倩》、《巧娘》、《連鎖》、《小謝》、《紫巾》等。特別是那些蔑視封建禮教,積極主動爭取美滿愛情的女主角們,不也已透露了合理的人性追求的信息么?

歷史是不可逆轉的,盡管它是曲折的,緩慢的。清王朝的建立,雖曾大力推行倒退的經濟、政治、文化政策,資本主義因素受到了全面打擊,但經過康、雍、乾三代,又畢竟有了很大的復蘇,就經濟來說,到了康熙晚年,就已取得了空前未有的發(fā)展。而從整個封建社會的發(fā)展來說,這又畢竟只是末世的繁榮了,歷史已進入了一個轉換期。社會生活與藝術實踐,特別是“世情小說”長足發(fā)展的實踐,都在呼喚著劃時代的長篇巨制,于是,被譽為“封建末世的百科全書”的《紅樓夢》問世了。毛澤東同志在一九六二年一月三十日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的講話里,曾說到他對產生《紅樓夢》的社會背景的看法,他認為:“十八世紀的上半期,就是清朝乾隆時代,《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就生活在那個時代,就是產生賈寶玉這種不滿意封建制度的小說人物的時代。乾隆時代,中國已經有了一些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但是還是封建社會。這就是出現(xiàn)大觀園里那一群小說人物的社會背景。”

“已經有了一些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但是還是封建社會”,這實在是很準確地概括了曹雪芹生活的時代和歷史轉換期的特點,也是比較科學地說明了產生賈寶玉和觀園人物的歷史背景??傊?,社會的發(fā)展,藝術的實踐,都要求“人情小說”有一個新的突破。而無論從那一方面來看,《紅樓夢》都不該屬于“上層士大夫文學”,而該是“市人小說”、“世情書”的描寫世俗的“人情小說”的進一步發(fā)展。

如上所說,魯迅在論述明清“人情小說”時,雖統(tǒng)以“人情小說”名之,實際上卻又劃分了兩個階段,而以“世情”和“人情”加以區(qū)分。在論明小說時,多以“世情”名之,只在論清小說時,才以“人情”名之。我以為,魯迅這種細心的分類,是著眼于藝術境界的。

對于《金瓶梅》的評價,我們在前面已經做過引證說明;關于《紅樓夢》在“人情小說”發(fā)展中的地位,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里是這樣評價的:

全書所寫,雖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跡,而人物事故,則擺脫舊套,與在先之人情小說甚不同。

在《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里,魯迅更進一步指出:

至于說到《紅樓夢》的價值,可是在中國底小說中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點在敢于如實描寫,并無諱飾,和從前的小說敘好人完全是好,壞人完全是壞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敘的人物,銃?是真的人物,總之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后,傳統(tǒng)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它那文章的旖旎和纏綿,倒是還在其次的事。

魯迅給予《紅樓夢》(也包括稍早于《紅樓夢》的《儒林外史》)以如此高度的評價,而且是早在二十年代,的確顯示了他的小說史家的深邃、卓識的眼光。從他的評價里我們得到的啟示是,“世相”、“人情”在《紅樓夢》中,都得到了真實的刻劃與深入的開掘,中國小說的現(xiàn)實主義成熟了。

但是,《紅樓夢》的這個“與在先之人情小說甚不同”,我以為也就是從“世情”到“人情”的發(fā)展。所謂曹雪芹的“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所謂“字字看來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尋?!保硭斎坏靥N含著思想藝術上的探索、創(chuàng)新的過程。從第一回的書名介紹及其一則脂評透露的情況來看,曹雪芹《紅樓夢》的創(chuàng)作,似也經歷過類似“世情小說”的階段。《紅樓夢》第一回講到書名的時候,其中有一句話是“……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鑒》”?!凹资尽痹谶@句話上有一眉批:“雪芹舊有《風月寶鑒》之書,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懷舊,故仍因之?!睂Α讹L月寶鑒》其書,以及這段眉批的理解,其說不一。我比較同意吳世昌先生的看法,吳先生在《論〈石頭記〉的“舊稿”問題》一文中說:

