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有符合我們心意的,我們與之相處如沐春風; 有與我們格格不入的,我們與之相處如坐針氈,恨不得立馬逃離。 與我們喜歡的人相處,是最容易的。 一個人,如果能夠與他不喜歡的人,也能和諧相處,才能體現(xiàn)出他的能耐。 就如同做事,簡單的事情,人人都能做成,即使做成了也不算本事;能夠做成眾人難以做成的事情,才算是本事。 那么,如何與不喜歡的人和諧相處呢? 承認差異這個世界,本就是矛盾的世界。 有我們所喜歡的人,就會有我們所厭惡的人。 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 當我們面對別人與自己的差異的時候,能夠放寬自己的心胸,縱使別人與我們的觀念有所差別,甚至是相反,我們也能接受。 只要對方的價值觀與行為,符合道德、法律的準則,我們便可以最大限度地容納對方的差異。 有的人,與我們的價值觀不同,并不代表他們就是壞人。 當我們對于差異的包容性增大了,我們對于自己所不喜歡的人的厭惡感,也就降低了。 別人是一面鏡子,當我們帶著厭惡之情,去對待別人的時候,別人回應我們的,必然也是厭惡。 反之,如果我們能夠以平靜的心去對待差異,那么,就自然少了一份敵對,多了一份和諧。 提出要求很多時候,只要對方不是那種胡攪蠻纏、不可理喻之人,那么,當對方的言語、行為傷害到了我們的時候,我們便可以提出自己的要求。 當我們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讓對方能夠明白,他們的言語、行為,已經(jīng)對我們造成了影響,一般情況下,他們?yōu)榱岁P(guān)系的和諧,會對自己的言語、行為作出調(diào)整。 有的人,即使心中有事,也不愿意說出來。 一者,是自己不好意思,于是讓自己的不滿情緒積壓得越來越多,直到自己承受不住,一朝爆發(fā),害人害己; 二者,是認為說了也沒用,把對方想得太壞了。其實,不去試一試,又如何能夠知道對方不會接受你的建議呢? 孟子說:“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span> 只有自己勇敢地表達出來,別人才會了解自己的想法。自己一味地生悶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還會讓關(guān)系越來越僵化。 敬而遠之有的人,是不講道理的。 對于這樣的人,我們不可顯露出自己的厭惡。 有人說:“怕小人不算無能”。我們?nèi)舻米锏氖蔷?,我們也許能夠內(nèi)心安穩(wěn),因為君子會“以直報怨”,講求做事的原則與底線; 但是,如果我們得罪的是小人,小人的報復心,往往是很重的。他們一旦抓住機會,便會無所不用其極,不會考慮這手段是否合乎道義。 結(jié)果,我們必會深受其害。 怕小人,不是真的怕,而是沒有必要讓自己卷入其中。 面對小人,我們不可輕慢,即使內(nèi)心厭惡,也要保持禮貌、尊重,避免其記恨。 但是,既然與小人難以交往,我們便需要遠離他們,避免與他們有過多的交集。 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大多是產(chǎn)生于親密關(guān)系中。保持距離,是避免矛盾最好的方法。 對于小人,敬而遠之,敬,不是真的敬,而是為了避免矛盾的方法。 能夠與不喜歡的人和諧相處,最是考驗一個人的情商與智商水平。 與不喜歡的人相處,對我們來說,亦是人生的一場修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