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揚的個性與自知之明 劉珈圻||福建 有的時候,自知之明就像是一臺鬧鐘,可以打破你虛幻的美夢,告誡你要戒驕戒躁;有的時候,自知之明又好似一塊肥皂,可以洗滌你的心靈,讓你時刻保持著清醒;有的時候,自知之明更像是一顆啟明星,可以幫你找到方向,更好地迎接下一場挑戰(zhàn)。一個人能擁有自知之明,當然是一件好事,“人貴有自知之明”嘛! 然而,張揚的個性呢?個性張揚究竟好還是不好?或者說,張揚是不是也得有一個限度呀? 這里,先講一個比較張揚的例子吧。說的是早些年,有一位叫韓寒的十七歲高中生,他好像擁有一支頗具靈氣的神筆,讓他先后在兩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上獲得一、二等獎,其文筆受到不少知名作家的欣賞,而且后來接連出版的長篇小說《三重門》和散文集《零下一度》,也受到了廣大讀者的歡迎,好評如潮。但正是這樣一位“文學(xué)神童”,卻因為學(xué)習(xí)偏科曾被勒令留級重讀,最后他索性申請休學(xué)而專心寫作。 韓寒自言,他是一個有棱有角的紙團,卻被放入水杯中。像紙團的命運被水逐漸侵蝕和消融一樣,自己的寫作靈氣也將被沖磨掉。為保住自己的棱角,韓寒勇敢地以一個應(yīng)試教育叛逆者的身份和其特有的“個性”站出來。對于韓寒,眾說紛紜。其實,他不過是一個勇敢地舉著靶子的人而已。他的“個性張揚”,顯然帶著自身的勇氣和信念,所以在冷不防地接到冷矢時,仍能夠處之泰然,并以其鮮明的對抗態(tài)度,表明自己的立場和執(zhí)著的追求。 張揚就是要認真地審視自我,努力發(fā)展自己個性中積極實用的東西,使自己的潛能得到最大的發(fā)揮,從而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 與個性張揚擺在一起討論,自知之明便顯得尤為重要。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怨天尤人,更不貪圖名利,只是為了心中的夢想而不斷努力。 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管仲和鮑叔牙分別輔佐他們兩位。齊國人約定,兩位公子誰先趕回齊國便擁立誰為王。鮑叔牙護送公子小白在途中遭遇管仲伏擊,小白裝死逃過一劫,他們?nèi)找辜娉腾s到都城臨淄,最終公子小白得到了重臣的擁戴,成為齊國國君,他就是后來的齊桓公。當時,齊桓公就要任命鮑叔牙為相,鮑叔牙卻推辭不任,并向他舉薦了管仲。齊桓公不解,問道:“他差點殺了我,為何要任他為相?”鮑叔牙答道:“您若只想守疆護國、不立寸土之功,我鮑叔牙就足夠了。而您若想攻城略地、成就千秋偉業(yè),就需要有管仲。”齊桓公聽了鮑叔牙的話,拜管仲為相。鮑叔牙則一心為齊國著想,甘居管仲之下。 管仲成為相國之后,充分發(fā)揮了他的政治才能,大力推行改革,使齊國的國力迅速增強。七年后,齊桓公便稱霸四方,成為了春秋時期的第一霸主。而鮑叔牙恰是一位有自知之明的人,他對自己的能力有著清醒的認識,知道自己守成有余而進取不足。 蘇格拉底也曾說:認識自己,方能認識人生。這與老子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如出一轍,這都不斷地在提醒著我們,只有自知之明,正確地認識自己和評價自己,才能找到自己最恰當?shù)娜松ㄎ?,從而發(fā)出最絢爛的光彩。同時,我們也應(yīng)當保留個性的張揚,留下真我風(fēng)采和無悔的誓言,以及遵循誓言而不斷實踐出來的燦爛人生! 2021.12.15 指導(dǎo)老師:蔡泗明 圖片/作者 作者簡介: 劉珈圻,女,2007年出生,廈門市檳榔中學(xué)九年級學(xué)生,興趣音樂,并逐漸喜歡上閱讀與寫作。 用詩和遠方,陪你一路成長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譽顧問:戢覺佑 李品剛 無 之 文學(xué)顧問:周慶榮 王樹賓 白錦剛 法律顧問:王 鵬 總編:瑯 瑯 副總:蔡泗明 倪寶元 趙繼平 編審:孟芹玲 孔秋莉 焦紅玲 主編:石 瑛 趙春輝 審校:嚴圣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