《紅樓夢》確有一部舊稿,名曰《風月寶鑒》,所敘多為一個大家族的“風月”之事。當時所謂“風月”,實即兩性關系,且大都是不正常的關系。自明季以來,小說中這類描寫幾乎成為風氣:短篇如《三言》、《二拍》,長篇如《金瓶梅詞話》,以及后世流傳較少的李漁的小說,均屬此類?!讹L月寶鑒》和它們不同的是作者有勸世為善的指導意義,但書名既以“風月”為題,自然不免要寫些“風月”故事。在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的過程中,雖然已經大量刪芟,但仍有不少明寫或暗示的“風月”故事,被保存在前二十回中。

當然,《風月寶鑒》并未流傳下來,因而,太具體的內容是難于做出清晰判斷的,但吳先生從小說史的發(fā)展以及《紅樓夢》中殘留的那些“風月”故事,做出這樣的推斷,還是比較符合從“舊稿”發(fā)展到“新稿”的脈絡的。這就是說,曹雪芹在創(chuàng)作“舊稿”《風月寶鑒》時,盡管立意不同,在藝術表現(xiàn)上卻還保留了“世情小說”的面目和影響。這不只反映在吳先生舉例談到的那些回目的“風月故事”里,而且也殘留在作者對構思情節(jié)和人物命運的說明里。第五回“紅樓夢十二支曲”的“引子”里,開宗明義的第一句就是“開辟鴻濛,誰是情種,都只為風月情濃”,特別是關于秦可卿的“冊詞”和曲子。

冊詞:

情天情?;们樯?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榮出 造釁開端實在寧。

曲(好事終):

畫梁春盡落香塵。檀風情,秉月貌,便是敗家的根本?;妙j墮皆從敬,家事消亡首罪寧,宿孽總因情。

秦可卿這個人物,在曹雪芹的筆下,由于風流放縱,本來是受到揭露和譴責的。第十一回原有一節(jié)文字寫到“秦可卿淫喪天香樓”,后來是由于有人提出意見要作者做了刪改。甲戍本十三回回末總評有過這樣一段話:

秦可卿淫喪天香樓,作者用史筆也。老朽因有魂托鳳姐、賈家后事二件,嫡(豈)是安富尊榮坐享人能想得到處,其事雖未漏,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刪去“遺簪”、“更衣”諸文,是以此回只十頁,刪去天香樓一節(jié),少去四五頁也。

由于這位老朽的多咀,今天的讀者不僅看不到秦可卿這段“風月故事”,而且再也看不到秦可卿這個人物的性格真貌了,當然,也給《紅樓夢》有關文字留下很多漏洞。那么,那冊詞和曲子所表露的內容,是否也是留下的漏洞呢?我以為,秦可卿這個人物的變化,恐怕還不只是結局的改寫,而是聯(lián)系著從《風月寶鑒》舊稿到《紅樓夢》新稿的改寫。

從冊詞和曲子的內容來看,曹雪芹筆下的最早的秦可卿,不只是“風流放縱”而“淫喪”,而且被說成“敗家的根本”,家事消亡的首犯。在第十三回的“回前總批”里,還有這樣四句詩:“一步行來錯,回頭已百年。請觀風月鑒,多少泣黃泉。”可見在舊稿或者說在作者最早的構思里,秦可卿之死,是小說中一椿大公案,也是作者認為的值得鑒戒的根因之一。小說中的浪蕩子弟賈蓉,曾有過這樣的自供:“……從古至今,連漢朝和唐朝,人還說'臟唐臭漢’,何況咱們這宗人家。誰家沒風流事,別討我說出來。連那邊大老爺這么利害,璉叔還和那小姨娘不干凈呢。鳳姑娘那樣剛強,瑞叔還想他的帳!——那一件瞞了我。”(第六十三回)焦大用兩句話概括了這個貴族之家的倫理關系:“如今生下這些畜生來……爬灰的爬灰,養(yǎng)小叔子的養(yǎng)小叔子”(第七回);柳湘蓮則只用一句話:“除了那兩個石頭獅子干凈,只怕連貓兒狗兒都不干凈”(第六十六回),就活畫出他們混亂的性關系。因而,“秦可卿淫喪天香樓”的事件,也不過是這類“風流放縱”的故事之一。作者在《風月寶鑒》中,顧名思義,當是大量的寫到過它們,但即使如此,把這種腐爛的生活視為“敗家的根本”,似亦難以負荷這樣的歷史內涵?!讹L月寶鑒》終究成了被擯棄的“舊稿”,《紅樓夢》終究從“世情書”的窠臼中“脫胎”、“蟬蛻”為“人情小說的代表作”,以及曹雪芹借石頭之口對三個“不可勝數(shù)”的尖銳抨擊,都恰足以證明,他的美學思想已有了一個新的升華。

