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的疾病,分為2類。一類是身體上的病,一類是心神的病。身體上的病相對好治,心神的病相對難治,所以,古圣先賢說了一句話:心病還需心藥醫(yī)。 中醫(yī)大多數(shù)方子,都是治身體上的病。但是,還是有幾個很特殊的方子,可以治到“心神”這個層面上來。張仲景治心神的方子就有幾個,比如:酸棗仁湯,柴胡桂枝龍骨牡蠣湯。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方子,也是張仲景的方子,只用3味藥材泡水喝,就能調神,比如:焦慮,煩躁,神經衰弱,精神恍惚,時常很悲觀,容易失眠等這類癥狀,這個方子效果特別好。 這個方子,便是甘麥大棗湯:炙甘草9g,浮小麥15g(生),大棗6枚(剝開去核)。 服用方法很簡單,把這3味食材加水燜10分鐘左右,代茶喝就可以了。如果有條件的話,按照中藥煎煮操作,也同樣可以的。在對證的情況下,喝上三五天,癥狀就會明顯改善。 甘麥大棗湯為什么可以調神呢?我來把背后的道理跟大家講一講。 焦慮煩躁,神經衰弱,精神恍惚,容易悲觀,容易失眠,這些癥狀看起來是不同的毛病,實際上原因是一個,那便是心神失養(yǎng)。換句話說,就是心里面藏的那個“神”沒養(yǎng)好,于是跟“神”相關的這些癥狀就出來了。 心神是靠養(yǎng)的。心神用什么來養(yǎng)?用氣血來養(yǎng)。心神,無形無相,但真實存在。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心神是意識,氣血是物質,意識和物質是互相影響的。把氣血調好了,心神也就得到滋養(yǎng)了。 甘麥大棗湯,張仲景的原話是這么說的:婦人臟躁,喜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數(shù)欠伸,甘麥大棗湯主之。 甘麥大棗湯主治的是:婦人臟躁。什么叫臟躁?臟,指的是五臟,主要是心和肺。燥,是干燥,急躁的意思。 翻譯過來的意思是:心肺里面氣血不足,太燥了,不能滋養(yǎng)心神,也不能滋養(yǎng)肺魄。 于是呢,心神老是想往外面跑,就如同神靈在操作一樣,表現(xiàn)出焦慮煩躁,神經衰弱,精神恍惚,失眠不安等; 肺魄也總是想往外面跑,人的魄跑掉了,沒有魄力了,就感覺到很悲傷,做事情也猶豫不決。 在這種情況下,用甘麥大棗湯就能調整過來了。 甘麥大棗湯是一個滋養(yǎng)心神的方子,把心肺里的氣血補好了,心神就愿意待在心體里,心神就安定下來了,心神就不愿意往外面跑,心神不安的這些癥狀自然就緩解了。 甘麥大棗湯是如何滋養(yǎng)心神的呢? 先說大棗。大棗就是紅棗,大家都知道紅棗是補血的,紅棗不只是補血,紅棗還補氣。紅棗的肉的黃白色的,黃色入脾,棗肉可以補脾血,可以潤肺。紅棗的皮是紅色的,紅色入心,這層皮可以補心氣。 另外呢,紅棗有一個“內收”之象,這個象是把能量收回來,對心神極有好處。心神最舒服的狀態(tài),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虛,靜,守,中。道德經里講了一句話:致虛極,守靜篤。講的也是這樣一種狀態(tài)。 簡單來說,紅棗可以滋養(yǎng)心神,心神得到滋養(yǎng)后,就容易安定下來了。 再說浮小麥。把麥子放在水里,能浮起來的便是浮小麥,也就是癟的麥子。為什么不能直接用麥子,非要用浮小麥呢?這里面大有學問。 飽滿的麥仁,具有很強的生發(fā)性,它是往外散的。而癟的麥仁,它沒有生發(fā)性,它是往里收的。我們想把心神收回來,不想把心神散出去,很顯然,只能用浮小麥。 浮小麥還有一個用意。心神需要一個虛化的空間,浮小麥里面是空的,剛好可以虛化內心的空間,給心神騰出地方來,讓心神有處可藏。實際上,浮小麥的作用,是“致虛極”的這個“虛”字。 最后是甘草。甘草沒什么大本事,最突出的2個功效,一個是緩和,一個是守中。 緩和,讓快的事情慢下來。當今社會,焦慮急躁是通病,其實根源在于生活節(jié)奏太快了,總是要快快快,快到不給自己喘息的機會,心神是希望慢節(jié)奏的,快與慢之間的矛盾,就產生焦慮。 如果你的頭腦不能讓自己慢下來,就吃點甘草吧,甘草可以讓你心平氣和,讓你慢下來。慢下來,就是養(yǎng)心神的方法,就不會容易急躁了,也不容易焦慮了。 甘草,還有一個作用,便是守中。請問自己一個最簡單的問題“內心需要靜,還是需要動?”。答案很簡單:心要靜。怎么樣才能靜?守住它,不讓它亂跑,這就是靜的功夫。 甘草就有這本事,能把能量守住,不讓它亂跑。實際上,甘草的作用,是“致虛極,守靜篤”的這個“守”字。 就這樣,簡單3味食材,就把心神養(yǎng)好了。紅棗,用來養(yǎng)心神;浮小麥,用來“虛”化空間;甘草,用來“守”住能量。 甘麥大棗湯,是一個大道至簡的方子。雖然是3味食材組成的,大家千萬別小瞧了它,它可以治很多心神方面的毛病。 尤其是當代的人,都把心神調到外面去了,心神沒有內守,大部分人都是心神失養(yǎng)的,甘麥大棗湯可以幫你把心神收回來,滋養(yǎng)你的心神,讓你的心神舒舒服服的,自然開心快樂幸福。 這個方子如此平和,有病治病,無病養(yǎng)神,大家不妨喝喝看。感恩張仲景! 推薦學習 學中醫(yī),就從這里開始 調理身體的最佳途徑 把中藥講透,知藥才能懂方 講透方劑,讀懂組方思維 最實用的對證調理思路 一個中庸之人,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開了這個公眾號,普及中醫(yī)養(yǎng)生傳統(tǒng)文化,愿每個家庭里能有個懂中醫(yī)的人。 本號意在推廣弘揚中醫(yī),不是求醫(yī)問藥平臺,請互相理解。本號提到的方子,供學習交流,切勿盲目試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