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考值1. 乳酸脫氫酶 LDH 100-240 IU/L 2. 谷草轉氨酶 AST 0-40 IU/L 3. 磷酸肌酸激酶 CK 24-194 IU/L 4.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0-25 IU/L 5. 谷丙轉氨酶 ALT 0-40 IU/L 【臨床意義】 HBD與LD、AST、CK及CK-MB共同組成心肌酶譜,對診斷心肌梗死有重要意義。健康成人血清LD/HBD比值為1.3~1.6,但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BD活性升高,LD/HBD比值下降,為0.8~1.2。而肝臟實質細胞病變時,該比值可升高到1.6~2.5。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比值與各實驗室的測定方法或測定條件不關,必須確立本實驗室的比值。另外,活動性風濕性心肌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溶血性貧血等,因LD1活性增高,所以HBD活性也可增高。 三、血清乳酸脫氫酶(LDH)活性測定及意義 乳酸脫氫酶是體內能量代謝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酶。此酶幾乎存在于所有組織中,以肝、腎、心肌、骨骼肌、胰腺和肺中為最多。這些組織中的LDH的活力比血清中高得多。所以當少量組織壞死時,該酶即釋放血而使其他血液中的活力升高。測定此酶常用于對心梗、肝病和某些惡性腫瘤的輔助診斷。 1.正常參考值 速率法(LDH-L法):100~240 U/L 比色法:190~310 U/L 2.臨床意義: ① 心肌梗塞:心肌梗塞后9~20h開始上升,36~60h達到高峰,持續(xù)6~10天恢復正常(比AST、CK持續(xù)時間長),因此可作為急性心肌梗塞后期的輔助診斷指標。 ② 肝臟疾病:急性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黃疸等。腫瘤轉移所致的胸腹水中LDH往往也升高。 ④ 骨骼肌損傷、進行性肌萎縮、肺梗塞等。 ⑤ 惡性腫瘤轉移所致胸、腹水中乳酸脫氫酶活力往往升高。 ⑥ 正常新生兒LDH水平很高,可達775~2000U/L,滿月后為180~430 U/L,以后隨年齡增長逐漸降低,12歲后趨于恒定。 由于測定LD的特異性較差,目前臨床上多同時測定乳酸脫氫酶同工酶來判斷其組織來源,用于心肌梗塞、腫瘤、肝病等的診斷。 四、血清肌酸激酶(CK)同工酶測定及意義 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廣泛存在于各種組織中,與三磷酸腺苷(ATP)的再生有關,此酶的功能是在生理水平上維持細胞內的三磷酸腺苷濃度。它的催化作用是可逆的,即將高能磷酸鍵從磷酸肌酸轉移至二磷酸腺苷(ADP)上或從三磷酸腺苷上將高能磷酸鍵轉移至肌酸,形成磷酸肌酸。 CK由M和B兩個亞單位組成,組合成CK-BB,CK-MM,CK-MB三種同工酶,在細胞線粒體內還有另一種同工酶,稱之為CK-Mt。CK-BB主要存在于腦、前列腺等器官,CK-MM主要存在于骨骼和心肌,CK-MB則主要存在于心肌,正常人血液中大部分是CK-MM,少量CK-MB,而CK-BB極少。 1.正常參考值: 瓊脂糖電泳法:健康人血清中各肌酸激酶同工酶占肌酸激酶總活力的百分率為:CK-BB 0%;CK-MB臺0%~3%;CK-MM 97%~100%;CK-Mt 0%;CK-MB的陽性決定水平為5%。 