“人情小說”的真境界

“脫胎于金瓶梅”,這是自《紅樓夢》問世以來不少《紅樓夢》研究者,對《金瓶梅》與《紅樓夢》繼承關系的看法,但獨具慧眼給這種看法以確切而精辟的解釋的,是清人諸聯(lián)。他在《紅樓夢評》中有這樣一段評語:

書本脫胎于《金瓶梅》,而褻嫚之詞,淘汰至盡。中間寫情寫景,無些黠牙后慧。非特青出于藍,直是蟬蛻于穢。

“非特青出于藍,直是蟬蛻于穢”,這話說得何等好呵!它不只比喻恰當?shù)卣f明了這兩位作家和兩部作品的繼承關系,而且十分透徹地闡明了作為世情小說的《金瓶梅》與作為人情小說的《紅樓夢》兩種決不相同的藝術境界。

曹雪芹在上述抨擊了當時“人情小說”的三個“不可勝數(shù)”之后,是這樣談到他自己的《紅樓夢》的寫作原則的:

……歷來野史,皆蹈一轍,莫若我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別致,不過只取其事態(tài)情理罷了……

……至若離合悲歡,興衰際遇,則又追蹤躡跡,不敢稍加穿鑿,徒為供人耳目而反失其真?zhèn)髡摺?/p>

這也就是說,他的《紅樓夢》,是要寫一個真境界,包羅萬象的世態(tài)人情的真境界,人的命運遭際的真境界,人在復雜矛盾生活的思想、意緒和感情的真境界。

當然,曹雪芹雖然鄙薄當時“世情小說”的三個“不可勝數(shù)”,但市人小說與世情小說的描寫和肯定日常世俗生活的傳統(tǒng),要求自由表達愿望、抒發(fā)感情的思想呼聲,在他的《紅樓夢》里,都得到了批判的繼承和輝煌的發(fā)展。只不過,曹雪芹的《紅樓夢》,并非取材于小市民的世俗生活,所寫也并非《金瓶梅》那樣的小縣城的惡霸豪強,而是一個或者說幾個顯赫的貴族之家——受封為國公的榮寧二府的“鐘鳴鼎食之家,翰墨詩書之族”,因而,雍容華貴的貴族上層的家庭生活與社會生活,理所當然地成為小說藝術描寫的主要對象,如秦氏出喪,元妃歸省,除夕祭宗祠,元宵開夜宴,王鳳姐協(xié)理寧國府,賈探春興利除宿弊,或則莊嚴妙相,或則笑語聲喧,或則雍容華貴,或則花影繽紛,把貴族階級的復雜的禮儀、習俗以及生活場面,逼真地、多層次地展現(xiàn)在《紅樓夢》的藝術境界里。作者社會生活視野的廣闊,在我國古典小說中,都是絕無僅有的。但是,作為“人情小說”,《紅樓夢》象《金瓶梅》一樣,它的經緯糾結的藝術境界,并不以情節(jié)見長,而是以絢麗多采的人情世俗展現(xiàn)在社會生活的真實畫面上。有人說:一部《紅樓夢》,“可以容納下一部二十四史”,這太玄乎,我不敢茍同;然而,《紅樓夢》之被稱為“封建末世的百科全書”,我卻以為又并非過譽,因為作為一部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杰作,《紅樓夢》又的確可說是內蘊著一個時代的歷史容量。

曹雪芹曾借“石頭”之口(第一回),一再聲言,他所寫的故事,“并無朝代年紀可考”,也不“拘泥于朝代年紀”,可實際上他又不斷地用真、假、夢、幻的暗示,說明他就是寫的“國朝定鼎”的現(xiàn)實。他也一再宣稱,此書決無“傷時罵世之旨”,也“毫不干涉時世”,可他又偏偏在這第一回,借甄士隱的“寓言”,對他所生活或他所經歷的那個貴族社會的政治風云的變幻,做了這樣一個富于歷史隱喻的注解:所謂“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所謂“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xiāng)是故鄉(xiāng);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p>

