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琴棋書畫,古代被稱作文房四藝,是文人墨客頗為稱許的娛樂活動,筆者認為,撫琴、弈棋、寫字、作畫,或者只是聽琴、觀棋、賞字、閱畫,領(lǐng)會詩情畫意,能賞心悅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長壽。清朝時期出現(xiàn)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實地反映了當(dāng)時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結(jié)合字畫年代背景的記載,賞字更是別有一番趣味。 ——題記 公元1644年3月,李自成攻克北京,明亡。同年5月清兵進京,10月順治帝遷都北京,清政府開始統(tǒng)治中國。 對于滿清的統(tǒng)治者來說,一方面必須壓制各種反抗,另一方面也必須盡快融會吸收漢族傳統(tǒng)文化,從而實現(xiàn)長久的統(tǒng)治。為此,清政府采取了兩項相反相成的文化政策:一是大興文字獄,以鉗制任何可能的文化反抗,二是主動地對傳統(tǒng)中國文化進行整理。而陷入異族統(tǒng)治下的知識分子,開始倡導(dǎo)通經(jīng)致用,樸學(xué)逐漸興起。在樸學(xué)學(xué)風(fēng)中成長的金石、考據(jù)學(xué),讓人們重新發(fā)現(xiàn)了秦漢、北朝書法的藝術(shù)價值,從而形成清代書法發(fā)展的新格局。從這個意義上說,清代是我國書法史上的轉(zhuǎn)型和總結(jié)時期。 清代前期,國勢初平,百廢待興,尚無力過多關(guān)心書法,因此這時期基本上延續(xù)的是晚明書風(fēng),大體可以看作三線發(fā)展:一是晚明行草書風(fēng)的新發(fā)展,二是傳統(tǒng)書風(fēng),三是篆隸初興。 中國清代書法在近300年的發(fā)展歷史上,經(jīng)歷了一場 艱難的蛻變,它突破了宋、元、明以來帖學(xué)的樊籠,開創(chuàng)了碑學(xué),特別是在篆書、隸書和北魏碑體書法方面的成 就,可以與唐代楷書、宋代行書、明代草書相媲美,形成了雄渾淵懿的書風(fēng)。尤其是碑學(xué)書法家借古開今的精 神和表現(xiàn)個性的書法創(chuàng)作,使得書壇顯得十分活躍,流派紛呈,一派興盛局面。 清代歷二百六十余載,在中國書法史上是書道中興的一代。清代初年,統(tǒng)治階級采取了一系列穩(wěn)定政治,發(fā)展經(jīng)濟文化的措施,故書法得以弘揚。明末遺民有些出仕從清,有些遁跡山林創(chuàng)造出各有特色的書法作品。順治喜臨黃庭,遺教二經(jīng);康熙推崇董其昌書,書風(fēng)一時盡崇董書,這一時期,惟傅山和王鐸能獨標風(fēng)格,另辟蹊徑;乾隆時,尤重趙孟頫行楷書,空前宏偉的集帖《三希堂法帖》刻成,內(nèi)府收藏的大量書跡珍品著錄于《石渠寶笈》中,帖學(xué)至乾隆時期達到極盛,出現(xiàn)一批取法帖學(xué)的大家,如乾隆、嘉慶年間的劉墉。 至清中期,古代的吉書、貞石、碑版大量出土,興起了金石學(xué)。嘉慶、道光時期,帖學(xué)已入窮途,當(dāng)時的集大成者有劉墉,鄧石如開創(chuàng)了碑學(xué)之宗,阮元和包世臣總結(jié)了書壇創(chuàng)作的經(jīng)驗和理論。咸豐后至清末,碑學(xué)尤為昌盛。前后有康有為、伊秉綬、吳讓之、何紹基、楊沂孫、張裕釗、趙之謙、吳昌碩等大師成功地完成了變革創(chuàng)新,至此碑學(xué)書派迅速發(fā)展,影響所及直至當(dāng)代??v觀清代260余年,書法由繼承、變革到創(chuàng)新,挽回了宋代以后江河日下的頹勢,其成就可與漢唐并駕,各種字體都有一批造詣卓著的大家,可以說是書法的中興時期。 清中期,乾隆、嘉慶前后,董、趙的影響漸弱,文人們向古代傳統(tǒng)的追尋逐步深入,這使得篆隸書法的復(fù)興步伐加快了,對晉唐宋元明傳統(tǒng)的學(xué)習(xí)范圍也大大擴展,由此成為兩股基本的力量。 清晚期,嘉慶、道光前后,阮元、包世臣倡興碑學(xué),從理論上鼓吹秦漢北碑傳統(tǒng)在書法史和書法美學(xué)系統(tǒng)中的地位,使之成為一時顯學(xué)。