免疫抑制法測定CK-MB或CK-B(包括非M-CK):血清中正常水平CK-MB小于10 U/L;CK-MB/總CK小于5%。急性心肌梗死時CK-MB大于15 U/L(做測定空白)。如不做空白時,CK-MB大于25 U/L,CK-MB/總CK在6%~25%。CK-BB異常增高時或某些腫瘤時,非M-CK(CK-B)/總CK中大于30%(非M-CK即為非M亞基的肌酸激酶,在計算上CK-MB活力以一半計)。 瓊脂糖電泳法測定CK-MM亞型:CK-MM1(57.7±4.7)%;CK-MM2(26.5±5.3)%;CK-MM3(15.8±2.5)%。 2.臨床意義 ①CK-BB(CK1)患輕度或中度腦損傷病人的血清CK-BB明顯高于對照值,血清CK-BB的高低與腦損傷范圍的大小及死亡率的高低相一致;在腦血管意外及腦手術后,血清CK-BB亦可升高。新生兒產程窒息,若CSFCK-BB升高,多提示腦組織發(fā)生實質性損害;若CK-BB超過CSF-CF總活性15,則易發(fā)生腦性輕癱、智力發(fā)育障礙等嚴重后遺癥。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胸痛發(fā)作開始2小時,血清CK-CC已見升高,7~20小時達峰值(為對照組的3~100倍),然后迅速下降。其敏感性優(yōu)于CK總活性測定,且早于CK-MB,對急性心肌梗塞是一項敏感而早期的指標。 各種心血管手術15分鐘,血中CK-BB業(yè)已上升,當天即達峰值(為正常均值的6~10倍),至第3~4天恢復正常。CK-BB的變化是單純心肌創(chuàng)傷的特異指標。 有89%的前列腺癌病人血中CK-BB含量升高。其他腫瘤若發(fā)生廣泛轉移時,血中CK-BB亦明顯高于無繼發(fā)癌灶的病例。由于CK-BB主要存在于自內胚層發(fā)生的器官,當這些器官發(fā)生病變時,血中CK-BB常少升高,故測定血中CK-BB,可能有助于內胚層源性組織腫瘤的診斷。 ②CK-MB(CK2) 血清CK-MB測定的最重要意義在于診斷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胸痛發(fā)作后4~6小時,病人血清CK-MB先于總活性開始升高,12~36小時達峰值;多在72小時內恢復正常。其最高值達對照組4.9~22倍以上。如果梗塞后3~4天,CK-MB仍持續(xù)不降,表明心肌梗塞仍在繼續(xù)進行,如果已下降的CK-MB再次升高則提示原梗塞部位病變擴展或有新的梗塞病灶;如果胸痛患者在48小時內尚未出現(xiàn)CK-MB升高,或小于總活性的2,即可排除急性心肌梗塞的診斷。臨床上常以CK-MB超過CK總活性的3(離子交換柱層析法)或10(免疫抑制法)作為急性心肌梗塞的診斷依據(jù)。 用CK-MB診斷急性心肌梗塞時必須注意無論是CK-MB的絕對活性或占總活性百分率的界限值,均不適用于14歲以下的兒童,因為嬰幼兒和兒童的CK-MB均高于成人。 各種類型的心臟手術后可引起血清CK-MB活性增強,在并發(fā)術間或術后心肌梗塞時升高更為顯著。 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病人血清CK-MB亦升高。 ③CK-MM(CK3)骨骼肌幾乎只含CK-MM,心肌中除CK-MB外,也主要含此型同工酶。CK-MM是健康成人血清CK的主要成份。 用瓊脂糖凝膠電泳進一步分離其亞帶發(fā)現(xiàn),心肌梗塞發(fā)病10小時內,首先是CK-MM2和CK-MM3升高。