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經常有人發(fā)生心肌梗死、腦梗死、血管閉塞性脈管炎、糖尿病足、視網膜中心靜脈阻塞、下肢血栓性深靜脈炎、下肢血栓性淺靜脈炎等疾病。這些疾病都是血栓惹的禍。為進一步的了解血栓,現訴述如下: 一,血栓是什么?血栓是在血液循環(huán)中,血管內或心腔內形成的血凝塊,堵塞了血管腔引起了血流減慢或血流終斷。血栓可分動脈血栓、靜脈血脈、以及微小血管血栓。 二,血栓分型: 1,白色血栓:是指血小板形成的血栓,多見于感染性心內膜炎、風濕性心內膜炎等心腔或瓣膜周圍白色血栓。斑塊脫落會發(fā)生遠端動脈栓塞。如腦梗塞、肢動脈栓塞等。 2,紅色血栓:血管內皮損傷以及內皮斑塊破裂后出血是紅色血栓的主要原因。是血小板、纖維蛋白元、中性粒細胞、紅細胞沉積而形的紅色血栓。見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腦梗死。 3,混合血栓:多發(fā)生在血流緩慢的靜脈內,由血小板、紅細胞、網狀纖維蛋白包裹的血栓。多見于血栓性靜脈炎。 4,透明血栓:存在于全身毛細血管中的血栓。是由纖維素組成。見于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 三,形成血栓的原因: 1,因心臟病形成的血栓:感染性心內膜炎,風濕性心內膜炎、快慢心律失常、房顫等造成附壁血栓。一旦排到體循環(huán)中,就會造成遠端動脈血管栓塞。如肢動脈栓塞、心腦血管梗塞。 2,因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老年代謝性疾病引起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動脈壁狹窄。造成血流壓力增大,致使血管內皮損傷。血小板、纖維蛋白堆積,血栓形成。另外斑塊液化脫落,隨血流到達動脈遠端造成梗塞。如心肌梗塞、腦梗塞。 3,靜脈血栓:長期臥床、持久站立、靜脈回流緩慢、靜脈血管內膜損傷、靜脈瓣功能喪失、深淺靜脈交通受阻,加上凝血機制不良,會形成靜脈血栓。血栓一旦脫落,往往造成肺動脈梗塞。 4,微血栓:病人嚴重感染,伴有缺氧、酸中毒、休克發(fā)生微循環(huán)小血管內栓塞。見于彌漫性血管內凝血。 三,血栓的治療: 最好的方法是在時間窗內進行溶栓、支架、取栓治療。如果錯失了開通血管的良機,只能保守治療,讓病人慢慢康復。 四,血栓的預防: (1),積極治療原發(fā)病,加強對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監(jiān)控和干預。根據病情做好降壓、降糖、降脂、抗凝、抗血小板的治療。以達到穩(wěn)定斑塊,減少血液粘稠度,防止動脈持續(xù)硬化。 (2)適度運動,增加血液循環(huán)。休息時抬高下肢。促進下肢靜脈回流。防止動脈、靜脈、的血栓形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