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章 收復西、南沙后對法國的交涉與發(fā)展 中國為抗戰(zhàn)所付出的重大犧牲,受到世界各國的尊敬。當1945年4月25日歐戰(zhàn)即將結束之際,在美國舊金山所舉行的聯合國國際組織會議,由中、美、英、法、蘇五國政府以召集國身份邀請對日、德、意作戰(zhàn)的各同盟國參加,中國已經名列世界五強之一,其中法國還謝絕出任邀請國。1945年6月26日共有50個國家出席的舊金山會議,通過了《聯合國憲章》,中國代表顧維鈞率領與會國代表第一個上臺簽字,殊見中國已經擺脫了弱國外交。對于處理南海領土糾紛,顯得更有立場,更有自信。 一、中法雙方的主權主張 中華民國海軍于1946年11月到12月進駐西沙及南沙以后,1947年1月6日由中宣部發(fā)表聲明,中華民國政府已由日本占領中收回西沙群島。未料法國外交部翌日(7日)即發(fā)表聲明,聲稱西沙群島仍屬越南所有。中華民國外交部發(fā)言人于1月7日答記者問: 中國政府已由日本占領中收回西沙群島,該群島主權本屬中國,故無須經過向任何方面請求收回之手續(xù)。 1947年1月9日法國外交部發(fā)言人再次宣稱: 法國素認西沙群島系屬于越南,但未獲正式報告足以證實中國軍隊業(yè)已占領西沙群島之前,法國政府尚未決定究將采取何種行動。 《路透社》的消息傳到國內以后,輿情為之嘩然,各報記者紛紛電詢外交部,歐洲司司長葉公超答復: 中國政府已由日本占領中收回西沙群島,該群島主權本屬中國,故無須經過向任何方面請求收回之手續(xù)。 中外媒體續(xù)予報導:法國方面派出載有陸戰(zhàn)隊的軍艦若干艘,準備駛往西沙群島登陸,中國駐防該群島的部隊已向國防部請示。沖突頗有一觸及發(fā)的態(tài)勢。 法國認為西沙群島主權屬于越南,所持理由有四: 1.安南嘉隆王在1816年曾先占領;1887年《中法越南續(xù)議界務專約》第三款所載不適用西沙群島,越南曾迭次要求取得西沙群島主權,迨至1920年始由中國加以占領,并將行政權劃入海南島;至1930年中國政府決定開采西沙群島資源,但法國以安南五國保護者自居,出面表示異議,并謂法國將采取同樣行動。 2.法國在1937年向中國提出友善處理辦法,并表示如被中國政府拒絕,則請第三國出面仲裁。 3.中國在1938年曾同意法國以代表安南王國名義,占領西沙群島,直至日軍于1945年3月占領該群島時,越軍始退出該群島。 4.西沙群島在軍略上頗為重要,但在第二次大戰(zhàn)中,并未供作軍略上之使用。 法方所提的理由,顯然不夠充足。我國外交部認為依照法理與事實,不難證明西沙群島應為我國所有: 1.西沙群島的主權屬于中國,由來已久,其行政權亦劃入廣東省內,我國漁民每年必自海南島前往西沙群島從事捕魚,我國海軍亦不時前往巡弋。 2.1858年《中法天津條約》附有地圖,可以證明西沙群島屬于中國。 3.中國海關在1908年為船只航行安全計,曾提議于西沙群島建立燈塔;1930年國際氣象會議在香港舉行時,亦曾有人提議,由中國政府在西沙群島設立氣象臺,以利海上航行。 4.中、法兩國外交當局于1932年至1938年間,多次交換過照會,中國政府迭次致法國外交部的照會中,從未表示放棄對于西沙群島主權;同時對于法國于1938年以安南王國之名義占領西沙群島,亦從未予以承認。 5.法國于1933年7月25日突然占領我西沙群島時,中國駐法大使顧維鈞曾向法國政府提出抗議,聲明該群島不僅在地理上為形成中國領土之西沙群島的一部分,而且島上所有住民亦以中國漁民占多數,故主權屬于中國,法國應將此群島歸還中國。這一照會,是最有力的證據,法國外交當局可以把從前的檔案翻出來覆案。