而后,CK-MM1進行性增加,而CK-MM2和CK-MM3逐漸消失,故在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其血中CK-MB消失后CK總活性升高,實為CK-MM1亞帶升高所致。CK-MM3/MM1比值在胸痛發(fā)作后6小時從0.38基線開始上升,10小時達高峰,共比值為1.2~4.2。比值增加常在總酶活性升高之前出現(xiàn),是一種敏感的早期診斷依據(jù),可作為早期診斷急性心肌梗塞的一種檢測方法。 肌肉創(chuàng)傷、感染、驚厥、癲癇,特別是破傷風可導致病人血清CK-MM高于正常人7倍。 缺氧、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肺梗塞,甲狀腺機能低下,腦血管疾病,巴比妥或其它外源性毒物中毒,亦會引起血清CK-MM升高。 ④ 巨型CK(M-CK)成人血清M-CK-I雖與特定疾病無關,但對因產程窒息缺氧發(fā)生腦性癱瘓或癲癇的新生兒來說,其血清M-CK-I則是肯定神經損傷的早期指標,是腦組織長期缺氧后,釋出的CK-BB在血中與Ig聚合的結果,對于判斷療效亦有潛在的價值。 M-CK-Ⅱ主要來自肝臟或腫瘤組織。M-CK-Ⅱ是CK-Mt(CK4)在細胞嚴重損傷后,釋放血中聚合而成的巨分子酶,見于惡性腫瘤、肝硬化、心臟病、高脂血癥等病人的血清,常是病情惡化、預后不佳的標志,但亦有隨疾病恢復而自行消失者。 五、血清谷丙轉氨酶(ALT)測定及意義 2009-9-23 13:45 谷丙轉氨酶,主要存在于各種細胞中,尤以肝細胞為最,整個肝臟內轉氨酶含量約為血中含量的100倍,正常時,只有少量釋放入血中,血清中其酶的活性即可明顯升高。在各種病毒性肝炎的急性期,藥物中毒性肝細胞壞死時,ALT大量釋放入血中。因此它是診斷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的重要指標。 臨床上最常檢查的血清轉氨酶有兩種:即谷丙轉氨酶和谷草轉氨酶。肝細胞內谷丙轉氨酶的濃度比血清高1000~5000倍。只要有1%的肝細胞壞死,便可使血中酶活性增高1倍,因此轉氨酶(尤其是ALT)是急性肝細胞損害的敏感標志。比較谷丙轉氨酶和谷草轉氨酶,迄今仍以谷丙轉氨酶更為敏感,特異性更強,臨床上實用價值更大。 1.正常參考值 (1)速率法: 男性:5~40 U/L;女性:5~35 U/L (2)賴氏比色法:5~25 卡門單位/mL血清 2.臨床意義 (1)血清ALT活性增高 ① 肝膽疾病:傳染性肝炎、肝癌、中毒性肝炎、脂肪肝和膽管炎等。 ② 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時肝淤血和腦出血等。 ③ 藥物和毒物:氯丙嗪、異煙肼、奎寧、水揚酸制劑及乙醇、鉛、汞、四氯化碳或有同磷等引起ALT活性增高。 (2)ALT活性降低:磷酸吡哆醛缺乏癥。 六、谷草轉氨酶(GOT、AST、SGOT)測定及意義 谷草轉氨酶又名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在心肌細胞中含量最高,所以當心肌細胞受到損傷時,大量的酶釋放人血,使血清含量增加,臨床一般常作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輔助檢查,但肝臟損害時其血清濃度也可升高,當谷丙轉氨酶(ALT)明顯升高,谷丙/谷草比值>1時,就提示有肝實質的損害。 1.正常參考值 速率法:8~40 U/L 賴氏法:8~28 卡門單位 2.臨床意義 病理性升高: (1)心肌梗塞發(fā)病6~12小時顯著升高,增高的程度可反映損害的程度,并在發(fā)作后48小時達到最高值,約3~5天恢復正常; (2)各種肝病AST可增高,肝病早期和慢性肝炎增高不明顯,AST/ALT比值小于1。