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花夕拾》讀后總結提升課教師以“誰是一個好老師”為主題展開課堂教學,雖說整節(jié)課上學生思維比較活躍,老師活潑又激情,效果看似很好。如果靜下來細想卻能發(fā)現(xiàn)整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是有問題的,即用現(xiàn)在剛提出來的四有好教師標準去評價文本中的所謂“老師”,這樣的想法也未必不可,但是當我們靜下心來思考,我們需要關注和把握的是“我們帶著學生要讀的《朝花夕拾》是1927年5月成文的,是作者魯迅回憶自己小時候的散文集?!辈还苁亲髡哌€是作者書中的老師他們也都是像我們一樣生活在當下的,不可能創(chuàng)越百年來到現(xiàn)在;再者,我們是要引導學生去讀1927年成書的《朝花夕拾》,是要帶著學生走進文本之中,通過對文本的閱讀、理解、感悟,在此基礎上帶著學生有思維提升的。本節(jié)課的課型是課后總結提升,試問:本節(jié)課中老師依據文本總結了什么?通過教學又讓學生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提升?是讀書的能力還是思想的改變亦或是思維能力的提升? 文本特點和課堂特點似乎都沒抓住,那教學是否像是浮萍草一樣沒有了根?這是解了什么惑呢? 《傅雷家書》的課前推薦導引課以“家書紙短 見字如面”為主題展開課堂教學。說實話課堂伊始的情境設置非常吸引人,借學生的困惑這個實際的問題拉進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并一再強調有一本神秘的書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如果老師能以此思路繼續(xù)下去,把這本書神秘的地方和能吸引住學生的地方帶給學生,那筆者認為導讀推薦的效果會相當好,課也必然會成功。 可令人惋惜的是,當學生沉浸在疑惑之中被激起了興趣之后,老師卻話鋒一轉,把學生代到《傅雷家書》的序言和目錄上,且在序言(代序)部分著墨頗多,儼然是用他人的介紹代替了有魔力的和能讓人解開神秘感文本內容。如此,本來聽課者滿心期待的課堂教學卻又回歸了神秘之前的平庸,效果自然是沒有的甚至是反面的。 更為重要的是主題“家書紙短 見字如面”在整個課堂中幾乎沒有表現(xiàn)出來,內容的大致介紹并不能代替文本的細讀,在引導推薦環(huán)節(jié)不能帶領學生深入文本的情況下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只是這節(jié)課沒有能夠做到。 可惜的是,剛開始的環(huán)節(jié)設置有了如此效果可是緊接著的是教者自己沒能順承下去,讓課前推薦導引似乎只有了推薦而沒有了導引。 這是授了什么業(yè)呢? 這,好像是時光穿越到了唐朝之前,在韓愈之前摸索。 后記:我知道我的分析專業(yè)能力不夠,深度也未必有,但作為一個實實在在的參與者和愿意為此而深入思考的同行者,我愿意把自己的困惑說出來,或許得不到認可、或許會被抨擊、或許要被批判,但是前進道路上的荊棘是躲不過的也逃不了的。平坦的大道上不應該只有滿眼風光的享受者還應該有努力拼搏的奮斗者和不被人知道的探索者,而我們也不能只是那滿眼風光的享受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