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從太祖朱元璋開始,歷時319年。為了鞏固自己的江山社稷,建立了藩王制度。加封皇子為親王,授金冊金寶。有歲祿,有自己的府邸。護衛(wèi)少則三千人,多則萬余人,隸屬于兵部。冕服,車旗和邸第,低于天子一等。公侯大臣要行跪拜,親王的嫡長子,立為王世子,長孫立為世孫。諸子年紀到了十歲,封為郡王,嫡長子為郡王世子。以此類推,官階遞減,但卻享受俸祿,得以永享榮華富貴。受封的藩王為皇子,采用世襲制,由皇子嫡長子即位。也不見得有什么大的作為。但是他在自己的領地形成了國中國,管理自己的子民。 梁莊王朱瞻垍是朱高熾(明第四代皇帝)的九兒子,明宣宗朱瞻基的異母弟,1411年出生,1424年封梁王。1429年到了封地。因為正妃早逝,1433年納魏氏為續(xù)妃。男女姻緣講究門當戶對的古代,這位魏氏與梁莊王并不匹配,但是他們兩情相悅。雖然并未見其容貌描寫,但是“人靠衣裝,佛靠金裝。”相比她在盛裝之下可謂光彩照人,青春的面龐本也無需裝扮。這兩個人是一見鐘情還是日久生情,就不得而知了。正因為皇帝對梁莊王的重視,雖然魏氏是續(xù)妃,仍以銀鎏金冊封,賢女立為粱王妃。梁莊王給魏氏送去了定情信物金鈒花釧,是由寬零點七厚零點一厘米的金條纏繞而成。“何以致拳拳,綰臂雙金釧。”這件首飾放在現(xiàn)在,也同樣令女人心動。世人說起金玉良緣,不外如是。婚后夫妻伉儷情深,夫唱婦隨。不料,1441年正月,30歲的梁王病逝,謚號莊。魏氏要求按照明初制度為其殉葬,皇帝念及梁莊王兩個女兒年幼,下了圣旨,赦免她殉葬,囑她撫養(yǎng)兩個女兒。時隔十年,魏氏終因憂思過度病逝,人們遵照她生前囑托,將她與梁莊王合葬。 金玉良緣 明梁莊王 傳統(tǒng)的漢族婚禮中,男方要向女方送聘禮。納征又稱“納成”?!抖Y記·士昏禮》中記載,納征者,納聘財也。納,成也。先納聘財而后婚成。梁莊王與魏氏的納征禮是玉圭,男子為青白玉素面圭,長九寸五,無字。女方的玉圭是谷文,有五谷豐登之意。為重要場合時拿在手里,約七寸長。在1433年,明宣宗皇帝為弟弟頒布了詔書,立南城兵馬指揮魏亨之女為弟弟的續(xù)妃。在銀鎏金冊封上,書寫著88個字,大意為選了賢女魏氏為弟妃,魏氏為南城兵馬指揮魏亨之女,囑咐她謹遵婦道,內助家邦等。銀鎏金冊是兩塊等大的長方形鎏金銀板折合而成,上面字跡清晰可見。 他們的婚禮一定是非常隆重,在婚禮上他為她戴上了一雙金钑花釧。有花紋的金稱為金钑,無花紋的稱為金。這對金钑無論從哪個方位來欣賞,仍然金光閃閃。它是由寬0﹒7厘米厚0﹒1厘米的金條繞成的,共12個圓圈。一只上面鑲6顆寶石,一只上面鑲7顆寶石。這對金钑花釧是他們的定情信物?!昂我灾氯?,綰臂雙金釧?!笔直凼桥说碾[蔽處,只為了喜歡的人,而佩戴首飾。女子用絲絲纏繞的金環(huán)來表示自己的拳拳之心。金钑花釧與金鑲寶石鐲一起佩戴,富貴中夾雜著綿綿情意,他們是一對令人羨慕的神仙眷侶。 魏氏成為梁王妃,親王的妃子冠服為鳳冠霞帔,僅低于皇后一個品階。頭面配飾是用黑色的有羅紋的紗做成,附以翠博山。梳?髻 ,上面插頂簪,依次為挑心、分心、花鈿,后面是滿冠,兩側是掩鬢,珠子箍,在最下面。大家對《紅樓夢》中賈母前面箍子記憶猶新,兩頭窄,中間寬,上面飾以珠子,貼在前額上。