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許多抗戰(zhàn)影視劇中,將八路軍的打法拍成了套路:選一段地勢險要的山谷,在山梁上一趴,等到日軍通過,便擊其中路、前后封堵,沖鋒號一響,打完收工。 而真實的歷史中呢?情況也差不多。 八路軍執(zhí)著于山地作戰(zhàn),實際上是個沒辦法的辦法。整個抗戰(zhàn)期間,八路軍的機動能力,與日軍從來都不是一個水平——畢竟兩條腿再能跑,也比不過四個輪子。 正因如此,在1937年9月到11月間,毛主席曾連發(fā)6條電文,嚴令八路軍各部堅持山地游擊戰(zhàn),目的就是要利用崎嶇蜿蜒的山路,強行抵消日軍的機動優(yōu)勢。 八路軍山地伏擊 然而,要進行山地伏擊戰(zhàn),需要一個最大的前提——那就是日軍得進山。 日軍并不是傻子,在山地中連連吃虧后,他們一邊固守各條交通要道,一邊嚴密控制各類物資向山區(qū)流入,沒有絕對優(yōu)勢兵力,絕不進山半步。 這套招數(shù)雖然陰損,但確實有效:山區(qū)有限的物產,不可能長期負擔軍隊供應,八路軍想要發(fā)展壯大,勢必要走出山區(qū),到平原上開辟根據地。 這就意味著,在無險可守的平原上,沒有汽車和火炮的八路軍,要與摩托化裝備的日軍正面碰撞。 這種仗到底該怎么打?且看智將陳賡給出的答案。 看更多歷史故事,歡迎關注@銜筆書史 陳賡大將 1939年初,八路軍129師師長劉伯承有些焦慮。 自從去年趁日軍支援徐州、兵力空虛的當口挺進冀南以來,129師就成了華北日軍的眼中釘。1939年1月7日,日軍從正定、邯鄲、邢臺等地抽調了3萬余人,分兵11路,在飛機的掩護下,氣勢洶洶地向129師壓了過來。 兵力如此分散,原本是兵家大忌,但日軍仗著火力和機動的巨大優(yōu)勢,反倒逼得129師只能且戰(zhàn)且退、處處受挫。 要說日軍的打法,實在是沒什么新鮮的,無非是“飛機炸、炮兵轟,炮兵轟完步兵沖”,整個就是一簡單粗暴。 可就是這種“一力降十會”的打法,在平原地區(qū)卻發(fā)揮出了巨大的威力。到1939年2月初,日軍已經占領了冀南中心區(qū)域的所有縣城,再打不開局面,129師就只能退回太行山了。 劉伯承思慮良久,卻總找不到合適的應對方案,只得命令各部隊在堅持游擊的同時,注意保存實力,不要與日軍硬碰硬。 抗戰(zhàn)時的劉伯承元帥 正當劉伯承頭疼的時候,386旅旅長陳賡來了。 剛一坐下,陳賡就發(fā)起了牢騷:“鬼子也太囂張了,仗著卡車小炮,一見到咱們的隊伍就窮追不舍,這擺明是欺負人嘛!” 劉伯承瞅了瞅陳賡,沒做聲。 對這位鬼精鬼精的老部下,劉伯承太了解了,他這一頓牢騷之后,必有下文。 果然不出劉伯承所料——沒過一會兒,陳賡便神神秘秘地湊了過來:“師長,我看是不是可以利用小鬼子的這個特點,搞他一下?” 劉伯承眼睛一亮:“你想怎么搞?” “老辦法,打伏擊!” 在129師,甚至在整個八路軍中,陳賡組織伏擊戰(zhàn)的本事,也是名列前茅的——一年之前,陳賡率領386旅在38天內連打長生口、神頭嶺、響堂鋪3場伏擊戰(zhàn),每一仗都精彩絕倫,就連國軍將領都佩服得五體投地,稱386旅是“神兵天降”。 但平原畢竟不比山地,尤其當時正值寒冬,冀南平原上一片荒蕪,部隊隱蔽相當困難,想要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難度非常大。 劉伯承沉吟片刻,抬起頭注視著陳賡,問道:“有把握嗎?” 見劉伯承如此嚴肅,陳賡也收起了掛在嘴角的笑容,鄭重其事地答道:“請師長放心,保證完成任務!” 神頭嶺阻擊戰(zhàn):戰(zhàn)士們進入阻擊陣地 在返回旅部駐地的途中,陳賡一反常態(tài),沒有與警衛(wèi)員說說笑笑,而是望著茫茫荒野,陷入了沉思—— 早在2000多年前,《孫子兵法》便寫道:“夫地形者,兵之助也......