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媽媽最近頭疼女兒的“玻璃心”問題:12歲的女兒十分敏感,受一點委屈,眼淚就在眼眶打轉(zhuǎn),弄得家里大人都不敢對孩子說重話。 她十分擔心:女兒這樣下去,將來很難適應真實的社會生活。 不得不承認,如今孩子的心理脆弱程度讓家長和老師甚是擔憂。 何為“玻璃心”? 顧名思義,就是心像玻璃一樣易碎、很脆弱: 不能聽重話,別人還沒開始兇,自己就先難受起來; 不能虛心接受別人批評,聽完既生氣又難過; 不能面對失敗,遇到點困難就自暴自棄; 這樣的孩子喜歡胡思亂想,敏感,太過在乎別人的情緒和評價,極易受到傷害。 很顯然,太過玻璃心,并不是孩子應該擁有的適宜的心理基礎。 今天我們這篇文章,我們就來和大家聊聊為什么孩子容易玻璃心。 孩子的玻璃心,是被“捧”出來的 第一,孩子在家中的地位太高,平時遭遇的拒絕太少。 孩子的玻璃心,源于過高的期待 過高的期待讓孩子充滿壓力,無法接受理想與現(xiàn)實的落差。 曾經(jīng)與一位初中班主任老師聊天時,他告訴我:在他多年的教學生涯中,接觸過不少十分優(yōu)秀的孩子,其中,有相當多的孩子比普通的學生更加脆、敏感。 他們班上有個孩子,品學兼優(yōu),老師經(jīng)常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他,而且在小學幾年里,一直都是班長。 初二那年,孩子自信滿滿地參加了新學期的班長競選,沒想到以兩票之差落選。 這件事對他打擊特別大,在家哭了一宿,第二天甚至不想去學校上課。 有句名言是:“優(yōu)秀,是一種習慣。” 習慣了“優(yōu)秀”的孩子們,是家長心中的希望,是老師口中的榜樣,然而在背后,孩子們內(nèi)心的壓力、痛苦和糾結(jié),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孩子的玻璃心,還有可能只是一種性格特質(zhì) 玻璃心也不完全孩子抗挫力問題 玻璃心最關(guān)鍵的特征,是敏感。 美國伊萊恩·阿倫博士在《發(fā)掘敏感孩子的力量》這本書中,提到一個詞語叫“高敏感”: 高度敏感的個體天生比一般人更關(guān)注周圍環(huán)境,做事習慣三思而后行。反之,一般人則不會注重太多細節(jié),容易迅速采取行動甚至顯得沖動。 因此敏感的人群無論兒童還是成人,更富有同情心,更聰明、敏銳和富有創(chuàng)造力,他們小心謹慎,因為能思量行為的后果,所以較少犯錯。他們在遇到“高音量”或繁多資訊時會變得不知所措。 他們盡量避免外來刺激,因此顯得膽小羞怯,不太合群。當過度刺激不可避免時,他們很容易顯得沮喪和“過于敏感”。 也就是說,這種高敏感是孩子的一種性格特質(zhì),它不完全是壞事,有的孩子靠著敏感的觀察,做事謹慎,同理心也比較強。 當然,這種特質(zhì)伴隨而來的痛苦就是對別人的一舉一動格外在意,在意別人的看法,自己的情緒也跟著起伏。 比如有的小孩會因為同伴不跟自己玩而無比難過,會因為朋友一句無心之語而痛苦,會因為媽媽一個警告眼神而懷疑媽媽的愛...... 他們過于關(guān)注別人的情緒,并且將其與自己聯(lián)系起來,不自覺將小事放大化、嚴重化,內(nèi)心更容易受傷。 這樣的小孩需要父母適當引導,及時安撫他的情緒,切忌不要給孩子貼標簽。 與此同時,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自我認知以及如何正確面對別人的眼光。 當孩子因為別人感到受傷時,我們可以幫他分析:別人的言行是否合理、你的感受是怎么樣、接下來我們可以怎么做。 這種分析和復盤,有效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個人界限,他就知道什么樣的評價是有益的、什么樣的拒絕是合理的、什么樣的眼光可以不用放在心上。 時間久了,他就有了自己的判斷,人際關(guān)系中的小矛盾,他都能靠自己走出來。 總之,越敏感、越脆弱的孩子,越是需要父母保持一顆淡定而平和的心,并能接納孩子的失敗,我們的心態(tài)強大了,孩子的心理韌性也會漸漸培養(yǎng)起來。 |
|
|
來自: 昵稱30176927 > 《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