1933年8月21日,日本政府亦發(fā)表聲明:“法國此次之占領,在國際法上不能視為已生實效,日本對于法國之占領西沙群島,表示堅決反對。” 1947年1月13日法國大使館以節(jié)略致中華民國外交部,聲明對中華民國行使占領西沙群島的后果,予以保留。 法國在戰(zhàn)后仍然強辭奪理,欲假越南名義而企圖重新占領西沙群島,當時國內輿論一致撻伐,紛稱為“不智之舉”、“法國對于其海外仍懷有帝國主義的野心,暴露無遺”、“這種企圖,必然要引起中國全國四萬五千萬人民的憤怒!” 二、我國的應對與事件發(fā)展 1947年1月18日參謀總長陳誠向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轉呈海軍總部據西沙群島電臺報告: 法艦一艘載陸戰(zhàn)隊多人于1月17日駛至西沙群島的武德島(永興島),借口“西沙群島系屬法屬領土”,欲強行登陸,經國軍嚴正拒絕,全島隨即進入緊急備戰(zhàn)狀態(tài)。法軍離島后,法艦仍停泊在永興島海面,1月18日法艦且發(fā)射砲彈多發(fā),情形嚴重,越24小時后才撤離。法軍旋即在距離武德島約50海里之拔陶兒島(珊瑚島)登陸。 同(18)日蔣介石訓令外交部迅即向法國提出嚴重抗議: 我國主張西沙群島屬于我國領土,在歷史上尚且可遠溯至漢代馬伏波將軍南征時即,曾駐節(jié)南沙群島之事實,而1887年《中法條約》亦曾明確劃定中越邊界,因西沙群島在紅線以東,屬于中國,故于日本投降時,由我國派軍接收。 駐法國全權大使錢泰遂據以向法國提出嚴重抗議,聲明西沙群島系我國固有疆土: 西沙群島已由中華民國部隊加以進駐,法國于1938年曾以安南王國之名擬占領該島,中國政府從未放棄西沙群島之主權,僅曾被迫承認法國奪取西沙群島之事實。中國在極久以前,即有西沙群島之宗主權。 1947年1月19日外交部部長王世杰約見法國駐華大使梅理靄,鄭重聲明西沙群島主權屬于中國: 西沙群島位于海南島之東南約150海里,在北緯15度46分至17度5分,東經110度14分至112度45分,共有珊瑚礁結成之大小島嶼20余個。群島之屬于吾國,并無問題。 王世杰同時詢問法國大使梅理靄法國海軍在西沙群島行動,究屬何種意義?法國大使覆稱,法艦行動法國政府并不知情,法國政府對該島無直接行動之意。 同日,外交部部長王世杰再度訓令駐法國大使錢泰照會法國政府,重申我對西沙群島主權,并發(fā)表公告。王世杰在1月18日日記記述: 西沙群島我向來承認為我領土;但我殆從未設官或派員常川駐留。法政府則認為越南領土。日本投降后我派少數軍隊從該群島中之主要島(永興島)占領。最近法國派軍艦往該島向我駐軍威脅,經予交涉,始退去。此事將為中法間之一個糾紛。 1月21日王世杰日記追記: 法國軍艦自武德島撤退后,復往西沙群島中之另一島(珊瑚島)留駐20人左右于島上,意欲藉此以促成談判。予電錢泰堅促法方撤退。 1947年1月21日上午9時中樞紀念周在南京國民政府大禮堂舉行,由蔣中正主席,行禮如儀后,先由張治中報告新疆情況,隨后即為國防部部長白崇禧報告西南沙接收經過與法國海軍陸戰(zhàn)隊在西沙登陸情形。 同日21日外交部接獲我國駐法大使錢泰報告,謂巴黎方面已傳出法國海軍“東京灣號”軍艦,在西沙群島之拔陶兒島(珊瑚島)登陸。巴黎電稱: 據中國方面消息,法國巡洋艦“東京灣號”司令官業(yè)已通知中國現駐西沙群島之波亞斯島之軍隊撤退云云,此說頃由法國負責人予以否認。并謂“東京灣號”司令官依照訓令行事,先與波亞斯島中國軍司令接觸,然后駛往拔陶兒島(距波亞斯島20公里,即珊瑚島),命法軍一分隊登陸,旋即駛往托倫港。此外法國政府對于西沙群島問題,業(yè)向中國政府提出備忘錄,聲明法國系以安南名義行事,并且提議以仲裁方法解決此一問題。 