但深入實踐的許多書家,并未完全舍彼取此,而是各取所長,自覺不自覺地尋求融合之道,使兩大傳統(tǒng)都獲得了新的發(fā)展契機。 下面我們一起分享鄭板橋的書法作品。他的書法作品很多,我們一起分享有出處,并且是公認經(jīng)典的作品。 鄭板橋(1693年-1766年),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清代書畫家、文學(xué)家。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后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 鄭板橋書法,用隸體摻入行楷,自稱“六分半書”,人稱“板橋體”。其畫,多以蘭草竹石為主,蘭竹幾成其心靈的鄭板橋的書法藝術(shù),在中國書法史上是獨樹一幟的。 由他23歲寫的《小楷歐陽修《秋聲賦》和30歲寫的《小楷范質(zhì)詩》推知,板橋早年學(xué)書從歐陽詢?nèi)胧?。其字體工整秀勁,但略顯拘謹:這與當(dāng)時書壇盛行勻整秀媚的館閣體,并以此作為科舉取士的標準字體有關(guān)。對此,鄭板橋曾說:“蠅頭小楷太勻停,長恐工書損性靈?!痹谒?0歲中進士以后就很少再寫了。鄭板橋書法最被稱道的是“六分半書”,即以“漢八分”(隸書的一種)雜人楷、行、草而獨創(chuàng)一格的“板橋體”。 “六分半”書,是鄭板橋?qū)ψ约邯殑?chuàng)性書法的一種諧謔稱謂。隸書中有一種筆畫多波浪的“八分書”,所謂“六分半”,其意大體是隸書,但摻雜了楷,行、篆、草等別的書體?!缎袝懿僭姟份S(如同,現(xiàn)藏揚州博物館)可視為“六分半”體的代表作。此件寫曹操《觀滄海》詩,幅面很大,平均每宇有10平方厘米以上,字體隸意頗濃,兼有篆和楷;形體扁長相間,宅勢以方正為主而略有擺宕。拙樸闊悍,恰與曹詩雄偉闊大的風(fēng)格相似。鄭板橋曾在《贈潘桐岡》詩中稱道自己的書法:“吾曹筆陣凌云煙,掃空氛翳鋪青天。一行兩行書數(shù)字,南箕北斗排星躔。” 鄭板橋書法作品的章法也很有特色,他能將大小、長短、方圓、肥瘦、疏密錯落穿插,如“亂石鋪街”,縱放中含著規(guī)矩??此齐S筆揮灑,整體觀之卻產(chǎn)生跳躍靈動的節(jié)奏感。如作于乾隆二十七年的《行書論書》橫幅,時已七十高齡,乃晚年佳作。大意是說蘇東坡喜用宣城諸葛氏齊鋒筆,寫起來十分如意,后來改用別的筆,就手心不相應(yīng)。板橋自己喜用泰州鄧氏羊毫筆,寫起來婉轉(zhuǎn)飛動,無不如意。于是把泰州鄧氏羊毫比作宣城諸葛齊鋒,最后說:“予何敢妄擬東坡?而用筆作書皆愛肥不愛瘦,亦坡之意也?!闭髌方Y(jié)字大大小小,筆劃粗粗細細,態(tài)勢欹欹斜斜,點畫、提按、使轉(zhuǎn)如樂行于耳,鳥飛于空,魚游于水,在一種態(tài)情任意的節(jié)律中顯露著骨力和神采:清人何紹基說他的字“間以蘭竹意致,尤為別]趣”。從這件作品的章法、結(jié)體和筆畫,不難看出他“波浪奇古形翩翩”的蘭竹精神。 主要書法作品有:《行書李白五言詩軸》《行書李白詩軸》《行書東坡尺牘中堂》《行書錄東坡書札軸》《自書詩四首中堂》《行書金農(nóng)詩橫幅》《東坡煙江疊嶂詩卷》《難得糊涂》《吃虧是?!贰督渥鱼憽贰缎袝S》《行書自作唐多令詞扇》《楷書立軸》《行書懷素自敘帖語軸》《行書軸》《行書劉禹錫送李仆射赴鎮(zhèn)詩軸》《行書七絕三首》《行書詩軸》《行書贈詩軸》《行書詩軸》《行書軸》《隸書軸》《行書懷素自敘帖語軸》《行書贈西翁軸》《歌謠軸》《行書詩軸》《行書祝允明詩軸》《行書詩軸》《行書詩軸》《行書詩軸》《為南崗作行書軸》《行書詩軸》《行書曹操詩軸》《行書論書詩軸》《行書滿江紅軸》《行書中堂李白長干行一首》《行書軸》《行書梁武帝論書中堂》《行書李白秋登宣城謝眺北樓詩軸》《行書揚州雜記卷》《七言絕句》《書信手札》等。 清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鄭板橋《行書李白五言詩軸》賞析 鄭燮《行書李白五言詩軸》紙本行書 183.5×94.3cm 1763年 湖南省博物館藏。釋文:陶令辭彭澤,梁鴻入會稽。我尋高士傳,君與古人齊。云臥留丹壑,天書降紫泥。不知楊伯起,早晚向關(guān)西。款署:乾隆癸未。板橋老人鄭燮。鈐?。痕坪瘟χ醒桑ò孜模?