這的確有一點“宿命”與“虛無”,但在這些“宿命”與“虛無”感中,這“時世”風云的瞬息慘變,也正反映了那封建末世的歷史真實,以其特有的色調渲染著《紅樓夢》的藝術境界??梢哉f,《紅樓夢》的前五回,都具有這樣的特點,關聯(lián)著小說的整體構思,包孕著小說情節(jié)重大事變以及歷史環(huán)境的流動的意象。第四回的一紙“護官符”,四句“俗諺口碑”,不只寫出了賈、史、王、薛四大貴族的威勢與特權,也實際上揭露了封建末世專制統(tǒng)治的全部腐朽性和反動性,在中國古典小說里,能給人物生存的環(huán)境和它的世相人情以如此鮮明的歷史著色,《紅樓夢》也是絕無僅有的。

美分雅俗,而構成藝術原料的生活礦藏所儲存的都是粗俗的美——這里無分貴族與市民,關鍵在于有著什么樣的提煉和概括?!督鹌棵贰返娜狈γ栏校窃谟谒鼘κ浪追x行的“毛發(fā)畢現(xiàn)”近乎自然主義的展覽;它的缺乏詩情,也在于作者在這方面的津津有味的生活情趣的粗鄙和低下。有的同志認為,這是作者用市民意識去褻瀆正宗,朽蝕封建思想體制的根基,我倒以為,這卻正是《金瓶梅》與新興“市人小說”的共同特征——即市民意識滲透著、混雜著腐朽庸俗的封建落后思想的表現(xiàn)。只不過不同于“世情書”末流的是,這并非《金瓶梅》反映世俗生活的全般。所以,《紅樓夢》的青出于藍,是“出于《金瓶梅》對世俗生活真實、細膩反映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而對于它那“毛發(fā)畢現(xiàn)”的近于自然主義的展覽,卻又有“蟬蛻于穢”的審美情趣的升華。

自然,《紅樓夢》的“脫胎于金瓶”,或者“蟬蛻于穢”,又決不是“凈化”生活,回避反映世俗人生的丑惡的一面,而只是不作自然主義的展覽。就以《金瓶梅》大量描寫的混亂性關系的“穢行”而言,在特定境遇與特定性格的塑造中,如第二十一回對賈璉與多姑娘的一節(jié)描寫,也可算露骨了。但正如脂評眉批所說:“一部書中只有此一段丑極太露之文,寫于賈璉身上,恰極,當極?!倍诘谄呋亍捌鹣右深B童鬧學堂”中,對那群“小壞蛋”相互攻擊的“褻嫚之詞”,不也有著繪聲繪色的描寫么?曹雪芹筆下的這個所謂“詩書翰墨之族”,實際上已經是“金玉其表,敗絮其中”,瀕臨敗家前夜了,那大家族的齷齪,當不少于《金瓶梅》。然而,在曹雪芹這部“封建末世百科全書”的藝術概括里,那樣的齷齪,即使在這樣的貴族家庭里,也只是他們生活中的一角,而《紅樓夢》所要表現(xiàn)的,卻是封建末世世態(tài)人情的全般。在它的生活畫面里,經緯交織,頭緒紛繁,從貴族到村嫗的世俗生活,都以各自獨特的氛圍和境界而又匯合成一個色采豐富的整體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萬事萬物,熙來攘往,場面忽新忽敗,忽麗忽朽,人物與人物,人物與環(huán)境中間也充滿著錯綜復雜的聯(lián)系與矛盾,而封建末世富有歷史特征的生活風貌、世態(tài)人情、禮教習俗,卻就是這樣參差錯落,富有情趣地編織在《紅樓夢》的藝術情節(jié)里了。

褚聯(lián)稱贊曹雪芹說:“作者無所不知,上自詩詞文賦,琴理畫趣,下至醫(yī)卜星相,彈棋唱曲,葉戲陸博諸雜技,言來悉中肯綮。想八斗之才,又被曹家獨得。”(《紅樓評夢》)

洪秋藩在《紅樓夢抉微》里,則這樣高度評價了《紅樓夢》對世態(tài)人情的反映:“《紅樓夢》是古今有一無二之書……言鬼不覺荒唐,賦物不見堆砌,無一語自相矛盾,無一事不中人情。他如拜年賀節(jié),慶壽理喪,問卜延醫(yī),斗酒聚賭,失物見妖,遭火被盜,以及家?,嵥?,兒女私情,靡不極人事之常備記之。”

