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中的香榧是在諸暨遇見的, 路邊的標語有: 千年香榧林,造福萬代人。 這邊的人,生活蠻富裕的, 香榧也是全村好幾代人, 共同努力打造出來的產(chǎn)業(yè)。 還有許多鄉(xiāng)村, 農(nóng)民還未找到支柱產(chǎn)業(yè), 一個村子的發(fā)展, 可能和我們個人也一樣, 需要因地制宜,找對物種, 朝著一個方向,全村一起努力, 經(jīng)過一代又一代的努力, 慢慢就有了香榧村,天麻村,當歸村,螺螄粉小鎮(zhèn)等特色村子。 很多偏遠地區(qū)的農(nóng)民,其實也很努力,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養(yǎng)雞養(yǎng)豬種地, 但可能是缺乏全村共同努力的方向, 雖然每家人都可以自給自足, 但卻沒法富裕起來,缺少共同對外輸出的東西。 【基源】本品為紅豆杉科植物榧Torreya grandis Fort.的干燥成熟種子。秋季種子成熟時采收,除去肉質(zhì)假種皮,洗凈,曬干。 【性狀】種皮質(zhì)硬,厚約1mm。種仁表面皺縮,外胚乳灰褐色,膜質(zhì);內(nèi)胚乳黃白色,肥大,富油性。氣微,味微甜而澀。 【檢查】 酸敗度 酸值不得過30.0。 羰基值不得過20.0。 過氧化值不得過0.50。 【炮制】去殼取仁。用時搗碎。 【性味與歸經(jīng)】甘,平。歸肺、胃、大腸經(jīng)。 【功能與主治】殺蟲消積,潤肺止咳,潤燥通便。用于鉤蟲病,蛔蟲病,絳蟲病,蟲積腹痛,小兒疳積,肺燥咳嗽,大便秘結。 【用法與用量】9~15g。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防蛀。 榧樹(Torreya grandis)來自于紅豆杉科,榧屬。俗名香榧、小果榧。 喬木,種子熟時假種皮淡紫褐色,有白粉,頂端微凸,基部具宿存的苞片,胚乳微皺?;ㄆ?月,種子翌年10月成熟。 為我國特有樹種,產(chǎn)于江蘇南部、浙江、福建北部、江西北部、安徽南部,西至湖南西南部及貴州松桃等地,生于海拔1400米以下,溫暖多雨,黃壤、紅壤、黃褐土地區(qū)。 邊材白色,心材黃色,紋理直,結構細,硬度適中,有彈性,有香氣,不反撓,不開裂,耐水濕,比重0.56。 為建筑、造船、家具等的優(yōu)良木材;種子為著名的干果—香榧,亦可榨食用油;其假種皮可提煉芳香油(香榧殼油)。 在浙江諸暨及東陽等地栽培歷史悠久,經(jīng)勞動人民長期培育選擇,選出了象香榧那樣種粒大、品味佳、豐產(chǎn)的優(yōu)良類型。 種子經(jīng)炒熟后味美香酥(市場上名為椒鹽香榧),含油量41.89%,蛋白質(zhì)10%,碳水化合物28%,灰分2.6%,其他13.51%;種子油可食用,并可制潤滑劑和制蠟。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說香榧“主腹中邪氣,去三蟲?!?/span> 《食療本草》認為香榧“令人能食,消谷,助筋骨,行營衛(wèi)明目。” 《本草新編》認為“榧子殺蟲最勝…。凡殺蟲之物,多傷氣血,唯榧子不然。” 《本草從新》認為香榧“治肺火,健脾土,補氣化痰,止咳嗽,定咳喘,去瘀生新。” 《本草綱目》認為“常食香榧,治三痔,去三蟲蠱毒,鬼瘧惡毒?!?/span> 香榧壽命長,一般可達二、三百年,有的達五百年以上,香榧屬稀世珍果,以其色、香、味俱佳而馳名中外。 不僅香脆可口,營養(yǎng)豐富,且有藥用價值。香榧從開花到結果,要通過三年才會成熟,所以枝頭上三代同堂。 民間認為香榧子富含油脂,味具芳香,有殺蟲和潤腸的作用。 香榧子含有一種生物堿,能消癥化積,對子宮有收縮作用,民間常用以墮胎。 香榧的傳統(tǒng)的加工主要是炒制,炒制方法有帶殼淡炒、帶殼鹽炒及脫衣椒鹽炒多種。 香榧油色澤黃橙,有果香味,香榧含油量比油菜好、棉籽、大豆高且品質(zhì)好,是優(yōu)質(zhì)木本油科植物。 香榧還可以做香料,每百公斤香榧假種皮,可獲蒸餾油200-300克。
聲明 醫(yī)家講求“辨證施治”,人人“證”皆不同。本公眾號所載內(nèi)容為探討學習之用,不構成用藥建議,如有需求,請謹遵醫(yī)囑。 圖片 植物游記所使用圖片,除標注來源外,均系作者原創(chuàng), 參考文獻 (1)香榧的營養(yǎng)和功能成分綜述 王向陽 修麗麗 浙江工商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系 杭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