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曰:松高一十二丈二尺八寸;山去表一里二十八步、七分步之四。 望松術(shù)曰:以入表乘表間為實(shí)。相多為法,除之。加入表,即得松高。求表去山遠(yuǎn)近者:置表間,以前表卻行乘之為實(shí)。相多為法,除之,得山去表。 知識(shí)點(diǎn): 1里=180丈=1800尺; 1丈=10尺 1步=6尺 1尺=10寸 想要知道遠(yuǎn)方的海島上的松樹有多高? 要獲得答案的前提條件有三點(diǎn): 一:要使用兩次參照物測(cè)量,并記錄此兩次測(cè)量過程中參照物的“前后相去”距離變化值“表間”。 二:要在前“表”位置,以表的高度測(cè)量出島+松的“前后相去”以及在此位置上觀測(cè)松樹根時(shí),視線入“表”的刻度值。 三:要記錄兩次測(cè)量視線點(diǎn)與參照物的前表卻行與后表卻行值并求出“相多”。 有了這三個(gè)數(shù)值,根據(jù)"望松術(shù)"可知: 松高=參照物高度偏倚(條件二)*參照物距離變化(條件一)/前后表卻行偏倚(條件三)然后再加上參照物的高度偏倚(條件二) 轉(zhuǎn)化為幾何圖形: 松高AJ=CK(條件二)*DF(條件一)/(FH-DG)(條件三)+CK(條件二) 即:松高=入表*表間再除以相多,然后加上入表 “望松之術(shù)”幾何證明: 因:三角形ABG與三角形CDG均為直角三角形。 故:CK/AJ=CD/AB 故:AJ=CK*AB/CD 因:已知“望高術(shù)”。 故:AB=(CD*DF)/(FH-DG)+CD 故:AJ=(CK*DF)/(FH-DG)+CK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