人之所愛,難免有溢美之詞,但是,這兩位評論家對《紅樓夢》的“百科全書”式的藝術感受,卻正是《紅樓夢》所開拓的世俗人情的新境界。所謂“無一事不中人情”,所謂“家?,嵥?,兒女私情,靡不極人事之常備記之”,也就是《紅樓夢》作為“人情小說”代表作的“新鮮別致”的美學境界。是的,《紅樓夢》的故事是發(fā)生在貴族社會,香煙繚繞,高華雅駘,金門玉戶,是其生活色采的主調。然而,榮寧貴族的桂殿蘭宮,并不外在于錯綜復雜的社會現(xiàn)實,它同樣匯集著世俗人情的涓涓細流。這不只因為《紅樓夢》寫了“芥豆之微”的王狗兒、劉姥姥的打抽豐,或者穿插著某些鄉(xiāng)情野趣、茅檐草舍的生活,以至賈蕓借債、醉金剛仗義疏財?shù)氖芯顒?。就是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元妃歸省,最動人心弦的,又何嘗不是那極熱鬧場面上的充滿“人情”之痛的會面與分別。即使是在大觀園,雖然常聽到眾姊妹賦詩聯(lián)句的吟哦雅興,怡紅院的嬉笑喧鬧,瀟湘館的竹前月下,在曹雪芹的筆下確實寫得脫俗,飄逸,令人遐想!但大觀園也并未與世隔絕,不只如趙姨娘、李嬤嬤這些極俗的人物,經常要闖進大觀園里潑婦罵街,或者是滿口村言的劉姥姥給怡紅院以“劫遇”,就是大觀園主人們賈寶玉和金陵十二釵,又何嘗不是在世俗人情的差異與矛盾中展現(xiàn)出他們的個性生命。即使是一派詩人高雅氣質的林黛玉,也難免在感情上斤斤于世俗的漩流,因為他們都生活在世俗社會的土壤里,呼吸著世俗人情的氣息。

包括精強狠辣如王鳳姐者,創(chuàng)造她的富有典型意義的多面形象,作者也沒有離開“靡不極人事之常備記之”的藝術手法。聲勢非凡的王鳳姐不也遇到過“賈瑞起淫心”的尷尬場面么!“變生不測鳳姐潑酸”,雖然不無張致,王鳳姐也并非真怕賈璉殺來,但在這男尊女卑的貴族大家庭里,王鳳姐也不得不假扮受害者,裝成“也不盛妝,哭的眼睛腫著,也不施脂粉,黃黃臉兒,比往常更加可憐可愛”的樣子,以尋求老祖宗的支持……更何況這位八面玲瓏的管家人,自己又深知在什么樣的場面就須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傊?,曹雪芹是在吹拂著世俗人情的濃郁芬芳里,塑造她的復雜多變的性格的。在“慶元宵”嬉笑湊趣的場面上,如果少了“王熙鳳效戲彩斑衣”,當使這大家族的節(jié)日相聚去了多少歡樂?尊卑長幼,在宗法觀念里自然是不可逾越的,但在王鳳姐的“放誕無禮”中卻得到極富“人情味”的表現(xiàn)。第三十八回,賈母講到自己曾因失足落水,被木釘碰破了頭,至今在鬢角還留下指頭頂大一塊窩兒,王鳳姐聽這話后立即接碴,“笑著說:'那時要活不得,如今這大??山姓l享呢?可知老祖宗從小的福壽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個窩兒來,好盛福壽的。壽星老兒頭上原是一個窩兒,因為萬福萬壽盛滿了,所以倒凸高出些來了。’”最突出、最富有情趣的,要算是第四十七回王鳳姐陪賈母斗牌的那節(jié)描寫:

