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都會選擇那么幾天,一個人出門溜達幾天,廈門是再次選擇的地方,上次的記憶還那么深,可看看留在QQ空間里的游記,卻是那么的遠,已經(jīng)是六年前的事情了,那時候的蟲蟲還沒沾花惹草的愛好,那次在福建溜達了十二天,旅游熱點幾乎都走遍了,就是沒進植物園。所以第二次選擇廈門,一是因為只有兩天的補休,而且沒時間去計劃,二是上次沒進植物園,這次的目的地就是它了。 畢竟已經(jīng)不是花季,植物園里除了肉肉還在爭妍斗艷,其他的花真的難覓芳蹤,看到她,雖然只有一片大大的花瓣,蟲蟲也是開心的。她那一大大的花瓣到底有多大?蟲蟲拿了煙盒做了一個對比,大吧?名副其實的大花呢! 看到她的花囊,蟲蟲想起了那種捕魚的鳥,那下嘴殼與皮膚相連接形成的大皮囊,回來查資料原來那鳥叫鵜鶘(tí hú),中科院有一篇來自華南植物園的文章說這花因此也被叫鵜鶘花。 經(jīng)過的游園者就沒想到這鳥,他們中沒有動物愛好者,哈哈~~~有的說“哇,就像一塊抹布”這位大姐一定是干家務的能手,那小哥說“怎么越看越像肺?”難道是醫(yī)生?有個小朋友比較可愛,說她像漂亮的圍脖。 她為了吸引昆蟲的造訪,釋放難聞的氣味吸引蝴蝶之類的昆蟲造訪,將昆蟲吸引進入花囊中,待花枯萎后,再將已沾滿花粉的昆蟲釋放出去,進入另一朵花,將花粉傳到柱頭上,從而達到授粉的目的。所以賞花要遠觀,不要被死老鼠的惡臭給惡心到。不過蟲蟲沒聞到,因為山風太大?還是不是釋放的時間? 大花馬兜鈴: 馬兜鈴科,馬兜鈴屬大型木質(zhì)藤本, 原產(chǎn)于加勒比海地區(qū),熱帶森林、灌木叢、河流與溪谷附近 除了觀賞之外,她也可入藥,但因它含有馬兜鈴酸,過量使用會致命。作用是不是與馬兜鈴一樣?蟲蟲沒找到相關的信息。 【形態(tài)特征】大型草質(zhì)藤本,蔓長可達10m以上。葉互生,葉片寬卵形,淡綠色,頂端漸尖,葉緣全緣。單被花,單生于葉腋,綠白色的花萼膨大成類球形的囊,向上收狹成一長管連接漏斗狀的花被,綻放后橢圓近心形,多褶折,紅棕色的紋理在淡綠色的花被上自內(nèi)向外蔓延,中央漩渦近黑色,花朵黃昏時刻閉合,花期6~11月。瓣裂性蒴果,灰綠色,多棱近方形,內(nèi)含大量紙質(zhì)種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