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有的方子用白術,有的方子用蒼術;同樣一個方子,有的醫(yī)生用白術,有的醫(yī)生用蒼術。到底該怎么用那?對于蒼術和白術的區(qū)別運用本文給出了客觀的分析,緩解了我的一頭霧水。 比較運用蒼、白術 蒼術與白術,古時不分?!渡褶r本草經》只有“術”而未分蒼與白,至魏晉南北朝時期,陶弘景按其形態(tài)、性味及用法,把“術”分為白、赤兩種,但其功用仍未分,統(tǒng)稱為術。后來,宋代寇宗奭《本草衍義》オ明確分為蒼術與白術。 筆者上學時,凌一揆教授說蒼術性味辛烈苦溫,發(fā)汗傷陰作用很強,在我的印象中偏性很大,不敢妄用。所以多年來白術用得較多,而蒼術則相對較少,主要畏其傷陰耗液。后來我見到戴裕光教授(北京中醫(yī)學院62級畢業(yè)生,任職于第三軍醫(yī)大學)善用蒼術,對肝硬化腹水鼓脹者都用蒼術,對一些舌紅陰虛者也不忌用,僅在復方中稍加配伍即可。成都著名中醫(yī)王靜安,被尊為“王小兒”,在《王靜安臨證精要》中,對于小兒泄瀉、厭食諸病,都用蒼術而很少用白術,并稱“蒼術氣味芳香,并非剛燥,且含有營養(yǎng)成分,臨床我多偏用之?!彬炛T臨床,此非虛言。 《神農本草經》載:“術味苦溫,主風寒濕痹、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消食,作煎餌,久服輕身延年不饑?!贝酥饕f的白術之功,受《本經》的影響,致多年來臨床尊用白術較多,把白術作補益藥用也不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蒼術的正確遣用。 如何把握蒼術、白術的運用呢? 蒼術與白術都有燥濕、健脾之功,只要抓住二者的功用特點,臨床也就好用了。 首先談蒼術的特點。先說適用: ①蒼術辛溫性較強,善于發(fā)汗祛濕,故少汗的濕證當首選。 ②蒼術苦燥性烈,善燥濕濁,對于寒濕、濕未化熱、濕不夾熱者,如舌苔白厚、白膩及舌質淡或舌質不紅者,食不知味者,當選蒼術。 ③濕濁彌漫全身多個部位的,只有選蒼術,因白術除濕之功弱不堪用,正宜啟用蒼術辛烈溫燥逐濕之功。如《藥品化義》所說:“統(tǒng)治三部之濕:若在上焦,易生濕痰,以此燥濕行痰;濕在中焦,滯之作瀉,以此寬中健脾;濕在下部,足膝痿軟,以此同黃柏治痿,能令足膝有力?!?/span> ④蒼術善解濕濁之毒氣,凡穢濁惡氣、瘟疫濕毒者,用蒼術浸于水井中,或燃點于庭之內外,以煙熏之,即能達到效果。 ⑤蒼術長于解郁,“尤能徑入諸經,疏泄陽明之濕,故諸郁用之多效”(《赤水玄珠》)。常配川芎,解郁更妙?!兜は姆ā吩疲骸吧n術、川芎總解諸郁……凡郁皆在中焦,以蒼術、川芎開提其氣以升之。 需要禁慎者: ①汗多者不宜單用,或配白術同用,可保無虞。 ②無明顯濕濁者不宜。 ③陰虛內熱,舌質紅,舌苔少,甚至無苔者當慎,配伍益陰而不滋膩的石斛、百合,可以緩其燥性。 ④有出血傾向的,如鼻衄、咯血、吐血,雖有濕濁夾雜,用量宜輕。 再說白術的特點。宜用: ①白術以補見長,故健脾益氣當是首選,其除濕而不燥,或雖燥而不烈,是通過健脾而運化水濕,運用白術可以不考慮其燥而傷陰的問題,而且還可以潤脾而生津液,或者說白術是通過補氣而實現(xiàn)生津液的?!侗静萑帯方忉屨f:“脾惡濕,濕勝則氣不得施化,津何由生?故曰:膀胱者,津液之府,氣化則能出焉。用白術以除其濕,則氣得周流而津液生焉?!?/span> ②白術長于止汗,如玉屏風散。對出汗的問題,白術當是全能,止汗有功,無汗也不忌,此與蒼術截然不同。 ③白術安胎,主要是白術以補脾氣為主,又能兼顧血分,尤其是冬白術之肥大者更好。如鄒潤安在《本經疏證》中說:“術為中焦之藥,切之有膏液而色赤,是術雖氣分補中除濕之劑,又確有功于血分?!彼猿踉邪蔡ナ菫樯掀贰?/span> ④白術還可美容顏,且是其特點?!端幮员静荨份d:“主面光悅,駐顏去?。臨床配伍炒菟絲子治療婦女面部色斑有效。需要注意禁慎者,《得配本草》提出:“胸腹嘈雜,肝腎動氣,怒氣傷肝,脾陰不足,潰瘍,奔豚,哮喘,煩渴,痘已成膿,九者禁用。"這里用“禁用”二字也說得太絕對了,在配伍中應用可也。 其中所言的“胸腹嘈雜”確有其驗,筆者在臨床上發(fā)現(xiàn)白術有明顯促進胃腸蠕動的作用,尤其是生白術,其功更顯。如生白術之治大便不暢,大劑量則腸中轆轆,矢氣頻轉,出現(xiàn)嘈雜似饑的現(xiàn)象。有時為了健脾益氣以治療大便溏薄而用參苓白術散,其中白術劑量過大,或未用土炒而誤用生白術,使患者服后腹瀉不止者也經常發(fā)生。 關于白術久服輕身,延年益壽,善補治腰痛等均在古代醫(yī)案中有記載。筆者認為,那是指野生的白術而言,現(xiàn)代之白術皆為栽種,恐難有延年之效。正如《本草分經》說:“按野術可代真參,而真野術者極難得。種白術健脾燥濕,只可調理脾胃常病?!?/span> ? 版權聲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