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題出在標題的“上海寧”和其他4個上海閑話詞語上:寧家、小居頭、阿杜、阿膩。這5個上海閑話詞語不能這樣寫,它們是有本字的,那就是:上海人、人家、小鬼頭、阿大、阿二??勺髡邽槭裁匆獙懗赡菢幽兀宽樋诹镏械膶懛ǚ从吵霎斀裆虾ie話的現(xiàn)狀,以及使用方言的諸多問題,其中一個是上海方言中的文白異讀字怎么寫? 文讀和白讀是怎么回事?《漢語方言大詞典》主編、復(fù)旦大學(xué)教授許寶華的說法是,“文白異讀即通常所謂讀書音和口語音的不同?!蔽淖x音是舊時用方言讀書時的發(fā)音,白讀音是平常說話時的發(fā)音,是歷史遺留并流傳有序的。按照張源潛先生《松江方言志》的說法,松江方言中約有200個文白異讀的字,在松江方言基礎(chǔ)上發(fā)展過來的上海方言也基本是這個數(shù)。 在“上海人、人家、小鬼頭、阿大、阿二” 中,“人、鬼、大、二”等幾個字都有文白兩種讀音,如“人”的文白兩個讀音是“成”和“寧”。但不管用文讀還是白讀,寫下來都是“人”。如果可以把白讀的“人”寫成“寧”,那么當用到文讀的“人”,如“人民”時,要不要把它寫成“成民”或“繩民”?實際使用中,又因以白讀音為多,所以把“人”寫成“寧”的又特別多,如“上海寧”“啥寧”等等,這都是錯誤的寫法。 何況“家”字也有文白兩個讀音:佳、加(gā)。如也照此辦理,把“人家”兩個白讀音都寫下來,那就要寫成“寧加”了。如寫文讀音呢?是不是要寫成“成佳”了? 這像什么話?你這樣寫,他那樣寫,長期這樣下去,不僅要造成混亂,且貽害無窮。 “小鬼頭”三字,除了順口溜中寫的“小居頭”外,我還在某雜志上看到過有作者竟然寫成“小車頭”(“車”旁還加了拼音ju),他把象棋中的“車”拿過來用了。方言中讀“居”音的字還有,是不是還要寫成“小歸頭”“小龜頭”?因為“歸(來)”和“龜”字,在上海閑話中的白讀音也都是“居”。 上海閑話不是今朝才有的,即使從元朝建立上海縣(大上海的前身)算起,也有七百多年了。我們今朝用到的這些詞語,我們的祖先都用到過,可他們從來不亂寫方言字的,尤其是常用字,只要看看明清、民國文獻,包括當年轟動上海灘的社會小說,如《海上繁華夢》《歇浦潮》《上海春秋》等,就可知道他們從不把白讀音“人”寫成“寧”,或把文讀音“人”寫成“成”的。 上海人特別熟悉的傳統(tǒng)滬劇《阿必大回娘家》,我有記錄其早期唱詞的版本,里面文白異讀的字詞不要太多喔,但沒有出現(xiàn)亂寫現(xiàn)象,凡是白讀音“人”,都一律寫作“人”而不是寫作“寧”?!按蟆⒓摇币灿形陌變勺x,但問世幾十年來,從來沒有誰會把它寫成《阿必杜回娘加》。 亂寫方言字現(xiàn)象主要是從1990年代逐漸出現(xiàn),于今更是泛濫、蔓延的。 微信順口溜中亂寫的方言字詞還有,如床旺頭、一嘎頭、杜塊頭、么清頭、額剛頭等等,正確寫法應(yīng)該是床橫頭、一家頭、大塊頭、嘸清頭和額角頭。 有的出錯也不是文白兩讀造成的,如“額角頭”的“角”沒有兩讀,也錯了,這兩個字完全不同音,怎么可以用“剛”來代替“角”字呢?“寧家”和“一嘎頭”中,前一個“家”寫對的,可后一個“家”卻寫成了“嘎”。其實,“嘎”也根本不是白讀音的“家”,而是gá,上海電視臺不是有“嘎三胡”的節(jié)目嗎? 由于長期對方言的忽視(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的),大家對上海方言、尤其是那些流傳有序的老詞語也已非常生疏。再加上普通話普及后對方言造成的影響,好多上海閑話詞語都已經(jīng)明顯帶上了普通話讀音,如順口溜中的“床旺頭”,其中的“旺”字是有文白兩讀的,但不管文讀還是白讀,和“橫”完全不同音,現(xiàn)在這樣寫,明顯受普通話讀音wang的影響。 為了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和繼承,拜托各位不要再亂寫方言字詞了。 作者 | 褚半農(nóng)(滬鄉(xiāng)文化、上海方言專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