嚴重肝病和肝病后期增高,AST/ALT比值大于1; (3)其他疾病如心肌炎、腎炎及肺炎等AST也輕度升高 七、附: 乳酸脫氫酶 英文名稱:LDH(lactate dehydrogenase) 序列信息:1 gsgcnldsar frylmg 長度:16 aa{物種來源:Homo sapiens (human)} 乳酸脫氫酶是能催化乳酸脫氫生成丙酮酸的酶 幾乎存在于所有組織中。同功酶有五種形式,即LDH-1(H4)、LDH-2(H3M)、LDH-3(H2M2)、LDH-4(HM3)及LDH-5(M4),可用電泳方法將其分離。LDH同功酶的分布有明顯的組織特異性,所以可以根據(jù)其組織特異性來協(xié)用診斷疾病。正常人血清中LDH2,〉LDH1。如有心肌酶釋放入血則LDH1〉LDH2,利用此指標可以觀察診斷心肌疾病。 正常范圍:血清100~300U/L; 尿560~2050U/L; 腦脊液含量為血清的1/10。 檢查介紹:乳酸脫氫酶是一種糖酵解酶。乳酸脫氫酶存在于機體所有組織細胞的胞質內,其中以腎臟含量較高。 臨床意義: (1)急性心肌梗塞發(fā)作后,早期血清中LDH1和LDH2活性均升高,但LDH1增高更早,更明顯,導致LDH1/LDH2的比值升高。 (2)肝炎、急性肝細胞損傷及骨骼肌損傷時LDH5都會升高。 (3)患活動性風濕性心臟病、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溶血性貧血、腎壞死等病LDH1也可升高。 血清乳酸脫氫酶(LDH)同工酶測定及意義 人組織中的乳酸脫氫酶(LDH)用電泳法可以分離出5種同工酶區(qū)帶,根據(jù)其電泳遷移率的快慢,依次命名為LDH1,LDH2,LDH3,LDH4,LDH5。不同組織的乳酸脫氫酶同工酶分布不同,存在明顯的組織特異性,人心肌、腎和紅細胞中以LDH1和LDH2最多,骨骼肌和肝中以LDH4和LDH5最多,而肺、脾、胰、甲狀腺、腎上腺和淋巴結等組織中以LDH3最多。后來從睪丸和精子中發(fā)現(xiàn)了LDHx,其電泳遷移率介于LDH4和LDH5之間。LDH是由H(心肌型)和M(骨骼肌型)兩類亞基組成,分別形成LDH1(H4)、LDH2(H3M)、LDH3(H2M2)、LDH4(HM3)、LDH5(M4)。 1.正常參考值 瓊脂糖電泳法: LDH1(28.4±5.3)%; LDH2(41.0±5.0)%; LDH3(19.0±4.0)%; LDH4(6.6±3.5)%; LDH5(4.6±3.0)%。 醋酸纖維素薄膜法: LDH1(25.32±2.62)% LDH2(34.36±1.57)% LDH3(21.86±1.38)% LDH4(11.3±1.84)% LDH5(7.97±1.59)% 聚丙烯酰胺法: LDH1(26.9±0.4)% LDH2(36.0±0.5)% LDH3(21.9±0.4)% LDH4(11.1±0.4)% LDH5(4.1±0.3)% 總之,健康成人血清LDH同工酶有如下的規(guī)律:LDH2>LDH1>LDH3>LDH4>LDH5。 2.臨床意義 心肌細胞LD活性遠高于血清數(shù)百倍,尤以LDH1和LDH2含量最高。急性心肌梗塞時,血清LDH1和LDH2顯著升高,約95%的病例的血清LDH1和LDH2比值大于1,且LDH1升高早于LDH總活性升高。病毒性和風濕性心肌炎及克山病心肌損害等,病人的血清LDH同工酶的改變與心肌梗塞相似。LDH1/LDH2比值>1還見于溶血性貧血、惡性貧血、鐮形細胞性貧血、腎臟損傷、腎皮質梗塞、心肌損傷性疾病、瓣膜病等。 腦干含LDH1較高。頗腦損傷僅累及大腦半球時,只有血清同工酶譜的絕對值增高,而不影響同工酶的相互比值,如果累及腦干時,病人血清LDH1的含量也增高。 