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走時間:2019.2 D1: 行走方式:高鐵——南京至蘇州;地鐵+公交+步行 游覽路線:網(wǎng)師園-十全街-可園-滄浪亭-山塘街-寒山寺,楓橋 D2: 行走方式:地鐵+公交+步行 游覽路線:蘇州大學本部-東部校區(qū)-相門-耦園-平江路歷史街區(qū)-觀前街 D3: 行走方式:地鐵+公交+步行;高鐵——蘇州至南京 游覽路線:西交利物浦-南大研究院-人民大學蘇州校區(qū)-斜塘老街-金雞湖湖濱公園 從網(wǎng)師園出來,沿網(wǎng)師巷向北到十全街。十全街全長1800米,是一條時尚的街道。 十全街北面有一條河——十全河。水陸平行,河街相鄰、兩路夾一河,“小橋、流水、人家”所有的元素都具備了,充滿了江南風情的古樸風貌。 十全河上橋梁眾多,織造橋是其中之一。 蘇州市第十中學也是園林風范。 十全街與帶城橋路的交叉路口 蘇州街頭走一走,隨處可見歷史文化的特色。 精美的石雕,門樓隨處可見。 路過的商店門窗,小豬的皮件。我一向?qū)π∝i玩偶類沒有抵抗力。 長長的巷,窄窄的弄 小巷中深藏著懷厚堂王宅。 行走在烏鵲橋路上,還不甘心,往更深的小巷穿行,伴著內(nèi)城河。 河上小橋座座。 宅院銅環(huán)的叩門閂。 小巷仍保存著水井。巷中可以看到人們?nèi)耘f依靠井槽洗衣洗菜,這樣的市井生活你只有走近它才能看的見,這樣的市井生活也是體驗江南生活的最好的旅行。 穿街走巷眼前豁然開朗,碧水清波的內(nèi)城河展現(xiàn)眼前。 河對岸的那棟氣派的羅馬式風格的建筑是顏文樑紀念館。 沿著水邊來到這里,往東看,水面漸寬。水邊古樹參天。這里一汪清水繞園而行,眼前所見就是滄浪亭的園墻。園墻造型別致,園林臨水建復廊,亭,軒,廊可見,雕花,飛檐,亭臺,各式花窗等眾多蘇州園林的經(jīng)典細節(jié)就在這不長的園墻上鋪成開。一副立體的園林山水畫呈現(xiàn)在面前。臨水的建筑群將園內(nèi)園外的山水融為一體,讓人還沒入園就先見景。 這個水畔小亭就是滄浪亭的觀魚處。 二??蓤@——蘇州現(xiàn)存唯一的書院園林 地址:姑蘇區(qū)人民路708號(近滄浪亭) 門票:滄浪亭和可園的聯(lián)票30元,學生票17.5元 目的地是滄浪亭,因為滄浪亭是蘇州四大園林之一,可是沒想到還沒有跨過小橋去滄浪亭,就看到滄浪亭街上還有一座氣派的園林——可園??蓤@的園門與滄浪亭隔河相對,原來是滄浪亭的一部分??蓤@的大門,藍天白云之下的白墻灰瓦,門樓上精美的磚雕藝術(shù),結(jié)構(gòu)簡潔,厚重沉穩(wěn),透露著簡潔質(zhì)樸的風格。 可園是書院園林風格的園林。始建于清雍正年間。1914年為省立圖書館,是今天的蘇州圖書館的前身。2014年經(jīng)全面的修繕再現(xiàn)了書院園林的特點。繞過可園的驗票點,眼前一片敞亮。亮晶晶的小西湖之水居中,湖四周樹木垂柳環(huán)繞,庭,廊環(huán)繞,一層層展現(xiàn)在眼前,猶如油彩畫暈染開來。 一池一亭一倒影,幾石幾木幾垂柳,便是園林。這像一艘小舟的亭名為坐春舫。在舫中的美人靠上小憩,可觀魚,可觀月,可隨心賦詩數(shù)首。 隔湖遠看坐春舫突入于水中,古樸中透著俏皮,不高不大與遠處的白墻人字頂?shù)奈?,與近處的水琴瑟和諧。水中的倒影因微波激起了漣漪,整幅畫面有著靜動相宜的美妙。 池塘北岸的挹清堂,位于南北景觀主軸線上,是可園的主廳之一,堂前池水清浤挹,故而起名挹清堂。 挹清堂古時為書院掌教接待客人的場所。 池中美麗的鴛鴦成雙入對,好生讓人羨慕。 站在挹清堂處看池塘的南岸,我們剛剛就是由那扇“四時風雅”之滿月的圓門進入可園的。蘇州園林的精美之處就是同在一地,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就有萬千景致等著你。 園內(nèi)建筑疏朗,水池居中,游廊曲回,花木明瑟。清澈的水面,堅實的湖石砌岸,游廊水亭如長龍盤旋,白墻青瓦,人字屋頂?shù)哪戏浇ㄖ?,層層疊疊,高低錯落。 主山下的思陸亭,連廊相通,園林布局結(jié)構(gòu)緊湊。 亭中的這株梅或怒放或含苞,都如此的相得益彰。 院中兩層樓為藏書樓——博約樓,原為祭祀和藏書之地,儲書多達八萬卷。 藏書樓是書院園林的主體建筑,是文人匯聚之處。 蘇州園林除了有水必有山丘,山不在高,只要有海拔即可,山丘之上有浩歌亭,用于登高望遠。當我們?nèi)胬送す珗@見到滄浪亭時,就會聯(lián)想到,其實這兩座山丘之上的亭是遙遙相望的對景之作。 曲徑通幽,峰回路轉(zhuǎn)之處又是一美景。 濯纓處園洞門猶如一輪滿月。跟著小徑,穿門過橋,步移景異,變幻無窮。 可園是書院園林,園內(nèi)植杏樹、梨樹等,寓意“桃李滿天下”。院中白墻青瓦,白色的假山,紅朱色的門窗,此時正紅的鳥不宿艷麗可愛,紅燦燦的果,紅燦燦的葉點綴著清亮的小院讓典雅的畫面一下子跳躍生動起來。 可園很安靜,游客稀少,可以細細看,慢慢賞。 書院是我國古代一種獨特的教育組織形式,兼有藏書、講學、祭祀三大功能。歷史上,蘇州曾先后建有53所書院。書院名曰“正誼”,為當時的兩江總督鐵保、江蘇巡撫汪志伊所創(chuàng),題名“正誼”,意在培養(yǎng)士氣,端正人心。正誼書院以倡導西學、注重革新而成為有較大影響的學府。 書院的后廳 后廳為講堂,掛著“正誼明道”的牌匾,也是書院核心部分,正中設(shè)高80厘米的講壇,為古代老師授課之處。也是書院掌教與同行、學員探討學問的地方。 書架,課桌,講堂一應俱全,營造了古代老師授課時的生動場景。 書院前廳則供祀先圣先賢,以其為楷模,激勵后學。 供祀是書院的主要活動之一。書院都供祀先圣先師和先賢。 出可園,看看隨處可見的蘇氏房屋挑檐的風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