針對法國入侵西沙,國防部部長白崇禧作出立即反應,強調國軍守土有責,將確保西沙群島: 西沙群島主權屬于我國,不僅歷史、地理上有所根據,且教科書上亦早載明。去年敵人(日本)投降退出該群島后,我政府即派兵收復。本(1)月10日有法國偵察機一架飛至該島偵察,18日法國海軍復有軍艦一只行至群島中之最主要一島,我守軍當即表示守土有責,不許登陸,并令其退走。至巴黎電傳法海軍已在群島中之拔陶兒島登陸,據余之臆測,此島距國軍主要駐防之島約為50海里。相信以中法邦交之敦睦,此事可獲圓滿解決。 南京《中央日報》記者1月21日前往法國大使館訪問梅理靄大使及魯嘉愷參事,探詢法國海軍軍艦企圖登陸西沙群島究竟: 關于此事,大使館方面尚未接得任何情報,惟依個人揣測:法海軍小軍艦巡行該群島周圍之目的,僅在視察該島上是否已有華軍蹤跡,蓋據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曾宣稱:該島已經華軍接收。而此島究屬中國或越南?現中法雙方各執(zhí)一詞,尚待判斷。惟法方認為此問題并不嚴重。 據法國半官方消息:法單桅小軍艦“東京(灣)號”,已開抵西沙群島,并以小隊法軍在距巴徐礁20公里之拔島(珊瑚島)登陸。據該艦長稱:已與巴徐礁(永興島另稱)上華軍司令取得接觸。另悉:法政府已就西沙群島問題,向我國政府提出備忘錄,并解釋法國代表安南之立場。而法方在備忘錄中,建議以仲裁方式解決西沙群島問題。 1947年1月23日法軍再度登陸西沙群島珊瑚島,法國駐華大使梅理靄表示將赴越南,借以明了實況。但23日法軍續(xù)在另外一島登陸后,法方態(tài)度已有更改,提議將此問題交于國際仲裁。 法駐華大使梅里靄將赴越南,咸認系法方軟化,所謂往越南調查,在于防止事件擴大。 我國外交部聲明: 決依條約及其他有關外交文件,進行直接交涉,確保國家主權。至于不久前自美返國的巨型補給艦“嗎咪號”(應屬“中字號”補給艦),奉命載兵械糧秣啟程,將前往增援駐防西沙群島的少數國民政府軍,以加強衛(wèi)戍,避免造成更多不利于談判的局勢。 此時南京外交部益趨強硬,1947年1月25日略達法國大使館抗議: 要求法軍立即撤退,否則可能遭致的一切后果,應由法方負責,并鄭重聲明,在上述法軍未撤退以前,中國政府實難考慮法方所提有關西沙群島問題。 1947年1月27日巴黎當局發(fā)表關于西沙群島爭端之聲明: 法國在兩個月前即已準備占領該群島,但派遣船只前后一事,因海上氣候惡劣,遂一再遷延至今。自托倫港開出之法軍艦“東京人號”載有少數軍隊,一部分奉命在波西島登陸,余者在巴特爾島登陸,上述二島有1938年法軍所建軍隊營房、碼頭及氣象臺,可見主權屬于法國?!皷|京人號”于本(1)月17日駛抵波西島,獲悉島上駐有中國軍隊,法軍司令乃往告知駐軍長官此系法國領土,華軍無駐在島上之權。法軍繼即奉命登船,在該島附近停泊24小時后,乃于19日載一部分至巴特爾島登陸,發(fā)現該島并無人駐防。 此間官方人士并謂“東京人”號開往西沙群島前,中國報章載有華軍占領之消息,但法方曾派飛機前往偵察,并不見有華軍占領之痕跡。法海軍陸戰(zhàn)隊且曾于去(1946)年5月間在西沙登陸,逗留15日,并未遇見華人。 1947年1月28日外交部照會法國駐華大使梅星靄,抗議法軍入侵我西沙群島珊瑚島,中國駐法大使錢泰亦以同樣照會送達法國外交部。南京外交部情報司司長何鳳山聲明: 關于西沙群島主權問題,外交部現正擬向法提出抗議。 同日外交部次長劉鍇出席中宣部記者會,答覆記者所詢問政府采取步驟的問題稱: 本人擬借今日之機會,鄭重否認外交部之聲明謂中國于1938年同意法國占領西沙群島,實屬不確;該時中國僅重申一向立場,認為中國對該島之主權,無可爭辯。 