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產(chǎn)于地中海地區(qū),從歐洲南部的葡萄牙到西北非洲,東至克羅地亞 ,現(xiàn)擴(kuò)展至亞洲西南部亞熱帶地區(qū)。國內(nèi)各地有少量引種栽培;葉對生,羽狀分裂或淺裂。常綠直立亞灌木,叢生;圓柱形穗狀花序,花序可長1米以上,最多可產(chǎn)生120朵花。 花白,淡紫色或玫瑰色。 花萼有兩個唇:頂部是紫紅色,相當(dāng)長,形成一頂似鴨嘴的“頭盔”?;ü诒豢s小到白色的下唇,三裂,具紫色或粉紅色脈 。 四個雄蕊融合到花冠,看起來像一把小刷子。 該花在北半球?yàn)槲逶轮涟嗽碌拇耗┗虺跸拈_花(南半球則相差6個月); 這種植物的葉子形狀啟發(fā)了古希臘雕塑家Callimachus 卡利漫裘斯(公元前5世紀(jì))為科林斯柱式的柱頭作裝飾,形似盛滿花草的花籃,豪華富麗,裝飾性極強(qiáng)。 從那時(shí)起, 科林斯柱式在希臘,羅馬的古典建筑中得到了廣泛的應(yīng)用。最著名的即為雅典的宙斯神廟。 攝于澳洲布里斯班 2016.10.23 (同為爵床科植物,蛤蟆花常會被誤認(rèn)為是其近親大鴨嘴花,本文配圖最后4幅,為 大鴨嘴花。兩者同異,能輕易看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