、丙辰進士(朱文)。 清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鄭板橋《行書李白詩軸》賞析 鄭燮 《行書李白詩軸》紙本行書 174×90cm 濟南市博物館藏。釋文:陶令辭彭澤,梁鴻入會稽。我尋高士傳,君與古人齊。云臥留丹壑,天書降紫泥。不知楊伯起,早晚向關(guān)西。我有萬古宅,嵩陽玉女峰。長留一片月,掛在東溪松。爾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歲晚相逢,青天騎白龍??钍穑何掏瑢W(xué)老長兄,板橋弟鄭燮。鈐印:鄭燮(白文)、克柔(白文)。 清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鄭板橋《行書東坡尺牘中堂》賞析 鄭燮 《行書東坡尺牘中堂》紙本行書 176.4×110cm 遼寧省博物館藏。釋文:晁君寄騷,細看甚奇,信其家多異材耶?然有少意,欲魯直以己意微箴之。凡人文字,務(wù)使平和,至足余,溢為怪奇,蓋出于不得已也。晁文奇怪似差早,然不可直云耳。非謂其諱也,恐傷其邁往之氣,當(dāng)為朋友講磨之語乃宜??钍穑簳颇蠈昀舷壬盆b,板橋鄭燮書。鈐?。亨嵺菩庞?、丙辰進士。 清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鄭板橋《行書錄東坡書札軸》賞析 鄭燮《行書錄東坡書札軸》紙本行書 171.8×56.1cm 遼寧省博物館藏。釋文:江邊弄水挑菜,便過一日,若圣恩許假南歸,得容段一仆與子眾丈、楊宗文之流往來瑞草橋,夜還何邨,與君對坐莊門,吃瓜子炒豆,此樂竟何極也。嶺海八年,親友曠絕,亦未嘗關(guān)念,獨念吾元章邁往凌云之氣,清雄絕無文,超妙入神之字,何時一見之,以洗我胸中塵垢邪。今真見之,余復(fù)何言?老年學(xué)兄。乾隆乙亥清秋,板橋鄭燮書。 清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鄭板橋《自書詩四首中堂》賞析 清,鄭燮《自書詩四首中堂》,縱136.5厘米,橫74.5厘米。故宮博物院藏。1741年 此幅作品是板橋為其四叔父錄寫的自作詩,創(chuàng)作時間是乾隆六年(1741),鄭燮時年49歲。書法自然清新,是板橋中年小字行書的佳作。釋文:虎瞰山高覆彩云,鳳皇池小曲流紋。才充上苑千林秀,氣壓西江九派分。舟下牂牁飄遠旆,車臨銅鼓拂南熏。武侯千載征蠻后,直待先生展大文。公江西新喻人,由解元翰林視學(xué)貴州。歸朝重列九卿班,檢點彤儀肅佩環(huán)。虎旅千人排象闕,鹓行九品拜龍顏。再持文柄心逾下,屢沐殊恩氣轉(zhuǎn)閑。慚愧無才經(jīng)拂拭,也隨桃李謁高山。星軺渺渺下南邦,萬卷圖書束曉裝。六代煙花迎節(jié)鉞,一江波浪涌文章。云邊保障開鐘阜,天下軍儲仰建康。赤旱于今憂不細,披圖何以繪流亡。淮南大郡古揚州,小縣人居薄海陬。架上縹緗皆舊冊,枕中方略問新猷。鄱湖浪闊輸洋子,匡阜云來潤石頭。手把干將從未試,幾回磨淬大江流。公由鴻艫卿會試同考出為江南藩憲。上老師晏一齋夫子四首,書呈四叔父大人教誨。乾隆六年新秋侄燮拜手。 清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鄭板橋《行書金農(nóng)詩橫幅》賞析 鄭燮行書《行書金農(nóng)詩橫幅》紙本,天津藝術(shù)博物館藏。 釋文:鬼門關(guān)話舊,望鄉(xiāng)臺賞月,血湖池觀蓮,奈何橋待渡,剝衣庭納涼,滑油山踏青,惡狗村訪友,孟婆荘小飲。夜薹八景,金司農(nóng)擬,板橋鄭燮書。 清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鄭板橋《東坡煙江疊嶂詩卷》賞析 鄭燮書法《東坡煙江疊嶂詩卷》紙本,縱23.5厘米,橫82厘米,常州博物館藏。 清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鄭板橋《難得糊涂》賞析 鄭板橋書法《難得糊涂》聰明難,糊涂難,由聰明轉(zhuǎn)入糊涂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dāng)下心安,非圖后來福報也。 清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鄭板橋《吃虧是福》賞析  鄭板橋書法《吃虧是?!