知此而用戰(zhàn)者必勝”,特別是在敵我戰(zhàn)力極不對等的情況下,如何巧妙利用地形抹平差距,就成了打好這一仗的先決條件。 于是,陳賡在回到旅部之后,第一時間便召集團以上干部開會,在通報任務的同時,也給他們下達了命令:尋找一處合適的伏擊陣地。 沒想到,指揮員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紛紛說道:“旅長,這地方到處一馬平川,像過了碾子似的,恐怕不好找??!” 見指揮員們提不起精神,陳賡虎起了臉:“人是活的,地是死的,想吃豬肉,還怕找不到殺豬場嗎?!” 別看陳賡平日里笑嘻嘻的,當真發(fā)起火來,還是相當嚇人,一眾指揮員連忙噤聲,連大氣都不敢喘。 過了半晌,陳賡放緩語氣,說道:“在這里,咱們初來乍到,許多情況都不清楚,要注意多向當?shù)氐睦习傩照埥蹋麄儾攀窃蹅兊睦蠋?.....” 陳賡與周希漢 陳賡提出的辦法果然有效——幾天之后,副旅長韓東山和參謀長周希漢興沖沖地趕回旅部:“旅長,地方找到了!” 陳賡精神一振,連忙問道:“在哪里?” 周希漢一邊展開地圖,一邊說道:“我們找了不少老農民打聽情況,目前看來,這里最合適!” 陳賡低頭一看,周希漢指向的地點,名為香城固(今河北邱縣香城固鎮(zhèn))。 在周希漢的帶領下,陳賡急匆匆地趕到了香城固村。當他站在村口,一處天造地設的伏擊陣地,便在他的眼前鋪陳開來—— 香城固村的西北面,是老沙河的故道。自從多年前老沙河改道之后,這里只剩下了一塊洼地,仿佛一個巨大的沙坑,四周長滿了沙柳和野棗樹,當?shù)乩习傩斩脊芩小稗D向湖”、“迷魂陣”。 在這個“沙坑”的西面,有一道長達數(shù)里的沙土崗,居高臨下,俯視著整塊洼地。而“沙坑”的東北方向約1公里處,則是一個叫做莊頭村的地方。 沙土崗、香城固和莊頭村,正好組成了一個天然的鉗型陣地,將這塊洼地夾在了中間。 看著這塊天造地設的伏擊陣地,陳賡樂了:“好!這真是塊好'殺豬場’!” 有了“殺豬場”,找“豬”就容易多了:香城固往北不遠處,就是威縣縣城。 這是日軍補給線上的一個重要據點,由于日軍兵力分散,只有日軍第10師團40聯(lián)隊的一部分駐守在縣城,并且周邊縣城日軍兵力并不強,是個理想的對手。 所謂“獅子搏兔,必用全力”,雖然日軍人數(shù)不多,但陳賡依然相當重視,派出了新一團、補充團和從344旅加強過來的688團參戰(zhàn),并制定了一套極為周密,又滿是“陷阱”的作戰(zhàn)方案——作為曾經的中共特科成員,他一向樂意給敵人安排些“連環(huán)計”...... 把守城墻的日軍 1939年2月8日深夜,威縣縣城東門外,突然響起了爆豆一般的槍聲。 從睡夢中驚醒的日軍跳起身來,慌慌張張地跑上城墻,開始盲目地掃射。 可沒打多久,日軍就感到奇怪了:八路軍的火力不僅不強,射擊準頭也偏得離譜,能打中城墻垛的子彈都寥寥無幾,攻擊只持續(xù)了兩個小時左右,便匆匆撤退了。 第二天一早,流言便在縣城里傳開了—— “聽說昨天晚上攻城的,是386旅的補充團!” “啥叫補充團?” “咳,就是些新兵蛋子,沒摸過槍的那種!” ...... 聽說了流言后,日軍簡直要慶祝:看來八路軍已經沒有反抗能力了,我們馬上要勝利了! 正當日軍額手稱慶時,第二天深夜11點鐘,東門外竟然又響起了槍聲。 又一次被攪了好夢的日軍惱火了,有些膽大的甚至沖到了東門外的工事里,打算好好教訓一下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八路軍新兵。 在城墻外,日軍往往會堆起這樣的沙袋工事 日軍怎么也沒想到,被教訓的居然是自己——這天晚上的八路軍攻擊兇猛、槍法奇準,最關鍵的是,他們還有炮! 原來,這一天晚上攻城的,已經不是補充團的新兵,而是由團長韋杰親自率領的688團第3營,不僅配有2門82迫擊炮,還有團重機槍連的2個排負責火力支援。 