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題依據(jù)——即為什么做該課題 核心概念界定 1. 必要性 課題研究需要在一定范圍下進行,所以要通過“界定”范圍,否則,課題表述的與讀者理解的不在同一個范圍,甚至是不同維度。 2. 方法 可以是個性化解讀也就是自己下一個新定義,或者是引用別人的概念,但最好有自己的思考 3. 表述 內涵加外延,首先確定范圍,其次要包含核心操作(即具有可操作性)。示例:綜合思維——指人們運用綜合的觀點認識地理環(huán)境的思維方式和能力。 文獻綜述 1. 目的 了解國內外相關研究現(xiàn)狀,避免重復別人的研究,最終是為自己的研究服務。 2. 方式 查閱文獻、分析資料、比較觀點,最后評述。 3. 表述 利用關鍵詞歸納主題,利用內容的內在邏輯搭建文獻綜述部分的文章結構,實在不會的話,可以羅列或歸納每一個主題不同專家的觀點并提出自己觀點。 4. 要點 根據(jù)關鍵詞確定文獻綜述部分的數(shù)量,即兩個關鍵詞的話要寫兩個相關的文獻綜述; 根據(jù)邏輯搭建文獻綜述的框架,即每個文獻綜述并不是語言或者觀點的羅列,綜述內部應該由邏輯引導。 最后針對課題的總體進行綜述,話不在多,類似承轉?(個人理解) 研究背景 1. 問題 問題一定要被提出來,也就是提出在現(xiàn)實中遇到的問題,但注意這里的問題是指能夠通過課題組努力解決,或者緩解的問題。而諸如生源問題等,課題組無力解決的問題在此不能被稱之為“真問題”。 2. 痛點 也就是課題組解決這個真問題的直接動機; 3. 責任點 也就是課題組解決該問題的必要性,一定注意的是要將問題與課題組的研究相結合,緊密結合。 研究價值 1. 理論價值 主要是完善了現(xiàn)有的學術研究(很難) 2. 實踐價值 主要是指課題成果的應用價值,這部分對于一線教師是比較現(xiàn)實的。 研究內容——該課題是什么 研究對象 1. 含義 課題的核心概念,也就是題目中的落腳點。 2. 表述 在核心概念的基礎上再聚焦再豐富再完善,進行具體解釋說明,不僅僅是名詞也可以是一種行為。 總體框架 基于內容的邏輯構建框架,目的是方便別人(評委以及參與成員)更加直觀了解課題的研究內容。 研究目標 通過本課題想達成的結果,一定要與研究內容相匹配,杜絕模板式的。但是務必要簡潔。 思路方式——該課題怎么做 研究方法 一定要選對,方便、簡略,在表述時一定要和內容相結合,比如文獻法,應表述與查閱具體相關的文獻資料,依然拒絕模板。 最好能提出技術路線,也就是指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思路達成目標 研究計劃 1. 表述 結合研究內容,注意合理安排 2. 意義 一個好的計劃,就像鬧鐘一樣及時提醒課題研究的進程(自己的理解) 可行性分析 1. 團隊 團隊成員優(yōu)勢分析 2. 研究基礎 也就是前期做過的成果,論文等,所以平時要積累 創(chuàng)新之處——該課題的突破點 1. 高端創(chuàng)新 思想、方法或者觀點的創(chuàng)新(挺難的,但是記得從無到有就是創(chuàng)新) 2. 中端創(chuàng)新 跨領域借鑒、內容創(chuàng)新(再利用) 3. 標配創(chuàng)新 本土化實踐(區(qū)域、特殊學校等) 成果 1. 形式 過程性材料、研究報告(后面還會培訓)、論文、研究課例等 2. 意義 推廣,服務區(qū)域教學活動,推動研究發(fā)展等。 特別提醒 所有標題要外顯,表述清楚含義,不要文學化等; 記住課題講的是邏輯; 最好用示意圖表達。 |
|
|
來自: 范珍珍eqhdh05d > 《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