窛M者,損之機;虧者,盈之漸。損于己則益于彼,外得人情之平,內(nèi)得我心之安,即平且安,福即在是矣。 清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鄭板橋《戒子銘》賞析  揚州八怪”的主要代表鄭板橋小楷冊《戒子銘》鄭燮楷書爾學(xué)立身冊,書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鄭板橋時年30歲。 清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鄭板橋《行書軸》賞析  鄭板橋《行書軸》,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清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鄭板橋《行書自作唐多令詞扇》賞析  鄭燮 《行書自作唐多令詞扇》上海博物館藏 釋文:絕塞雁行天,東吳鴨嘴船,走詞場三十余年。少不如人今老矣,雙白鬢,有誰憐?官舍冷無煙,江南薄有田,買青山不用青錢。茅屋數(shù)間猶好在,秋水外,夕陽邊?!贫嗔顬轶w老長兄正。板橋鄭燮。 清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鄭板橋《楷書立軸》賞析  鄭燮《楷書立軸》 79X48cm 1722年 廣州美術(shù)館藏。 清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鄭板橋《行書懷素自敘帖語軸》賞析  鄭燮《行書懷素自敘帖語軸》紙本 104.9×19.5cm 1740年 揚州博物館藏。 清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鄭板橋《行書軸》賞析  鄭燮《行書軸》 1740年 紙本 縱110.7厘米,橫58厘米。首都博物館藏 清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鄭板橋《行書劉禹錫送李仆射赴鎮(zhèn)詩軸》賞析  鄭燮《行書劉禹錫送李仆射赴鎮(zhèn)詩軸》紙本行書 185.8×85.5cm 1742年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建節(jié)東行是舊游,歡聲喜氣滿吳州。郡人重得黃丞相,稚子爭迎郭細侯。詔下初辭溫室樹,夢中先到景陽樓。自憐會識平津閣,遙望旌旗汝水頭。款署:壬戌首夏呈龍眠主人鈞鑒。鄭燮謹書。鈐?。亨嵺疲ò孜模⒖巳幔ò孜模?、 作品書唐代劉禹錫詩《奉送浙西李仆射相公赴鎮(zhèn)》(參見《全唐詩》卷三五九)。據(jù)年款“壬戌”可知,作品書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初夏。這年春天,50歲的鄭板橋來到山東范縣,開始了他長達12年的“潦倒山東七品官”的宦海生涯。 此作品挺健流美,是鄭燮所創(chuàng)“六分半書”的代表作。關(guān)于“六分半書”的特點,板橋曾自言:“以漢八分雜入楷、行、草?!薄肚宕鷮W(xué)者像傳》稱他:“曲為別致,以隸、楷、行三體相參,圓潤古秀?!薄赌纸裨挕吩u:“板橋書隸、楷參半,自稱六分半書,極瘦硬之致,亦間以畫法行之。” 故板橋書法結(jié)字疏密相間,筆法剛?cè)岱綀A兼取,章法正斜相揖,錯落有致,如“亂石鋪街”。這些特點在這件作品中都得以體現(xiàn)。 清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鄭板橋《行書七絕三首》賞析  鄭燮《行書七絕三首》 1750年 紙本 縱78.2厘米,橫27.6厘米。揚州博物館藏。 清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鄭板橋《行書詩軸》賞析  鄭燮《行書詩軸》 1752年 紙本 縱164厘米,橫94厘米。濟南市博物館藏。 清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鄭板橋《行書贈詩軸》賞析  鄭燮《行書贈詩軸》紙本行書 46×35cm 1753年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揚州北城道士吳雨田,年十八極聰明,愛讀儒書,神腴骨潤,非凡品也。