僅僅半個小時,日軍在東門外便丟下了20多具尸體,剩余的殘兵敗將連滾帶爬地逃進了城內,死死關上城門,再也不敢露頭了。 消息很快傳到了386旅旅部,陳賡開心地笑道:“好了,我們就等著小鬼子來'報復’吧!” 不出陳賡所料,2月10日一早,感到受了愚弄的日軍出動了200余人的一個加強中隊,在一名大隊長的帶領下,分乘8輛卡車,還拖帶著3門火炮,咬牙切齒地出城掃蕩了。 得知敵人被引出了城,陳賡不慌不忙地下出了第二步棋——他當即打電話給688團團部:“按照預定計劃行動!” 當日軍車隊行進到縣城南部的一個名叫南草廠的村子時,隱蔽在樹林里的688團騎兵連突然沖了出來,長短槍一起開火,對著帶頭的卡車就是一輪齊射。 這突如其來的攻擊,當場把坐在駕駛室里的日軍大隊長打成了重傷。當日軍手忙腳亂地跳下卡車準備還擊時,騎兵連長一聲唿哨,眾人紛紛撥轉馬頭,向著香城固方向絕塵而去。 莫名其妙地挨了一悶棍,日軍更是火冒三丈。接過指揮棒的中隊長安田狂呼亂叫,帶領著車隊一路追了過來。 八路軍騎兵 追出十幾里地之后,安田突然發(fā)現(xiàn),前方的八路軍騎兵東一轉、西一拐,就不見了蹤影。氣炸了肺的安田只得命令車隊停下,派出幾名尖兵四處搜索起來。 可這幾名尖兵還沒走出多遠,在公路旁的樹林里,神出鬼沒的八路軍騎兵又鉆了出來,一陣排槍射來,幾名尖兵就地了賬。 按照《三國演義》在日本的流行程度,安田應該知道,這種若即若離的打法,背后多半有詐。但在這一天,怒氣值拉滿的安田已經完全失去了理智,他當即命令車隊沖下公路,要與這群八路軍騎兵拼個你死我活。 但當日軍車隊開下公路,沖進那塊看起來人畜無害的洼地后不久,安田才發(fā)現(xiàn)自己上當了:沉積了不知多少年的河沙,如同一塊巨大的磁鐵,牢牢地吸住了車輪,任憑司機怎么猛踩油門,卡車就是一動不動。 就在安田命令士兵推車時,旁邊的香城固村里,突然冒出了上百道致命的火舌,把率先下車的幾十名日軍打成了篩子。 正在伏擊敵人的八路軍戰(zhàn)士 要說安田也算是久經戰(zhàn)陣,雖然遭到了伏擊,卻并不十分慌張。他一邊組織士兵依托卡車還擊,一邊命令炮兵迅速將火炮就位,開始向著香城固村猛轟。 在安田的固有印象里,只要他們的炮兵參加戰(zhàn)斗,八路軍就是再頑強,也得暫避鋒芒。于是,當硝煙散去后,他揮舞著軍刀,命令士兵向香城固村發(fā)起沖鋒。 然而,安田又一次失算了。他不知道的是,在這里埋伏的688團1營,已經在村子里呆了3天了。在這3天里,這些戰(zhàn)士們只做了一件事——修工事。 在堅固的工事面前,日軍的小口徑火炮再也威風不起來了。安田連續(xù)組織了3、4次沖鋒,都被劈頭蓋臉地壓了回來。 見正面沖擊無效,安田又生一計,他命令兩個小隊向香城固東北方的莊頭村發(fā)起進攻,想要對香城固的側翼發(fā)起攻擊。 日軍 然而,這兩個小隊剛剛跑到莊頭村附近,就迎面撞上了早已埋伏在這里的386旅補充團。 前文雖然說過,補充團都是入伍不久的新兵,但正所謂“雙拳難敵四手”——在這個小小的村子里,陳賡竟然將整個補充團都塞了進去! 以兩個小隊進攻依托工事的一個整團,就算日軍人人天照大神附體,這仗也沒法打。沒過多久,這兩個小隊就扔下一地橫七豎八的尸體,狼狽不堪地逃回了洼地。 見側翼沖擊無望,安田只得收攏隊伍,一面組織頑抗,一面命人迅速將陷得不深的幾輛卡車弄出來,準備向北撤退。 得知日軍要跑,坐鎮(zhèn)中軍的陳賡祭出了他最后的“殺招”——他一邊命令部隊集中火力摧毀日軍卡車,一邊抓起電話,斬釘截鐵地說道:“許副旅長,馬上行動!一個鬼子也不許跑出去!” ![]() 許世友上將 在我軍軍史上,論及作戰(zhàn)時的勇悍剛猛,許世友大概率是排在最前面的幾個名字之一。 八路軍挺進華北后,正在延安學習的許世友急得火燒火燎,三番五次地找毛主席請戰(zhàn),說什么也要上前線打鬼子。 1938年,毛主席終于批準了許世友的請求,命令他到386旅擔任副旅長。 