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讀過古今中外很多優(yōu)美的詩歌和散文,也臨摹過很多書法名人的草書,但最令我敬佩的還是偉人毛澤東的詩詞和獨特的毛體草書。這也許與我家鄉(xiāng)古藺有關(guān),那里是當年紅軍長征經(jīng)過的地方。紅軍四渡赤水之一的太平渡口仍矗立著一柱狀如火炬的紀念碑。太平鎮(zhèn)的木板房里,紅軍將領(lǐng)們當年用過的馬燈在夜里仿佛仍然在閃爍,照亮著戰(zhàn)士們的行程。 1923年4月,毛澤東從長沙調(diào)到上海工作,6月到廣州出席了黨的三大。大會決定同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9月,他從廣州回長沙。11月,妻子楊開慧生下次子毛岸青。12月上級通知他回上海,再轉(zhuǎn)廣州,準備參加國民黨一大。此時楊開慧正在娘家坐月子,因此他們難舍難分。但為了革命工作的需要,他們還是毅然分別。于是他寫了這首詞贈給愛妻楊開慧: 賀新郎.贈楊開慧 揮手從茲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訴。眼角眉毛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知誤會前番書語。過眼滔滔云共霧,算人間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今朝霧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凄清如許。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憑割斷愁絲恨縷。要使昆侖崩絕壁,又恰像臺風掃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1925年秋,毛澤東離開故鄉(xiāng)韶山,去廣州主持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的途中,途經(jīng)長沙。重游橘子洲頭時寫下了《沁園春 長沙》。作者面對湘江上美麗動人的自然秋景,聯(lián)想起當時的革命形勢,抒發(fā)了對國家命運的感概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tǒng)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 沁園春 長沙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繑y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菩薩蠻.黃鶴樓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魚莽蒼蒼,龜蛇鎖大江。黃鶴知何去?剩有游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guān)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最后一句"蒼山如海,殘陽如血",充分展示了詩人的想像力,具有油畫般的審美價值,雄奇悲壯,氣勢如虹。 1935年8月,毛澤東在粉碎了張國燾分裂紅軍的路線后,率紅一方面軍繼續(xù)向陜北根據(jù)地挺進。9月中旬攻克天險臘子口,奇跡般越過岷山草地,進入甘肅南部。10月7日,紅軍在寧夏六盤山的青石嘴又擊敗了前來堵截的敵騎兵團,掃清了障礙,擺脫了追敵,翻越了六盤山。六盤山是紅軍到達陜北前的最后一座高山,詩人眺望遠方,寫下了登上六盤山所見到的北國清秋景色,表達了北上抗日的堅強意志。 清平樂.六盤山 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1935年10月,紅軍歷經(jīng)11個省,行軍二萬五千里,終于到達陜北革命根據(jù)地。回顧長征一年來所戰(zhàn)勝的無數(shù)艱難險阻,毛澤東滿懷喜悅的戰(zhàn)斗豪情,寫下了著名的七言律詩《七律.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這里的五嶺是指大廋嶺,騎山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烏蒙山在貴州西部與云南東北部的交界處,北臨金沙江,山勢陡峭,奔騰磅礴。大渡橋是指四川瀘定縣大渡河上的瀘定橋,是用十三根鐵索組成的橋。楊成武將軍在晚年講述當年22勇士時說到,當年飛奪瀘定橋后因忙于戰(zhàn)斗,22勇士姓名有一些都來不及登記,后來基本上都犧牲在長征路上。紅軍成功渡過大渡河,粉碎了蔣介石南追北堵,欲借大渡河天險將紅軍變成第二個石達開的美夢。這首詩展示了"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的精神內(nèi)涵。 文 | 魏新 圖 | 網(wǎng)絡(luò) “ | 
|  | 
來自: 古藺同鄉(xiāng)會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