其道友張粹鹵年十七,神清骨朗,有姑射之風(fēng)。二者人居相近,氣相親,學(xué)相礪。予每過吳而張必在,及過張而吳已先往。如是者不一年,因作二云詩以贈之,所以樂其初而勉其后。江上飄飄二碧云,桂叢蘭蕊度芳芬,世間多少閑煙霧,漫向春風(fēng)亂我群??钍穑呵」镉?,板橋居士鄭燮草,其一與吳雨田師。鈐?。簽H夷長(白文)、鄭燮印(白文)。 清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鄭板橋《行書詩軸》賞析  鄭燮《行書詩軸》 1755年 紙本 縱162厘米,橫84厘米。濟南市博物館藏。 清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鄭板橋《行書軸》賞析  鄭燮《行書軸》 1756年 122.3X46.4cm 紙本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清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鄭板橋《隸書軸》賞析  鄭燮《隸書軸》 1756年 84.9X49.4cm 紙本 武漢市文物商店藏藏 清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鄭板橋《行書懷素自敘帖語軸》賞析  鄭燮《行書懷素自敘帖語軸》紙本 178.0×89.4cm 1764年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清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鄭板橋《行書贈西翁軸》賞析  鄭燮《行書贈西翁軸》紙本行書 70.8×43.1cm 上海博物館藏。釋文:茶香酒熟田千畝,云白山青水一灣。若是老天容我懶,暮年來共白鷗閑。船中人被利名牽,岸上人牽名利船。江水滔滔流不息,問君辛苦到何年??钍穑何魑棠觊L兄,板橋鄭燮。鈐印:鄭燮之?。ò孜模⒍昵芭f板橋(白文)、北泉草堂(朱文)。 清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鄭板橋《歌謠軸》賞析  鄭燮《歌謠軸》 紙本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清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鄭板橋《行書詩軸》賞析  鄭燮《行書詩軸》 113.7X46.8cm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清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鄭板橋《行書祝允明詩軸》賞析  鄭燮《行書祝允明詩軸》紙本行書 86.1×49.6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釋文:逃暑應(yīng)能暫閉關(guān),未消多把古賢攀。 并拋杯酌方為懶,少事篇章恐礙閑。風(fēng)墮一庭鄰寺葉,云開半面隔城山。 浮生只說潛處易,隱比求名事更艱??钍穑簳鵀閰柼媚晔酪L兄。板橋弟鄭燮。鈐?。簱P州興化人(白文)。 清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鄭板橋《行書詩軸》賞析  鄭燮《行書詩軸》紙本 116X58cm 首都博物館藏。 清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鄭板橋《行書詩軸》賞析  鄭燮《行書詩軸》 184X102cm 紙本。中央工藝美術(shù)學(xué)院(今清華大學(xué)美術(shù)學(xué)院)藏。 清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鄭板橋《行書詩軸》賞析  鄭燮《行書詩軸》 185X107cm 紙本 廣州美術(shù)館藏 清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鄭板橋《為南崗作行書軸》賞析  鄭燮《為南崗作行書軸》 176.4X110cm 紙本 遼寧省美術(shù)館藏。 