急性心肌梗塞發(fā)病后12~24小時,血清LDH1業(yè)已升高。若同時測定LD總活性,可發(fā)現(xiàn)LDH1/總LDH的比值對急性心肌梗塞診斷的陽性率與可靠性優(yōu)于單純測定LDH1或CK-MB。 胚胎細胞瘤病人的血清LDH1活性升高。 肝細胞損傷或壞死后,向血流釋入大量的LDH4和LDH5,致使血中LDH5/LDH4比值升高,故LDH5/LDH4>1可做為肝細胞損傷的指標。急性肝炎以LDH5明顯升高,LDH4不增,LDH5/LDH4>1為特征;若血清LDH5持續(xù)升高或下降后再度升高,則可認為是慢性肝炎;肝昏迷病人的血清LDH5、LDH4活性極高時,常示預后不良;原發(fā)性肝癌以血清LDH4>LDH5較為常見。 腎皮質以LDH1和LDH2含量較高,腎髓質以LDH4和LDH5活性較強。患急性腎小管壞死、慢性腎盂腎炎、慢性腎小球腎炎以及腎移植排異時,血清LDH5均可增高。 肺含LDH3較多,肺部疾患時血清LDH3??缮摺7喂H麜rLDH3和LDH4相等,LDH1明顯下降;肺膿腫病人的血清LDH3、LDH4常與LDH5同時升高。 血清LD總活性升高而同工酶譜正常(LDH1/LDH2<1)的病例,臨床出現(xiàn)率依次為;心肺疾病、惡性腫瘤、骨折、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患、炎癥、肝硬變、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甲狀腺機能低下、尿毒癥、組織壞死、病毒血癥、腸梗阻等。 肌營養(yǎng)不良病人肌肉中LDH1、LDH2明顯增高,LDH5顯著下降;而血清則相反,LDH1、LDH2明顯減少,LDH4、LDH5顯著,表明血清LDH同工酶主要來自肌肉組織。煤礦、鎢礦矽肺病人的血清LDH1、LDH2下降,LDH4、LDH5升高。 (4)惡性病變時LDH3常增高。 折疊編輯本段臨床診斷應用在診斷疾病時,應該測定哪些心肌酶在臨床是一個重要的問題。臨床當然希望測定高度敏感高度特異的指標,高(或低)就能確診,否則就可排除,但這類理想化的指標是很難存在的,因此我們選擇診斷用指標時就得依照如下原則: 1、有較高的組織/血清酶活力比,這樣輕微的組織損傷也能得到明顯的指標變化。 2、組織損害時能較快的釋放,以便早期診斷。 3、生物半壽期較長,否則難以捕獲。 4、測定方法簡單易行,試劑穩(wěn)定廉價。 折疊編輯本段病理基礎心臟是人體最活躍的臟器之一,為完成各種生理活動心臟內存在大量的細胞酶,AMI發(fā)生后,因為心肌缺血壞死或細胞膜通透性增加,使得心肌內的細胞酶釋放入血,根據(jù)心肌所損情況不同,血清酶升高的幅度也不同,因此可以用血清酶的變化來反應AMI的發(fā)生以及病灶的大小。同時由于各種酶的生理特性不同,例如:在細胞內定位不同,分子量大小不同,生物半壽期不同等等,造成了各種酶入血的時間,入血的快慢以及在血清內的持續(xù)時間不同,為臨床用作病程和愈后的判斷提供了依據(jù)。 折疊編輯本段類別折疊谷草轉氨酶廣泛分布于人體各組織、器官中,主要在心、肝、骨骼肌、腎、胰、脾、肺、RBC中。其中以心肌細胞含量最豐富。谷草轉氨酶主要存在線粒體中(M-AST)。胞漿中(C-AST)僅占12%,可溶性的正常血清中AST很少,只有上述組織發(fā)生病變時,才釋放入血。AST在心肌中含量最多,所以在急性心梗6-12h升高,48h達高峰,3-5d恢復正常。 折疊乳酸脫氫酶有五種同功酶LDH1-LDH5。廣泛分布,主要在腎,其次心肌,骨骼肌,其它肝、脾、胰、肺。急性心梗、骨骼肌損傷、某些肝炎、白血病、肝硬化、阻塞性黃疸及惡性腫瘤,血清乳酸脫氫酶活力升高。