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學的課堂里,我有一門課程,專門講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名著,其實,那些被命名為經典的東西真是那么好嗎?相比作品的質量,我更相信作品的運氣。我給學生講經典的生成,會講到在人的努力與天份之上,還橫亙著一個更為龐大的東西叫做命運。很多人講文學不講這個,要么是無知,要么是虛偽。生命中有許多你不想做卻不能不做的事,這就是責任;生命中有許多你想做卻不能做的事,這就是命運。人之所為,不過是做好本分,其他的交給命運。忘記了對命運的敬畏,忘記了蒼茫天地,將人置于舞臺的強光燈之下,人成為主體,人可以絕對支配自己生活,這顯然不符合事實。誰又能完全管理好自己的漫長一生,可以管理好一條野性難馴的河流?本來,沒有什么是最正確的生活法則,波詭云譎的命運,也從來不容得你去規(guī)劃一二。 記得看過一則新聞報道,有一個西班牙男人,經歷美國9·11災難,逃生時遇到兩道樓梯,同事們一窩蜂往左擠,他鬼使神差地往右走。最后,往左逃的同事全部遇難,只有他幸存了下來。災難過后,日子平靜地往前推,那種恐慌感卻在心里揮之不去。每次遇到十字路口,不管是否正確,他都本能地往右、往右。大家嘲笑他,叫他“rightman”。記得在新聞報道中看到這個故事時,我立刻被那種巨大的命運感擊中。一個當下的選擇,決定了一個當下的行為,那一個當下的行為,構成了一份無可更改的命運。不可能性和必然性交織在一起,某件事可能發(fā)生,也可能不發(fā)生,決定它的只是一些很小的因素,而對于這個男人來說,就是一個不經意的拐彎。當然,這個9·11災難的幸存者,不過是極端地展示了命運的真實存在,而對于我們大多數(shù)普通人而言,不一定會驚心動魄地意識到撲面而來的命運。當我們老了,回顧一生,才會發(fā)覺:什么時候出國讀書,什么時候決定做第一份職業(yè)、何時選定了對象而戀愛、什么時候結婚,其實都是命運的巨變。但是,我們做出選擇的那一日,在記憶中,相當沉悶和平凡,當時還以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就像圍棋盤上最初布置的幾顆棋子,看似漫不經心,煞尾時卻生死攸關。它們所決定的格局與大勢,終會隨著時間逐漸顯現(xiàn)。 在時代的喧囂中,使我們這粒沙塵四處飄飛的,是怎樣的天風;把我們這片小葉送向遠方的,是怎樣的大河。個人的命運在歷史洪流的裹挾下滾滾而下,一個人在生活的傳送帶上能跳多高,跳多遠,畢竟不是自身能量所能決定的,還有命運機緣的因素,還有在命運波瀾之下的自我掌控力與審時度勢的清醒度,還有與世界達成妥協(xié)的程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你我別無選擇。我們都難免惴惴地望向前方,不知道有什么動蕩要來,有什么命運需要傾盡全力去迎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