清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鄭板橋《行書詩軸》賞析  鄭燮《行書詩軸》 77X52cm 紙本 廣東省美術(shù)館藏 清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鄭板橋《行書曹操詩軸》賞析  鄭燮《行書曹操詩軸》 152X68cm 揚州博物館藏。 清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鄭板橋《行書論書詩軸》賞析  鄭燮《行書論書詩軸》 182X105cm 揚州博物館藏。 清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鄭板橋《行書滿江紅軸》賞析  鄭板橋《行書滿江紅軸》 109.7X48.3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鄭板橋《行書中堂李白長干行一首》賞析  鄭燮《行書中堂李白長干行一首》 紙本行書 93.2×47.7cm 四川博物院藏。 清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鄭板橋《行書軸》賞析  鄭燮《行書軸》 105 x 50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蘭千山館寄存)。 清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鄭板橋《行書梁武帝論書中堂》賞析  鄭燮 《行書梁武帝論書中堂》紙本行書 190.8×118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如有神力。鍾繇書。如云鶴游天。羣鴻戲海。行間茂密。實亦難過耶。邯鄲淳書。應(yīng)規(guī)入矩。方圓乃成。曹孟德書。如荊華委鈿。徧地玲(王靈)瓏。金玉分輝。羣峰蒼翠。王右軍書。字勢雄強。如龍躍天門。虎臥鳳闕。款署:板橋鄭燮書。鈐?。洪蠙燔?、鄭燮、丙辰進士。筆者認為這是板橋早期作品。 清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鄭板橋《行書李白秋登宣城謝眺北樓詩軸》賞析  鄭燮 《行書李白秋登宣城謝眺北樓詩軸》紙本行書 266×99.8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fēng)懷謝公。 款署:板橋鄭燮。鈐?。簽H夷長、鄭燮、飲露餐英顑頷何傷。 清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鄭板橋《行書揚州雜記卷》賞析   鄭燮《行書揚州雜記卷》 1747年 紙本 縱18.1厘米,橫158.3厘米。上海博物館藏。 清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鄭板橋《七言絕句》賞析  清鄭板橋行書《七言絕句》紙本 釋文:橋畔垂楊下碧溪,買家元在北橋西。來時不似人間世,日暖花香山鳥啼。這幅字我很喜歡,你呢? 清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鄭板橋《書信手札》賞析  鄭板橋《書信手札》這幅字是鄭板橋最好的字,你喜歡嗎? 釋文:昨有人出墨數(shù)寸,仆望見之,知其為廷珪也。凡物莫不然,不知者如鳥之雌雄,其知者如烏、鵠也。昔人以海黛為紙,而今無有,今人以繭為紙,亦古所無有也。 在經(jīng)歷了漫長而輝煌的發(fā)展后,隨著中國社會陷入戰(zhàn)亂頻仍的近現(xiàn)代,書法也曾經(jīng)一度受到過強烈的沖擊,經(jīng)受了風(fēng)雨的考驗?,F(xiàn)在,她又迎來了復(fù)興的機會,不僅在全國出現(xiàn)了持續(xù)多年的熱潮,而且影響及于世界。我們回顧歷史,展望未來,應(yīng)該更加熱愛她,更加為她而努力工作,使她得到更輝煌的發(fā)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