1947年2月28日我國政府宣布接收西沙、中沙、南沙群島完竣公報: 我西沙、中沙、南沙三群島,抗戰(zhàn)勝利之后,恢復原有主權,經由內政、國防各部會同派員于(民國)三十五年十月分別接收,至三十六年二月任務完畢。 先后據內政部繪制南海諸島位置圖、西沙群島圖、中沙群島圖、南沙群島圖、太平島圖(實測)、永興島石島圖(實測)六種,及南海諸島新舊名稱對照表一種。又關于西南沙群島暫行交由海軍管理等事項,均經先后呈請政院轉奉核準,并通行遵照。 對抗法國對于西沙、南沙的再殖民,除了外交照會以外,在國防部所召開的會議中,曾經主張由旅越愛國僑胞對法國施壓: (國防部)白崇禧部長2月4日616號簽呈: 為配合軍事外交,計于1947年1月16日召集有關部會舉行該群島建設實施會議,當經決議由有關部會搜集史料文件增加該群島兵力武器擇修氣象臺燈塔等十一項,正分別策動實施中。似此法政府不出面,顯系有計劃先占領該島,造成既成事實,期以國際仲裁方式解決。我增兵與之沖突,既非易易,且關系國際反應,為今之計,擬乘法越多事之秋,即由黨僑方面積極策導越革命勢力壓迫法方,同時根據法外部對我錢大使之聲明法軍在西沙群島登陸并非政府之意志,由我外交部嚴厲通知法方限期撤退登陸法軍,以期保有該群島及已經我收復而尚未宣布之南沙群島,否則因此發(fā)生之中法不幸事件,概應由法方完全負其責任。 國民政府且將會議結論轉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吳鐵城,鼓勵在越黨僑策導越革命勢力,壓迫法方。 1947年4月14日海軍上校姚汝鈺再度率領“永興號”、“中業(yè)號”軍艦由廣州出發(fā),經海南島榆林港駛往永興島。除進行半年一次的補給工作外,同時按計劃準備進駐珊瑚島,同時根據國際氣象組織的建議,預備在永興島上開展氣象觀測工作、建立航標燈塔、進行自然資源調查。此行隨艦工作人員,包括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青島海洋研究所、經濟部地質調查所、資源委員會礦測處等專家及中山大學地理系、生物系師生。海軍總司令部另派電工處長曹仲淵偕同印尼歸僑周苗福及前湖南省主席吳奇?zhèn)ヒ恍?,前往西沙考察。進駐指揮部又請瓊崖鐵路工程處長吳遷瑋派建設人員到永興島,協(xié)助修建碼頭和棧橋。吳奇?zhèn)ゼ磳⒔尤魏D咸貏e行政區(qū)副長官,此行特別具有意義。 1947年5月8日海軍指揮部再派“永興號”、“中業(yè)號”兩艦自廣州駛往太平島進行運補供應及系列考察工作,上?!洞蠊珗蟆否v廣州記者黃克夫隨行,此行因受天氣影響,到6月3日才返抵廣州。 外交部曾在1947年4月29日召開跨部會的會議,邀集海軍總部高級官員列席,說明進駐南海經過。 1947年12月1日我國將東沙、南沙、西沙、中沙所屬島嶼、礁、灘等經內政部正式核定之名稱,宣告中外。此等島嶼為中國領土之一部分,自此成為法理事實。 政府在抗戰(zhàn)勝利后處理南海諸島的態(tài)度,明顯強勢。中法兩國持續(xù)談判一年,法國終以未能提出有利證據,又因越南戰(zhàn)事趨于緊張,遂為低調。 三、海南設置特別行政區(qū) 廣東省政府曾建議西沙、南沙群島劃歸海南行政區(qū)管轄,而暫由海軍接管,并派軍隊進駐,日后一一付諸實施。 1947年6月14日廣州行轅主任張發(fā)奎在南京述職,國民政府決計在海南島建省以前,先設海南特別行政區(qū),指定張發(fā)奎、吳奇?zhèn)シ秩握遍L官。次日上海《申報》發(fā)表《海南島建省問題的檢討 并將確立南海各島嶼之管轄》評論: 行政區(qū)域應確定:所謂行政區(qū)域,即省之轄區(qū),如市縣設治局等。