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往今來,有很多母慈子孝的故事令人為之動容。然而,這世上不只是有慈愛的母親和孝順的子女,更有那狠心的母親和不孝的兒子。但慈或不慈、孝與不孝,這其中的內(nèi)情,就要細細探尋了。 李杰,原名李務光,唐朝相州滏陽人,今河北磁縣。李杰初到開封升任府尹時,遇到了一起母親狀告兒子不孝的案子。 《唐律·名例》中,將不孝作為一項單獨的罪名來約束子女的行為,這里的不孝非常嚴苛,不單單是指子女不贍養(yǎng)、不侍奉、不尊重父母,還包括轉移父母的財產(chǎn)、檢舉告發(fā)父母的罪行、辱罵詛咒父母以及在服孝期間結婚享樂的,甚至父母死后不發(fā)喪不下葬以及假冒父母名義等等,這些都視為不孝,而不孝之人所受的刑罰,最嚴重的是死刑。 故此,在古時很少有父母會鐵了心要狀告自己的兒子不孝的,因為沒有一個父母真心希望自己的兒子被判處死刑的??衫罱芷龅搅艘粋€例外。 這日,府衙外的登聞鼓被敲擊得隆隆作響,整個街道的人都聽到了這鼓聲。敲登聞鼓者,要么是有莫大的冤屈要申訴,要么就是有非常緊急的案件要報官。李杰聽到登聞鼓的聲音,哪里敢怠慢半分,迅速穿好官服就到府衙升堂去了。 敲登聞鼓的是一位婦人,她來是要狀告自己的日子不孝。正如常理所言,沒有哪個父母會真心希望孩子因不孝而判死刑,所以一旦來府衙報官狀告兒子不孝的,必定是十分惡劣且嚴峻的行為。大多數(shù)情況下,官員都會以狀告之人的供詞為主來判定子女不孝最后治罪,但李杰卻沒有這么做。 堂下的婦人跪在地上,她聲淚俱下地痛訴著兒子種種的不孝。那婦人說她姓秦,丈夫姓戴,15歲的時候,她從隔壁村嫁到戴家,婚后五年內(nèi),與丈夫育有一子一女。女兒出嫁后,家里就剩她和兒子戴旺。如今,兒子以及弱冠但尚未娶妻,戴旺覺得都是她的原因導致自己一直沒能娶上媳婦,于是對待自己的態(tài)度越來越惡劣,對自己的奉養(yǎng)也越來越敷衍。 戴秦氏哭訴道:“我為了給他籌備娶媳婦的彩禮,每日里不是給人做些刺繡的活,就是給人漿洗衣物,可阿旺每日里連口熱乎飯都不肯給自己吃,甚至還辱罵我,當面罵不夠,背地里也要罵,逢人就說是我的過錯才耽誤他至此的。” 聽著戴秦氏的哭訴,堂上的人無一不憤慨、無一不覺得戴旺真真是個不孝之人的。但李杰并不如此想。因為在戴秦氏聲淚俱下訴說自己的不幸的時候,李杰正在細細地觀察的。 雖然戴秦氏的話語沒有紕漏,神情更是悲慘又可憐,可李杰發(fā)現(xiàn),戴秦氏的生活并非她說的那樣清苦。那戴秦氏一直說自己不是刺繡就是漿洗,但看她的雙手并不是常干活之人的手,那雙手皮膚細嫩,膚白如凝脂,哪里像日日漿洗的手呢。 戴秦氏又說自己吃不好穿不暖,可她身上的衣物雖不是名貴的絲綢,但也是上好的布料,而且衣服非常完整連一個補丁都沒有,如果說戴旺家境不錯,那又何苦來讓母親漿洗賺錢呢,這豈不是自相矛盾。再看她的身姿,雖然是將近四十的婦人,但身材婀娜,體態(tài)豐腴,怎么看都不會是被苛刻對待的樣子,再瞧那面容,就更不用說了。戴秦氏本就面容姣好,加上日常保養(yǎng)得好,膚白如雪、唇紅似梅、柳葉的細眉以及充滿神采的眼眸,就這樣,怎能說自己是不被兒子好好侍奉的母親呢? 李杰看著仍在哭泣的戴秦氏,溫和地說:“我朝對待不孝之人的刑罰是十分嚴重的,或許你與兒子之間有什么矛盾或誤會,大可以好好說解決好便是,萬萬不可一時賭氣狀告兒子不孝,倒是你后悔也來不及了?!闭l知,那戴秦氏聽了李杰的話反而更加篤定地說自己的兒子就是不孝,仿佛巴不得他被論罪處刑一樣。 李杰心忖其中必有內(nèi)情,便說:“既如此,你且退下,來人。傳喚戴旺到堂文化。”不多時,戴旺便被官差來帶了。李杰看著堂下的男子,這人看著像個讀書人,著裝氣度都不似那粗鄙蠻橫之人,便問道:“你母親到本府這里狀告你不孝,”李杰將戴秦氏狀告戴旺的不孝行為一一說給他聽后問:“你可認罪?”只見戴旺跪在堂下,只是低著頭,一言不發(fā),既不承認這些,也不否認這些。無論李杰如何詢問,戴旺就是緘默不語。 次日,李杰安排了官差喬裝成普通百姓的樣子去暗中觀察戴旺平日里的行為,而自己則親自走訪了戴家的鄰居,詢問他們對戴旺的評價如何,但無一例外的,鄰居都說戴旺是個孝順的好孩子。 