急性心梗12-24hLDH升高,48-72h達高峰,1-2周后恢復正常。 惡性腫瘤晚期患者胸腹水中血清乳酸脫氫酶升高。慢性腎小球腎炎、SLE、糖尿病腎病等病人中,尿血清乳酸脫氫酶可達正常人3-6倍,尿中含多種抑制血清乳酸脫氫酶活性物質,如尿素、小分子肽類、低PH值也可抑制LDH活性。尿毒癥患者LDH正常,透析后血清乳酸脫氫酶升高。 折疊LDH同功酶LDH有兩個亞單體:H(心),M(肌肉),組成的四聚體。 同功酶有五種形式,即LDH-1(H4)、LDH-2(H3M)、LDH-3(H2M2)、LDH-4(HM3)及LDH-5(M4),可用電泳方法將其分離。因H亞基為酸性,在堿性溶液中帶電荷較多,電泳LDH1在最前。正常血清含量時,LDH2>LDH1>LDH3>LDH4>LDH5。 LDH同功酶的分布有明顯的組織特異性,所以可以根據(jù)其組織特異性來協(xié)助診斷疾病。正常人血清中LDH2>LDH1。如有心肌酶釋放入血則LDH1>LDH2,利用此指標可以觀察診斷心肌疾病。 α羥丁酸脫氫酶 血清α羥丁酸脫氫酶(a-HBDH)不是一種獨立的特異酶,而是含有H 亞基的LD-1和LD-2的總稱。由肝細胞線粒體合成,其在體內分布較廣,其體內的含量依次為腎、胰、肝、脾。 急性心梗a-HBDH活力升高; 正常人a-HBDH/LDH=0.67; 急性心梗a-HBDH/LDH≥0.8; 肝臟疾病a-HBDH/LDH<0.6。 折疊肌酸激酶肌酸激酶(CK)主要分布于胞槳和線粒體。其體內含量依次為骨骼肌、心肌、腦、子宮、膀胱、前列腺、肝,紅細胞中無。急性心梗,血清CK活力明顯升高,發(fā)病4-6h CK升高,12-24h達高峰,升高幅度大,2-4天恢復正常。心肌梗死后CK最大值很少超過7000U/L,如果>7000U/L提示伴有骨骼肌疾病。肌酸激酶(CK)對心肌缺血和心內膜下心肌梗塞的診斷比其它酶靈敏。 肌酸激酶(CK)測定應用于肌肉疾病診斷:a) 性連鎖遺傳性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疾病發(fā)作時,CK升高;b) 多發(fā)性肌炎,肌肉損傷,CK升高;c) 術后,酒精中毒,腦血管疾病,CK升高;d) 運動后,CK升高。 折疊CK同功酶CK有兩個亞單位:M-肌型亞單位,B-腦型亞單位,組成二聚體。 CK同工酶有三種:CKBB、CKMB、CKMM。心梗時,有CKMB,CKMM兩種同功酶,以CKMB為主,當CKMB>5%,診斷心梗。12-36h CKMB活力升高,梗塞后期不易查到CKMB。1-4天,CKMB易消失。CKMB易在血中自行滅活。 腦血管疾病,肌營養(yǎng)不良,骨骼肌損傷,術后,酒精中毒以CKMM增高為主。CK同功酶的特異性和敏感性高于CK,目前臨床傾向用CKMB替代CK作為心肌損傷的常規(guī)檢查項目。 折疊嬰幼兒心肌酶心肌酶譜正常參考值多為成人標準,而小兒的正常參考值要高于成人,所以不要認為孩子心肌酶譜值增高就認為是患了心肌炎,由于影響心肌酶譜的因素較多,采用測定心肌肌鈣蛋白來輔助診斷心肌炎,絕大多數(shù)兒童的心肌酶譜是正常參考值的2-3倍。 折疊編輯本段心肌酶檢查檢查心肌酶主要是確定心肌缺血壞死或細胞膜的通透性。臨床上在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病和骨骼肌損傷的情況下,其活力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折疊 | 
|  | 
來自: 昵稱2780457 > 《收藏醫(y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