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芡實,知道的人可能比較少,但如果說雞頭米,大家一定就會恍然大悟了。芡實可是冬日進補之佳品,素有“冬季第一米'之稱,還被譽為“水中人參”!芡實又名“雞頭米”,是《黃帝內(nèi)經(jīng)》中記載的上品藥材之一,也是一味常用的藥食兩用藥材。《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評價它“益精氣,強志,令耳目聰明,久服輕身,不饑,耐老”,養(yǎng)生保健效果很是不錯。《紅樓夢》里有一回“秋爽齋偶結(jié)海棠社,蘅蕪苑夜擬菊花題”,說賈寶玉讓人給史湘云送吃的,其中有兩樣時鮮貨,一是紅菱,另一樣就是芡實。女人最懼脾虛,尤其是生育之后腎氣消耗過多,容易脾氣虛弱,引起衰老速度加快。而芡實能提高脾胃功能,也能緩解脾虛,適合女人食用。《本草經(jīng)百種錄》中記載:“雞頭實,甘淡,得土之正味,乃脾腎之藥也。脾惡濕而腎惡燥,雞頭實淡滲甘香,則不傷于濕,質(zhì)粘味澀,而又滑澤肥潤,則不傷干燥。凡脾腎之藥,往往相反,而此則相成,故尤足貴也?!?/span>芡實屬于性味甘澀平的中藥材,主入腎經(jīng),能較好地提高人體的腎功能,預(yù)防和緩解腎虛。《本草新編》中記載:“芡實,佐使者也,其功全在補腎去濕。芡實不特益精,且能澀精補腎?!?/span>故男人常食芡實具有補中益氣、滋補強壯之功效,可幫助腎氣固攝。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到老年仍然身健體壯,面色紅潤,才思敏捷。原來據(jù)他在書中自述,主要得益于數(shù)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天天食用煮熟的芡實,所以才腰腿壯健,行走有力。古藥書中說芡實有“嬰兒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之效。具有“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特點。《本草新編》中也有記載:“芡實補中去濕,性又不燥,故能去邪水而補真水,與諸補陰藥同用,尤能助之以添精,不慮多投以增濕也?!?/span>芡實在滋養(yǎng)身體的同時,還能去除體內(nèi)濕氣,讓機體獲得輕松感,消除困倦。取芡實30g、薏米30g、小米100g,洗凈后用水浸泡2~3小時,然后入鍋中加適量水煮成粥即可。薏米和芡實搭配,祛濕利水功效更強,可用于調(diào)理小便不利、水腫、脾虛泄瀉等癥。對于帶下量多、腰膝酸軟、全身乏力、手足不溫的女性來說,常喝這碗粥也能起到較好的改善作用。把炒芡實、山藥打成粉,各取30g放入鍋內(nèi),加適量水,邊煮邊攪拌,然后放入打碎的核桃仁和去核的紅棗肉,待煮成糊狀后即可食用。山藥能健脾益胃、生津補腎,核桃仁能補腎壯陽、斂肺定喘,紅棗則可以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這三者再加上炒芡實合用,可起到很好的滋補脾腎、強體防病功效,一般人均可食用,體弱、體虛的中老年人吃效果更明顯。把炒芡實30g、白扁豆30g、粳米100g分別洗凈,用水浸泡1小時左右。然后把所有食材和水一起倒入砂鍋中,大火燒開后轉(zhuǎn)小火熬煮,待米、豆都軟爛時加少量冰糖調(diào)味即可。白扁豆有健脾化濕、利尿消腫、清肝明目的功效,搭配芡實可用于調(diào)理脾虛泄瀉等癥,對于脾胃虛弱人群的調(diào)養(yǎng)非常有益。取100g鮮芡實,洗凈后與適量黃冰糖、水入鍋大火煮開,轉(zhuǎn)小火煮10分鐘后打入2個雞蛋,再煮3分鐘左右撒少許桂花,出香味后即可出鍋。(2人份)新鮮芡實軟糯可口,加雞蛋做成糖水,不僅能起到補脾止瀉的功效,還有助于滋陰潤燥,很適合腹瀉后的人及經(jīng)常胃痛的人作為飲食調(diào)理方使用。注意:芡實的收澀作用相對比較強,所以本身上火厲害,有手心發(fā)熱、腹脹便秘、赤尿癥狀的人都不建議單獨食用芡實。婦女產(chǎn)后最好也不要吃。 一辨色澤 帶內(nèi)種皮的以顏色棕紅為佳,不帶內(nèi)種皮的以色澤白亮為佳。顏色如果偏黃、偏暗、發(fā)黑,那很可能是陳貨,不宜選購。 二看形狀 整粒的芡實最好選擇形狀圓整、大小均勻的;而經(jīng)加工后的芡實多被切為兩瓣,宜選斷面色白、碎屑少、無雜質(zhì)的。另外,無論選購哪一種芡實,外表都要挑無破損、無蟲蛀的。  本文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有異議請聯(lián)系我方刪除三聞氣味 品質(zhì)好的芡實氣味清新無異味;如果聞起來略帶酸味或刺激性氣味,那可能是經(jīng)硫磺熏制過的產(chǎn)品。 四嘗味道 取一粒芡實咬一下,如果松脆易碎說明它較為干燥、粉性較足;如果咬起來帶有韌性、不易碎,就說明它可能受潮了。 芡實有這么多功效,你平時都用對了嗎?趕緊轉(zhuǎn)發(fā)給身邊的朋友看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