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毛耳草:茜草科,耳草屬多年生披散草本 別名:石打穿 廣東、廣西、福建、江西、江蘇、浙江、湖北、湖南、安徽、貴州、云南、臺灣等省區(qū)有產(chǎn); 日本也有分布 生于山谷雜木林下或山坡灌木叢中 全草入藥,有清熱利濕,消腫解毒,舒筋活血的功效。用于外感風熱,吐瀉,痢疾,黃疸,急性腎炎,中耳炎,咽喉腫痛,小便淋痛,血崩,便血;外用于毒蛇、蜈蚣咬傷,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疔瘡腫毒,骨折,刀傷。 【《中國植物志》 第71(1)卷 (1999) 】多年生披散草本,高約30厘米,基部木質(zhì),被金黃色硬毛。 葉對生,具短柄,薄紙質(zhì),闊披針形、橢圓形或卵形,長20-28毫米,寬10-12毫米,頂端短尖或凸尖,基部楔形或闊楔形,上面疏被短硬毛,下面被濃密黃色絨毛,脈上被毛更密;側(cè)脈每邊2-3條,極纖細,僅在下面明顯;葉柄長1-3毫米;托葉短合生,上部長漸尖,邊緣具疏小齒,被疏柔毛。 聚傘花序腋生,有花1-3朵,被金黃色疏柔毛,近無梗;花萼被柔毛,萼管近球形,長約13毫米,萼檐裂片披針形,比管長;花冠白或紫色,漏斗形,長5-6毫米,外面被疏柔毛或近無毛,里面有髯毛,上部深裂,裂片線狀長圓形,頂端漸尖,與冠管等長或略短;雄蕊內(nèi)藏,花絲極短或缺;花柱中部有髯毛,柱頭棒形,2裂。 果近球形,直徑約2毫米,被擴展硬毛,宿存萼檐裂片長1-1.5毫米,成熟時不開裂,內(nèi)有種子數(shù)粒。 花期幾乎全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