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書很重要,那讀書為什么重要呢?因此從古至今能夠成就事業(yè)的人,基本上沒有不讀書的。趙匡胤和李煜向來被對比,前者是一個武將,后者是以為詩人。實際上,趙匡胤雖然以武功聞名于世,他也是很愛讀書的。趙匡胤還在柴榮手下做事的時候,每次行軍打仗都會帶著一大車箱子,有人向柴榮舉報趙匡胤中飽私囊。結(jié)果打開趙匡胤的箱子,柴榮發(fā)現(xiàn)都是書籍。柴榮哈哈大笑說,大將沖鋒陷陣讀書有什么用?趙匡胤回答,當年東吳名將呂蒙讀書之后才得到重用,怎么能說軍人讀書就沒有用呢?趙匡胤尚且如此,普通人有什么理由不讀書呢?實際上,很多文人都把讀書的好處寫在了古詩詞里面,今天就來一起欣賞。
勸學詩作者:朱熹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朱熹是繼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集大成者,無論是表揚還是貶低,他都是中國思想史上沒有辦法繞過去的人物。他的這首詩寫于公元1196年,此時朱熹正在雙林寺側(cè)的武夷堂講學。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人生易老,學問難成,所以必須愛惜光陰。沒等池塘生春草的夢中醒來,階前的梧桐樹葉已經(jīng)在秋風中沙沙作響。全詩通過青春易逝、季節(jié)變換迅速來描寫時光轉(zhuǎn)瞬即逝,告誡年輕人應(yīng)該珍惜時間。尤其是第一句告訴后人,想要有所成就就必須努力刻苦學習,這首詩是朱熹講學時候所作,必然是對自己的學生說的。
冬夜讀書示子聿作者:陸游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是中國文學史上寫詩最多的詩人,保存到今天的將近一萬首。這首詩是詩人陸游寫給小兒子陸聿的,希望他能夠明白讀書的道理。詩的前兩句總結(jié)了古人做學問的艱難,指出做學問沒有捷徑——要從年輕的時候培養(yǎng)好良好的學習習慣,打好扎實基礎(chǔ)。后兩句在前兩句的基礎(chǔ)上更進一步——書本知識是前人實踐經(jīng)驗的總結(jié),僅僅讀書好不行,要“親身躬行”。一個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踐經(jīng)驗的人,才能稱得上是有學問的人。而有學問的人,才能成為棟梁之才。
白鹿洞作者:王貞白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刻苦讀書不知不覺已經(jīng)到了暮春時節(jié),一寸光陰就像一寸金子那樣珍貴。如果不是道人和我開玩笑,我還在追尋周公孔子的腳步。詩中“一寸光陰一寸金”是千古流傳的至理名言。不管時代怎么變遷,學習知識沒有捷徑,只能一點一點的累積,想要有成績,就要十分珍惜時間。
勸學作者:孟郊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石頭只有通過擊打才能迸出火花,不擊打連煙也不會冒。人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掌握知識;如果不學習,知識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任何事情必須自己去實踐,別人的知識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就應(yīng)該刻苦努力,一個人難道能永遠是少年?我們每天面的浩瀚的信息,但只有那些你真正掌握的才是屬于你自己的,你在實際生活中用到的才是真正屬于你的。掌握知識,讓自己生活的更好,擺脫未啟蒙的少年狀態(tài),才是讀書的最大好處。 媒體來源:超哥愛侃球V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