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市民從福州保定巷經(jīng)過 講述人:福州文史愛好者 林恩燕 在福州的鼓樓區(qū),鼓西路之南,楊橋東路北側(cè)有條小巷子,長只有230米,寬只有4-6米,這就是保定巷。巷子為東西走向,東起通湖路,西至善化坊的藏天園,在古時,這條巷子更小,寬度僅2米。 這條不起眼的小巷子中,有著黃鏗立石“保定巷”的故事,還有著劉孝廉慧眼識王燮的佳話,才因此有了后來的清代名臣王有齡。這條小巷中,還有個湖南會館,左宗棠的追悼會就在館內(nèi)開……本期的“人文鼓樓·發(fā)現(xiàn)檔案”東南快報記者就帶你走進福州鼓樓區(qū)的保定巷。 黃鏗立石才有了“保定巷”巷名 “在早先,保定巷叫浦尾官園?!备V菸氖窅酆谜吡侄餮噙@樣告訴東南快報記者。他說,“新舊名稱的改變,是從清郭柏蒼《竹間十日話》里得知的。因為里面記載著:“迎仙道院,在浦尾官園前,今保定巷?!?/p> 據(jù)了解,保定巷的名稱起源于明代,還有著黃鏗立石“保定巷”的故事。在明代弘治(1488-1505年)、正德(1506-1527年)年間,有個叫黃鏗(字叔和)的人居住在這里。黃鏗是富家子弟,從小不愛讀書。 有一天,他出去玩樂到半夜三更才回家,被老仆人撞見,老仆人故意數(shù)落、嘲諷他一頓。也不知怎么了,就這樣一頓嘲諷,黃鏗幡然醒悟,開始發(fā)憤讀書,考中正德二年(1507年)丁卯科舉人,他以工部主事出任刺史。后來因只興揖不跪拜得罪長官,他回到了福州老家。 回到福州后,有個武官每天都很吵鬧地經(jīng)過黃鏗家門口。他非常討厭這個人的張揚,就在巷口立了一塊巨石作里門,還在上面刻著“保定巷”三個字。此后,巷子里門低過外門,武官經(jīng)過的時候,人是通過了,但帽子卻過不去。 林恩燕說,“保定巷的名字由此沿用至今。沒有考證故事真?zhèn)?,不過,這一長方形石條在上世紀(jì)80年代還在,就橫跨在保定巷3號和22號門牌號民居的圍墻上?!薄氨6ㄏ铩比齻€字右旁刻有上款“嘉靖癸巳歲”,左旁刻有下款“石屏黃鏗立”??上У氖沁@一石條在城市改建中被折斷,據(jù)當(dāng)?shù)鼐用裾f已被埋入地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