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有兩大重點和難點,一是力學綜合知識,二是電學綜合知識! 兩大重難點約占中考物理試卷分值的百分之七十,其重要性可見一斑!凡是想考上理想高中的同學,都必須重點突破并掌握這兩大重難點,凡是不重視的同學是不可能考上理想高中的。 而初二物理力學內容又是重中之重,所占分值比電學略高,難度和廣度超過電學。 怎么才能掌握力電兩大模塊呢? 我們今天以力學中的一類題為例,拋磚引玉。 初二物理力學題中有這樣一類題,乍一看毫無頭緒,似乎無從做起,可是如果學會一種思維方法并且擁有一種良好的習慣,就能在一分鐘之內甚至幾秒內解決問題。 我們來做做下面這兩道題就明白了。 上面這道題,第一次做的同學多數(shù)都感覺無從下手,似乎只能靠蒙,實際上,我們需要把鐵球與輕桿這個整體抽象成一個可以可以繞著固定點轉動的杠桿,本題中施加在鐵球上的最小力就變成了求出施加在杠桿上的最小力! 于是,本題下一步就必須開始作圖了,靠想象腦圖就能得出結果的同學是少數(shù)學霸的能力,多數(shù)同學都要在最短時間內畫出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然后根據(jù)最省力杠桿的畫法和杠桿平衡條件,求出結果。 (最省力杠桿的畫法——找出距離支點最遠的點,連接該點和支點,做出這條連線的垂線,此力就是最小力) 上面這第二道題,又是一個球,此題我們依然需要把球抽象成一個以直徑為杠桿,繞著圓柱體與階梯的接觸點(即支點)轉動,于是,本題就變成了杠桿的動態(tài)分析問題。 本題也必須作圖,畫出動力、阻力以及相應的力臂。如上圖所示,列出杠桿平衡方程之后,根據(jù)重力(即阻力)不變,動力臂不變,然后根據(jù)阻力臂一直在變小,可得動力逐漸變小。 從以上這兩道中考題可以看出來—— 初中生朋友們需要培養(yǎng)一種思維方法:從現(xiàn)實物體中抽象出物理模型的思維方法?。ㄟ@是學好物理的最重要能力之一) 也需要養(yǎng)成一種習慣:動手畫圖的良好習慣! 這兩大法寶可以快速解決以上題型及其類似題型。 初中生朋友們在平時學習物理時一定要養(yǎng)成善于總結歸納的習慣,尤其是平時的錯題,因為只有錯題才是最有價值的題,也只有研究錯題才能最快速提高物理成績。 成為物理學霸需要4種能力:物理需要的是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動手實驗能力和觀察能力! 物理課上的實驗屬于“小實驗”,真正的“大實驗”在課堂外!所謂的大實驗,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在身邊。而要發(fā)現(xiàn)這些大實驗,就需要我們今天要說的第二種能力——觀察能力! 要實驗,必須先要有觀察,從觀察中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提出猜想和假設,然后一步一步按照設計的實驗步驟做實驗驗證,最終評估分析。 萬物之理謂之物理,我們的物理知識本來就源自于生活中的各種物理現(xiàn)象,力、熱、電、光、原,每一個模塊的知識都在我們身邊。 初中物理中所講的重力、彈力、摩擦力,生活中處處可見,仔細觀察一下家中的任何物體、生活中的任何物體就能發(fā)現(xiàn)這些力,三種力中最復雜最讓中學生頭疼的摩擦力,其實在身邊比比皆是,比如任何一個沒有平放的靜止的物體,都會受到沿著斜面向上的靜摩擦力,走路時的腳受到地面所給的向前的靜摩擦力;比如掃地、拖地、洗碗、滑冰、擦黑板時的兩個物體接觸面上都受到滑動摩擦力;類似的例子有很多。而彈力也是無處不在,比如各種彈簧中的力、蹦床、蹦極、任何摞在一起的物體、相互擠壓、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之間都會涉及到彈力。 再比如力學中的浮力,觀察一下游泳、觀察一下氫氣球、船、自己把一個空瓶子摁進水中后的感受等,就能瞬間體會到浮力大致與什么因素有關。 再比如,初中物理所講的電學,生活中更是無處不在,可是初中生朋友們司空見慣,反而熟視無睹了。試問,家中的電線布局、插座、開關、保險裝置、電能表、電燈、電視、空調、洗衣機、電飯鍋、電風扇、電腦、冰箱、手機、音響、麥克風、乃至吹風機、電動剃須刀、電子計算器等等各種用電器,你是否仔細觀察過?是否觀察過這些用電器的銘牌?是否研究過內部的構造?是否拆開過壞掉的用電器,看看內部的電路和各種元件? 想必,絕大部分初中生朋友們都沒有仔細觀察過,沒有看過銘牌,更沒有拆開研究過,也正因此,很多初中生進入初三之后,開始學習電學時會感覺很棘手,會覺得很多電學知識很抽象。 再比如校車上的力、熱、聲、光、電,飛機上天,彩虹形成,放大鏡中的各種現(xiàn)象,各種白氣白霧的形成等等…… 類似的這些,都是生活中的“大實驗”! 沒有生活經驗的同學、缺乏仔細觀察的同學、缺少動手操作的同學,從現(xiàn)在做起吧,養(yǎng)成仔細觀察的習慣,養(yǎng)成動手操作實驗的習慣吧,這些一定可以助力你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