原來戴旺的父親早逝,在戴旺還是總角孩童的時候,其父親就染病去世了,家中內(nèi)外都是戴秦氏在打理,教養(yǎng)一對子女的重任也只能靠自己擔著。好在戴秦氏長得好看,女兒也生得貌美,到了年齡就尋到了好親事,而戴旺也是個孝順的孩子,他心疼母親早年的辛苦,長大之后就再也沒有讓母親操過心、受過累。 三日后,李杰命人將戴秦氏傳喚至公堂,對其鄭重說道:“戴秦氏,你寡居多年,雖育有一女一子,但女兒出嫁,如今只有一個兒子能侍奉你,今日你狀告他不孝,你可知你所狀告的罪名足以致他于死地,將來便沒有人能侍奉你天年了,難道你不怕自己后悔嗎?”戴秦氏卻說:“有孝順的兒子侍奉當然是人生一大幸事,可如今我的兒子如此不孝,教我如何能夠以慈母之心去愛護他呢?” 李杰心知,這戴秦氏是鐵了心要狀告兒子不孝了,這背后肯定有更深的緣由,于是他告訴戴秦氏:“既如此,你今日回去就快些去買扣棺材吧,待他認罪服法你就抬著棺材來衙門收拾罷!”說完便讓她退下了,很快官差就大張旗鼓地將戴旺抓入了大牢。 隨后幾日,李杰都安排了官差喬裝跟蹤戴秦氏,果然,在跟蹤第二日的時候,發(fā)現(xiàn)戴秦氏獨自到了城外觀音廟旁,去見了一個道士裝扮的男子,兩人竊竊私語了好一陣戴秦氏才離開。 不日,李杰傳喚戴秦氏,讓她在三日后抬著棺材到衙門來。之所以給她三日的時間,是希望戴秦氏在這幾天內(nèi)能夠幡然醒悟,然而結果并沒有轉折。當戴秦氏抬著棺材來到府衙的時候,李杰知道那道士肯定就在府衙外等候,隨即便下令將其抓獲。 經(jīng)過審理,那道士供述,自己本是戴秦氏兒時青梅竹馬的玩伴,家道中落后不得已冒充道士的樣子討生活,來到這里竟意外地遇到了戴秦氏。一來二去兩人便生出了私情,可此事最終被戴秦氏的兒子知道了,他兒子總是阻礙他們來往,更揚言如果自己離開這里離開他母親,就到官府狀告他招搖撞騙。道士心中憤恨,戴秦氏也十分不滿,于是二人一合計便決定以不孝的罪名狀告他,待他認罪伏法后好成全二人的好事。 為人父母者竟為了一己私欲,不惜坑害自己親生骨肉的性命!李杰審訊完后,當即便把那道士帶到堂上。戴秦氏看到被抓來的道士心中了然兩人的計謀已經(jīng)被府尹大人識破了,頓時臉色蒼白,渾身無力地癱倒在地。 李杰一番審訊斥責過后,戴秦氏對自己的行為也供認不諱,最終以合謀陷害和誣告的罪名,判處了二人死刑。那口戴秦氏帶來的棺材也剛好用來安葬他二人的尸體。 戴旺將自己的母親安葬后,親自帶著謝禮去感謝李杰。李杰問他:“為什么當初本官問你的時候,你什么都不肯說呢?”戴旺卻說,此事叫自己如何開口。 早年母親的辛勞他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對于母親,他是敬重的、愛戴的,但母親也是女子,如今她犯了錯,自己無法阻止她,又怎能揭發(fā)她,揭發(fā)了反而讓眾人都知道母親是個不守婦道之人,對母親的名聲有損,對已經(jīng)嫁人的妹妹也不好。更何況,身為子女又怎能檢舉揭發(fā)母親的罪行呢? 李杰聽完露出了動人的神色,但戴旺卻一臉沉郁,他心中十分后悔,后悔沒有早日去理解母親真正想要什么、需要什么,更后悔在母親犯錯的時候自己沒有成功阻攔,如今母親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代價,而自己也再也沒有母親可以侍奉天年了。 作者的話: 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情感和關系本就十分復雜,子女小的時候,父母極盡疼愛,負責教養(yǎng),子女長大后,父母又極盡期待,負責督促。但無論是父母還是子女,似乎都忘了,無論是誰、是什么身份,首先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會有自己獨立的意志、獨立的思想和追求。因此,在父母子女關系中,無論哪一方,在深愛彼此的同時,也要學會理智地愛自己,在確保自己獨立意志的同時去愛護或愛戴對方。 |
|
|
來自: 老大姐嗨 > 《收藏的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