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 莎 06-16 閱讀 160 關(guān)注 攝影、編輯:沙 莎 梔子花是自家精心培植了多年的 初夏,正是梔子花開的時節(jié),那碧綠的葉子是她蓬勃的生機,雪白的花朵散發(fā)出淡淡的幽香,如一襲白衣女子輕舞在枝頭,梔子花那盈盈的姿態(tài),淡淡的清香,讓一份美麗純凈而淡然。 每年,在桃花、梨花、杏花……,各種花兒都謝了的時候,在初夏時節(jié),梔子花會慢慢的綻放,她芳香素雅,綠葉白花,清瓣可愛。 古人贊頌梔子花的詩句不勝牧舉,風格迥異,風光無限,令人神往。 《雨過山村》 唐·王建 雨里雞鳴一兩家, 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換浴蠶去, 閑看中庭梔子花。 詩人王建一生貧窮,沉淪困厄,這也使他有機會接觸到了社會的最底層,了解了當時社會最底層人的真實境況,這首詩對當時農(nóng)村景物的描寫,體現(xiàn)了山村的動靜相宜之美,展現(xiàn)了一幅清新秀麗的畫卷,真實自在的山村景色,細細品之,令人不禁拍手叫好。 《和令狐相公詠梔子花》 唐·劉禹錫 蜀國花已盡,越桃今已開。 色疑瓊樹倚,香似玉今來。 且賞同心處,那憂別葉催。 佳人如似詠,何必待寒梅。 梔子花那輕輕舒展的白色小花瓣,靜悄悄的散逸著淡雅的清香,就好像是初夏時節(jié)里乍然闖進視野里的小姑娘,蹦蹦跳跳,眉目清秀,煜煜生輝,笑容清麗可人,梔子花伊然是初夏時節(jié)的精巧刺繡,閑靜不失優(yōu)雅,清淡不失高潔,宛如一幅描寫初夏時節(jié)的中國工筆畫。 《梔子花詩》 明·沈周 雪魄冰花涼氣清, 曲欄深處艷精神。 一鉤新月風牽影, 暗送嬌香入畫庭。 詩人用神化之妙筆,從初夏最平常的景物著手,起句既開門見山,直奔主題,貌似走馬觀花,洽談無意,卻是有里及外,有深到淺,粗看是平鋪直敘,細品竟發(fā)現(xiàn)暗藏精妙,雖不敢說是力透紙背,卻也是平中見奇。奇從平出,著實令人不敢側(cè)目,更不敢小覷,只有嘖嘖稱奇。 《梔 子》 唐·杜甫 梔子比眾木,人間誠未多。 于身色有用,與道氣傷和。 紅取風霜識,青看雨露柯。 無情移得汝,貴在映江波。 詩圣杜甫對梔子花樂觀中肯的進行了評價,并且對梔子花的美和實用性娓娓道來,詩意清新,如梔子花的清香迎面而來,沁人心肺,使人甚感愉悅。 《詠梔子花》 南朝梁·蕭綱 素華偏可喜,的的半臨池; 疑為霜裹葉,復類雪封枝; 日斜光隱見,風還影合離。 詩人將梔子花比喻為霜、為雪,而“裹葉”和“封枝”可以看到梔子花開得有多茂盛。在詩里可見,斜陽光影,風去風還,錯落有致,有動亦有靜,臨池恣意傾吐清香,無盡詩美遽然現(xiàn),詩不醉人人自醉,詩情畫意兩成趣,不亦熱乎莫如此。 《梔子花》 宋·楊萬里 樹怡人來短,花將雪樣年。 孤姿妍外凈,幽馥暑中寒。 有朵蔘瓶子,無風忽鼻端。 如何山谷老,只為賦山礬。 詩人楊萬里與陸游、尤袤、范成大并稱“南宋四大家”,又為“中興四大詩人”,是著名的詩人,被譽為詩宗,他著的詩句淺近明白,清晰自然,是富有幽默情趣的“誠齋體”,從這首《梔子花》就能看出詩人的幽默風趣,有為梔子鳴不平的節(jié)奏,其原因是他崇拜的詩人黃庭堅只有《山礬》的詩,卻沒有梔子花的詩句,著實讓人遺憾。 《水梔子》 宋·朱淑真 一根曾寄小峰戀, 苫葡香清水影寒。 玉質(zhì)自然無暑意, 更宜移就月中看。 這是宋朝著名女詩人朱淑真關(guān)于《梔子花》的詩,其詩詞的風格大多哀怨香艷,是古代留存作品最豐富的女詩人,“苫葡”指的是梔子,這首《水梔子》頗為哀怨凄美,她在詩里贊美了梔子花的冰心玉質(zhì),要比桂花更超凡脫俗,在她認為在月宮中的應(yīng)該是梔子花,而不是桂花。 梔子花:清香、幽雅,她的幽幽暗香沁人心肺,舒適幽靜,在初夏時節(jié)給人帶來了清香四溢的美好。我喜歡梔子花。她給人以美的享受! 更新于 11-06
|
|
|
來自: zzm1008圖書館 > 《同悅花花草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