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緬懷周恩來總理——《永遠的海棠花》 作者:喬良,朗誦:劉勁 黃薇,來源:聲音的眼睛海棠樹下的緬懷 羅學(xué)婭 習(xí)慣在公園晨練的我,今日駐足在那幾株熟悉的海棠樹下。雖然,它們的繁花早已落紅入泥,綠葉也被秋風(fēng)掃盡,但或伸或舉的褐色枝條,依然是那樣健壯有型。貌似枯瘦的枝丫,張揚著極強的生命力,頑強抗寒,孕育著來年的絢麗。 “春天到了,百花競放,西花廳的海棠花又盛開了??椿ǖ闹魅艘呀?jīng)走了,走了12年了,離開了我們,他不再回來了?!边@是鄧穎超大姐1988年寫的《西花廳的海棠花又開了》之開篇語。 2022年1月8日,總理離開我們46周年了。我知道,西花廳的海棠花和我眼前這幾株一樣,沒有枝繁葉茂,更無繁花似錦,但定會有很多虔誠的人去瞻仰它,和我一樣,站在海棠樹下,緬懷敬愛的周總理。 我是一個50后,對總理的崇敬,從記事起就根植于心。自從在畫像上認識了毛主席,就認識了周總理,知道他們一起,為百姓打江山,為人民謀幸福。上學(xué)了,老師說:周總理少年時,就誓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我們樹立了刻苦學(xué)習(xí)、報效祖國的好榜樣。“文革”期間,聽媽媽說:周總理心底無私天地寬,總是想方設(shè)法地保護革命干部,保護知識分子。 中學(xué)畢業(yè),我下鄉(xiāng)到了一個閉塞落后的小山村。這里的村民對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隊長一個月到公社去開一次三干會,帶回來幾張舊報紙,也沒幾個人會看。有人看見我筆記本里夾著的一張周總理照片,還問這是誰? 1925年8月8日,周恩來和鄧穎超在廣州結(jié)婚 記得46年前的小寒節(jié)氣,天氣特別冷,還下起了川東丘陵少見的雪。我和生產(chǎn)隊的10個主勞動力,頂風(fēng)冒雪,去十里外的沱灌工地修渠道。那是我們的“紅旗渠”,隆昌人民學(xué)林縣,要把百里之外的沱江水引入隆昌,讓十年九旱的舊貌換新顏。主體工程1972年就開工了,星羅棋布在全縣的支渠工程,在4年后的那個冬季擺開了戰(zhàn)場:每一個公社,都積極組織人力,修建自己轄區(qū)內(nèi)的渠道。 開工那天是臘八節(jié),一大早,工地的高音喇叭就喊起了口號,唱起了紅歌,沒聽過廣播的社員們,個個都很興奮,干勁十足,在冰天雪地里干得熱火朝天。 突然,喇叭變得低沉悲慟:周恩來總理去世。熱鬧喧囂的工地瞬間寂靜,空氣都像凝固了一樣。聽完訃告,當(dāng)過兵的民兵連長大喊一聲:脫帽,默哀! 男女老少齊刷刷地摘下帽子、脫掉圍巾,低頭默哀。哀畢,煮飯的張二嫂悲傷地用送別老人的哭喪調(diào)大哭起來:“我的總理呀,你咋個就走了呀,我們的沱灌就要通水了,您望我們過好日子來了呀......” 張二嫂哭得大家潸然淚下,工地上一片抽泣,有的還跪地磕頭。原來,樸實的村民們對周總理的情感,是那樣的深厚純樸,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向心中最親的人、最敬愛的人致哀! 我知道總理一生愛花,可天寒地凍的工地上沒有花,我和幾個知青,折了許多小白紙花,粘在總理畫像四周,掛在工地指揮部墻上,大家出工前、收工后,都自覺前來吊唁,向總理獻上一朵小白花。 直到看了鄧大姐的懷念文章,我才知道周總理對海棠情有獨鐘。于是,就喜歡上了艷而不俗、媚而不妖、清新自然、坦蕩磊落的無香海棠。早春二月,寒氣未褪,它就冒出胭脂點點般紅艷花苞,報告:春天來了。初夏,花苞怒放,白色、粉色、紅色,一簇簇,一團團,壓滿枝頭,燦爛如霞。秋風(fēng)起,花入泥、葉變黃,它仍然是那樣大氣端莊。 1964年,周恩來與鄧穎超在機場 在最寒冷的1月8日,我站在海棠樹下,腦海里回放著它的花開花落,正如總理千古垂范的品格,無論四季更迭,卻道海棠依舊。
鄧穎超《海棠花祭》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