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子儀在長安的相府十分廣大,大到自家僮仆彼此陌生。某日他要出門,看見工人砌墻,隨口交待:“好筑此墻,勿令不牢?!?/span>大唐那時工人尚未晉級領導,但也未必見官先拜。這位大哥隨口應答,數(shù)十年來,京城達官家的墻,多有所筑,“只見人改換,墻皆見在?!?/span>郭子儀一聽,當即醒悟,趕緊上書堅辭一切職務,于是光榮退休。其實,郭子儀出將入相,出將勝多敗少,也有輸?shù)煤軕K的時候。入相效果又很值得商量,據(jù)說曾有些剛愎自用,排斥異己,于是多人請辭,他又悔悟。這都不是一句話能說完的。一句話能說完的,大多有所隱瞞。但他善于自保,這點并無疑問。 艾子說,大車和駱駝載物,夜行,怕狹路相撞,不好回避。掛鈴讓人預做準備。艾子答,你怎么如此糊涂,佛塔系鈴是為防鳥雀筑巢撒糞。那人問,人家養(yǎng)鷹,也在尾部安個鈴,也是防鳥雀筑巢撒糞?艾子大笑說,你這人真怪,給鷹系鈴,是怕鷹獵兔時,被藤蔓絆住或其他意外,可以循著鈴聲解救。那人繼續(xù)不依不饒,再問,出喪送殯的道士,一路搖鈴唱歌,我最初不解何故,現(xiàn)在乃知恐為木枝所纏,便于別人尋找。艾子大不耐煩,告訴他,出殯的道士是給死者領路的,由于這死人生前最愛同人詭辯,所以搖個鈴讓他在棺材里安靜些。某年月日,有位昆明姑娘在國外說昆明的空氣不夠好,結果惹一位高智商人士憤慨,駁斥說,昆明的空氣足夠好,我去過,那位姑娘是跪洋。本以為他是昆明市空氣質量監(jiān)控站站長,可以拿幾十年空氣質量數(shù)據(jù),與彼城作比較。 孔孟之道被歷代皇帝強調它那有利于專制統(tǒng)治的一面,儒家學說中的某些倫理道德觀念便被利用為兩千年來歷代專制皇帝的護法神。死人不會起來申辯,只好受千百代的冤枉。再讀一下《原君》篇:“……以我之大私為天下之大公,始而慘焉,久而安焉,視天下為莫大之產業(yè),傳之子孫,受享無窮,漢高帝所謂'某業(yè)所就,孰與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覺溢之于辭矣!”封建統(tǒng)治者“打天下為了坐天下”的心態(tài),已被黃梨洲一針見血地剖示出來了。“某業(yè)所就,孰與仲多”這句是劉邦在長安稱帝,再把老爹從鄉(xiāng)下搬來,跟他老子算賬。因為他爹早年多次罵他鬼混,不像二哥肯干,經營家業(yè)。這時他指著如畫江山批評他爹,你看看,我跟二哥,誰有出息?天下都是我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