一時鴛鴦來了,便坐在賈母下手,鴛鴦之下便是鳳姐兒。鋪下紅氈,洗牌告么,五人起牌。斗了一回,鴛鴦見賈母的牌已十嚴,只等一張二餅,便遞了暗號與鳳姐兒。鳳姐兒正該發(fā)牌,便故意躊躇了半晌,笑道:“我這一張牌定在姨媽手里扣著呢。我若不發(fā)這一張,再頂不下來的。”薛姨媽道:“我手里并沒有你的牌。”鳳姐兒道:“我回來是要查的?!毖σ虌尩溃骸澳阒还懿?。你且發(fā)下來,我瞧瞧是張什么。”鳳姐兒便送在薛姨媽跟前。薛姨媽一看是個二餅,便笑道:“我倒不稀罕他,只怕老太太滿了。”鳳姐兒聽了,忙笑道:“我發(fā)錯了。”賈母笑的已擲下牌來,說:“你敢拿回去!誰叫你錯的不成?”鳳姐兒道:“可是我要算一算命呢。這是自己發(fā)的,也怨埋伏!”賈母笑道:“可是呢,你自己該打著你那嘴,問著你自己才是?!庇窒蜓σ虌屝Φ溃骸拔也皇切∑鲪圳A錢,原是個彩頭兒。”薛姨媽笑道:“可不是這樣,那里有那樣糊涂人說老太太愛錢呢?”鳳姐兒正數(shù)著錢,聽了這話,忙又把錢穿上了,向眾人笑道:“夠了我的了。竟不為贏錢,單為贏彩頭兒。我到底小器,輸了就數(shù)錢,快收起來罷?!辟Z母規(guī)矩是鴛鴦代洗牌,因和薛姨媽說笑,不見鴛鴦動手,賈母道:“你怎么惱了,連牌也不替我洗。”鴛鴦拿起牌來,笑道:“二奶奶不給錢。”賈母道:“他不給錢,那是他交運了。”便命小丫頭子:“把他那一吊錢都拿過來?!毙⊙绢^子真就拿了,擱在賈母旁邊。鳳姐兒笑道:“賞我罷,我照數(shù)兒給就是了?!毖σ虌屝Φ溃骸肮皇区P丫頭小器,不過是頑兒罷了。”鳳姐聽說,便站起來,拉著薛姨媽,回頭指著賈母素日放錢的一個木匣子笑道:“姨媽瞧瞧,那個里頭不知頑了我多少去了。這一吊錢頑不了半個時辰,那里頭的錢就招手叫他了。只等把這一吊也叫進去了,牌也不用斗了,老祖宗的氣也平了,又有正經事差我辦去了?!痹捳f未完,引的賈母眾人笑個不住。偏有平兒怕錢不夠,又送了一吊來。鳳姐兒道:“不用放在我跟前,也放在老太太的那一處罷。一齊叫進去倒省事,不用做兩次,叫箱子里的錢費事?!辟Z母笑的手里的牌撒了一桌子,推著鴛鴦,叫:“快撕他的嘴!”

所有這些,誰都看得出王鳳姐是在“作假”,封建階級的尊卑長幼,被她在這位老祖宗面前任意說笑中打得稀爛。盡管這時的賈母也會說一兩句:“這猴兒慣的了不得了,只管拿我取笑起來,恨的我撕你那油嘴?!被蛘哌€要不無解嘲地替她辯護:“我喜歡他這樣,況且他又不是那不知高低的孩子。家常沒人,娘兒們原該這樣。橫豎禮體不錯就罷,沒的倒叫他從神兒似的作什么?!彪y道這僅僅是“哄”得老祖宗開心么?王鳳姐的機智、幽默,以至于她活躍于這類場面上的活潑的個性生命(不包括她陰狠毒辣的性格側面),在讀者心目中,不也造成了一種沁人心腑的世俗人情之美的藝術魅力,從而激發(fā)起我們的會心的歡暢么!當然,這只不過是《紅樓夢》中在王鳳姐的性格創(chuàng)造里有關世俗人情描寫的幾個小例證(也并非全般),以此來印證洪秋藩的“無一事不中人情”或“家?,嵓殹也粯O人事之常備記之”,當非溢美之詞。

千姿百態(tài)的世俗人情的描寫,就這樣滲透著《紅樓夢》的情節(jié)及其藝術形象的整體創(chuàng)造?!坝浫耸隆闭呶膶W,從“市人小說”到“世情書”,以至后期“人情小說”的長足發(fā)展,終于產生了《紅樓夢》,到達了它的頂巔——“人情小說”的真境界,在“極摹人情世態(tài)之歧”中得到詩情美的無上升華。它雖是“人情小說”歷史發(fā)展的豐碩果實,但卻“與在先之人情小說甚不同”。它的輝煌是美學價值,是包括《金瓶梅》在內的一切“世情書”,都難以望其項背的。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