政府對于海南設省之重要意義,勢在確立南海各島嶼之管轄,置各島嶼于省制之下,本為明智之措施。惟查南海各島,屬于中國主權者,有東沙、西沙、中沙、南沙、團沙群島及斯巴特萊島,且均富有戰(zhàn)略價值。當中日戰(zhàn)爭時,東沙、西沙及斯巴特萊等,先后被日本占領,劃歸臺灣的高雄管轄。日本投降后,我內政部將其劃歸廣東省管轄,已經省政府會同海軍當局接收,但未予治理?,F在海南設省,以上各島應分別設置縣治,此不僅為省行政區(qū)域之確定,且為北緯八8度(此處應有文字脫漏),東徑一一一度至一一五度五分間中國主權之確定。 關于省之名稱:海南島建省,依政府計劃,大約為海南島,甚有人主張瓊崖省者,吾人以為,海南島暨東沙西沙諸島,位于南海,其領海領土均為中國主權,似宜以“南海省”命名為宜。同時為經營管理南海各島便利,將來省會以設榆林為有利,與西沙近百四十五海里。 總之,海南島建省,為必要之措施,建省早一日成功,外人即少一日之覬覦。吾人以上所論,為建省當務之急,期望政府縝密研討,以底于成! 1949年6月6日代總統(tǒng)李宗仁公布《海南特別區(qū)行政長官公署組織條例》,該條例第1條即規(guī)定東沙、西沙、中沙、南沙四群島及其他附屬島嶼均隸屬海南特區(qū)管轄,因戡亂局勢紛亂,迄至1949年5月8日太平島撤退以前,事實上均由海軍管理。 四、海軍接管南海諸島后調整防務的情況 有鑒于南沙群島關系國防至大,行政院于1947年3月27日命令由海軍總部暫行代管南海諸島行政工作。海軍總部分別設置海軍各群島管理處;如南沙群島即設立南沙管理處。1947年5月海軍“永興號”與“中業(yè)號”在往南沙運補期間,接獲海軍總司令部5月16日指示,補給艦隊回防廣州之后,歷時8個月的南海諸島進駐臨時編組任務結束。另在廣州設置海軍黃埔巡防處,派任務指揮官上校姚汝鈺為巡防處處長。 1948年3月海軍總部為積極建設西南沙群島,原派西沙群島管理處主任李必珍、南沙群島管理處主任鄧清海調回總部;另派上校蕭子騰前往西南沙群島實地督訪視察,派張君然充任西沙群島管理處主任、海總訓練處參謀彭運生為南沙群島管理處主任。隨后張君然及彭運生率兩島換防人員搭“中海號”坦克運輸艦自上海出發(fā),經高雄、廣州、榆林港南下,先送彭運生抵太平島履任,再送張君然到永興島換防,從此海軍管理西、南沙群島開始新階段工作。 海軍總部所新核定的編制,各群島管理處以下設警衛(wèi)組、氣象組和電訊組,各專業(yè)技術軍官和士兵128名。以氣象觀測為中心任務,譬如永興島氣象臺規(guī)定每2小時作地面觀測和紀錄一次,按時播發(fā),并電報海軍總部;此外還定時抄收東京、上海、香港等氣象臺匯總的觀測資料;每天繪制02:00和14:00時的東亞區(qū)域天氣圖,并試作小區(qū)天氣預報,公開廣播。此項工作在國際航運氣象方面反映良好。 海軍西沙群島管理處曾擬定海軍管理和開發(fā)西沙群島的意見書,主要內容包括:修建各島的港灣碼頭,發(fā)展各島海上交通;開發(fā)磷礦和水產資源;加強氣象和航標工作等等。惜限于當時的條件以及日后內戰(zhàn)擴大,均未能采納施行。 “中海號”在臺灣基隆港西岸碼頭。1948年前往西沙、南沙運補的海軍“中海號”運輸艦,曾在1958年金門砲戰(zhàn)時與共軍魚雷快艇海戰(zhàn),破了世界紀錄。該艦到目前仍在服役,已有64年的艦齡,亦破了世界紀錄,堪稱老當益壯。 (編者注:中海艦于1944年建成,可見此書寫于2008年。中海艦已于2010年退役) |
|
|
來自: fengshulanrilr > 《學術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