親王妃的常服為鸞鳳冠,團衫,真紅大袖衣,霞帔,紅羅裙,褙子(一種對襟的服飾)。衣服上皆用云霞鳳文,不用云龍文。梁王妃佩戴的首飾一:金累絲鑲寶石青玉鏤空雙鸞鳳牡丹分心,上面鑲嵌17顆寶石,中間是青玉。分心是在挑心的下面兩髻各一枝,所以稱為“分心”。造型為弧形,正面上緣一溜尖拱中心高,兩邊依次低下來。首飾二:為云形金累絲鑲寶石簪,上有寶石6顆,簪頭以雙層花絲(掐絲)制作,戴時倒插,掩鬢為插于兩鬢的簪釵,常見云朵型,團花型。另有梅花金鑲寶石簪,大概是身著常服所戴,為頂簪。首飾三為金鉤鳳紋佩,用于掛在霞帔上,霞帔是輕柔的絲織品,有了這個墜子一樣的東西,就有了懸垂感。它是黃金制作的圓形的東西,后面大概有掛鉤之類的。 身為梁王妃,一衣一裳均有定制,舉手投足皆是學問。她佩戴的金鉤鳳紋佩,是人間極品。有金鉤,有玉飾,玉珠,共405件金玉飾件組成。另一件玉禁步由32件玉片,16件串飾,以及一件玉珩共49件玉飾組成。玉的外形似葉子,寓為穿著者為金枝玉葉。懸于禮服之上,身份高貴的人行步舒緩以見其尊貴,玉禁步多用于受冊,謁廟,都會所著之禮服。這些玉飾掛在衣服上面,兩腿兩旁,走路略快就會發(fā)出響聲。所以,女人只好邁著碎步前行。手上戴著金戒指,與今天的戒指款式相似。耳朵上的耳環(huán)和耳墜,也是黃金打造,葫蘆型居多。耳環(huán)和耳墜以勾區(qū)分,勾大的叫環(huán),勾小的叫墜。 1 金玉良緣 明梁莊王 梁莊王在正式場合戴的帽子稱冕冠,黑色,里面是紅色。前面圓后面方,前后有九條珠串,用五彩絲線串著,五彩玉的顏色為赤白青黃黑。青白玉塞耳,下系朱紘纓。我在展覽廳內見到了復制品,很有氣勢。禮服稱袞服,上面有共九章花紋,十分繁瑣。常服戴皮帽子,帽頂大多為寶石。盤領窄袖,前后兩肩各有金織盤龍。我見到了他的青白玉鏤空云龍紋帶,皮帶已然不見,只剩下一塊塊形狀各異的青白玉,正面中心鏤空或浮雕云三爪龍紋。隨葬平中有兩塊金錠,為永樂年間在西洋處買到,八成色金錠,五十兩重。這是鄭和下西洋的有力佐證。恰巧遇見旁邊的兩位老者討論黃金,言及“七金八黃九赤”,這句話指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從隨葬的各種器物可見,明朝的金玉手工技藝已經(jīng)相當精良。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明代藩王的王室生活相當奢華。 佇立在這些金玉飾品中,我仿佛聽見了他們年少時所說的情話,雖然近乎于呢喃,一經(jīng)出口便隨風而逝,在這個世界上無法被感知。人們亦無法去觸摸他們的軀體,毫無質感。但是人們相信,他們仍然依偎在一起,目光相互糾纏。雖然過去了幾百年,我恍若看見了鳳冠霞帔的她,發(fā)髻上的金步搖隨著心跳顫動著,輕輕的在裙子上打著同心結,與她所愛之人凝視著。在某個清晨,也許梁莊王正癡癡地望著她,然后,輕輕地抬起手為她畫眉,梳理著她的秀發(fā),拿起為她打造的金花鈿,花樹,充滿柔情地悄悄問她,喜歡哪一件飾品。她羞澀地笑著,無論多么精美的鑲嵌著寶石的頂簪,也不如他的長久陪伴。 圖|梅嶼堂 文|梅嶼堂 排版|梅嶼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