然而,當許世友來到386旅報到時,正趕上386旅轉戰(zhàn)冀南。幾個月下來,路跑了不少,仗卻沒打幾次,讓許世友頗為不痛快。 許世友的心思,陳賡自然一清二楚。于是,在制定作戰(zhàn)計劃時,他便將最為艱巨的“扎口袋”任務交給了許世友。 與在山地堵截敵人不同,在平原上負責“扎口袋”的部隊,往往沒有工事可以依仗,而且敵人逃跑心切,必然更加兇殘。陳賡將許世友擺在這個位置上,要的就是他敢于刺刀見紅的殺氣。 ![]() 丁思林烈士 帶領新一團埋伏在洼地西側的許世友早就等得心焦手癢,當陳賡下達命令后,新一團團長丁思林一個沒抓住,許世友便竄出了屋子,帶領部隊飛也似地向著預定截擊位置沖了過去。 見許世友沖在了最前面,丁思林急得直跺腳,他一邊小跑著跟上隊伍,一邊命令警衛(wèi)員趕快把許世友拉回來:“要是副旅長有個三長兩短,我跟你沒完!” 可聽見槍響的許世友,絕不是一兩個警衛(wèi)員能拉動的。趕到預定位置之后,許世友馬上組織新一團就地展開,將日軍的去路堵得嚴嚴實實。 見唯一的生路也已斷絕,紅了眼的安田竟命令日軍向新一團防線發(fā)射了毒氣彈。一時間,新一團陣地上濃煙四起,熏得人睜不開眼睛。 許世友見狀,馬上命令戰(zhàn)士們向日軍投擲集束手榴彈,用爆炸的氣浪驅散毒氣,同時組織兵力向日軍發(fā)起反沖鋒,以貼近作戰(zhàn)的方式,阻止日軍再次發(fā)射毒氣彈。 新一團勇猛無畏的搏命打法,讓安田徹底喪失了突圍的信心。在他的命令下,日軍向上空打出一連串綠色信號彈,向附近的日軍據點發(fā)出了求援信號。 就在信號彈升空的同時,安田也聽到了令他膽寒的聲音——伴隨著嘹亮的沖鋒號,688團騎兵連從沙崗上俯沖而下,雪亮的刀光飛舞,在日軍中劈砍出一片片血霧。 而在騎兵連身后,無數(shù)的八路軍戰(zhàn)士也挺起了刺刀,吶喊著沖出工事,發(fā)起了召喚勝利的沖鋒。 當腦海中一片空白的安田回過神來時,一匹駿馬已經沖到了他的面前,還沒等安田舉刀反抗,馬上的騎士已經迎頭一刀劈下,直接送他下了地獄...... ![]() 香城固伏擊戰(zhàn)中繳獲的部分武器彈藥 香城固伏擊戰(zhàn),386旅以傷亡50余人的代價,擊斃日軍250余人,生擒8人,繳獲92式步兵炮2門,山炮1門,輕重機槍6挺,各型子彈3萬余發(fā)......在這塊“殺豬場”里,著實地殺了一口“肥豬”。 從戰(zhàn)爭中學習戰(zhàn)爭,一向是我軍發(fā)展壯大的法寶之一,而香城固伏擊戰(zhàn),更是為八路軍平原伏擊戰(zhàn)提供了一個教科書式的范本——在陳賡提交給129師的戰(zhàn)斗報告中,明確列出了平原伏擊戰(zhàn)的原則: 1、選擇適當?shù)姆鼡魠^(qū),須在敵人必經之路,且有利于我隱蔽和展開、不利于敵人展開的地形; 2、村落即是平原上的山頭,須依托村落構筑堅固工事; 3、適時誘敵深入,應摸準敵人心理,并注意開展相應情報工作; 4、不可將伏擊戰(zhàn)打成防御戰(zhàn),要先敵開火,勇猛攻擊,挫敵銳氣...... 陳賡精妙的指揮藝術和深刻的反思總結,不僅得到了劉伯承的高度評價,還為毛主席制定戰(zhàn)略方針提供了重要參考——在香城固伏擊戰(zhàn)結束2個月之后,毛主席向八路軍各部發(fā)出指示:“根據抗戰(zhàn)以來經驗......在河北、山東平原地區(qū)廣大的發(fā)展抗日游擊戰(zhàn)爭,堅持平原地區(qū)的游擊戰(zhàn),也是可能的?!?/span> ![]() 毛主席發(fā)表講話 香城固伏擊戰(zhàn)的硝煙,雖然已經散去了80多年,但當我們回望這場戰(zhàn)斗,不禁還會為陳賡大將指揮若定的風采所傾倒,為八路軍戰(zhàn)士奮勇殺敵的雄姿而感動......謹以此文,向陳賡大將和所有八路軍戰(zhàn)士致敬!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