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文博 河北省石家莊市中醫(yī)院 香豉(淡豆豉) 香豉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種子的發(fā)酵加工品,(以(黑色為優(yōu))大豆與桑葉、青蒿的煎液蒸透后發(fā)酵而成。) 性味歸經(jīng):涼;苦、辛;歸肺、胃經(jīng)。功能主治:解表,除煩,宣發(fā)郁熱。用于感冒、寒熱頭痛,煩躁胸悶,虛煩不眠。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或入丸劑。外用:適量,搗敷;或炒焦研末調(diào)敷。 禁忌:胃虛易嘔者慎服。 香豉(淡豆豉)與經(jīng)方6首介紹 1.梔子豉湯 組成服法:梔子9克(劈),香豉4克(綿裹)。以水400毫升,先煮梔子,得250毫升,納鼓煮取150毫升,去滓,分為二服,溫進一服,得吐,止后服。 功能主治:清熱除煩。治發(fā)汗吐下后,余熱郁于胸膈,身熱懊憹,虛煩不得眠,胸脘痞悶,按之軟而不痛,嘈雜似饑,但不欲食,舌質(zhì)紅,苔微黃,脈數(shù)。 備注:方中梔子味苦性寒,泄熱除煩,降中有宣;香豉體輕氣寒,升散調(diào)中,宜中有降。二藥相合,共奏清熱除煩之功。 2.梔子甘草豉湯 組成服法:梔子9克(劈),甘草6克(炙),香鼓4克(綿裹)。以水400毫升,先煮梔子甘草,取200毫升,納豉,煮取150毫升,去滓,分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功能主治:治梔子豉湯證,兼見少氣者。 3.梔子生姜豉湯 組成服法:梔子9克(劈),生姜15克, 香鼓4克(綿裹)。以水400毫升,先煮梔子、生姜,取200毫升,納豉,煮取150毫升,去滓,分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功能主治:治梔子鼓湯證兼見嘔吐者。 4.枳實梔子豉湯 組成服法:枳實6克(炙),梔子3克(擘),豉9克(綿裹)。上藥三味,以清漿水700毫升,空煮取400毫升,納枳實、梔子,煮取200毫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分二次溫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納大黃2~3克。 功能主治:治大病愈后勞復(fù)者。 5.梔子大黃湯 組成服法:梔子9克, 大黃3克 ,枳實12克 ,豆豉10克。上四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三次溫服。 功能主治:治酒黃疸,心中懊憹或熱痛。 6.瓜蒂散 組成服法:瓜蒂一份(熬黃),赤小豆一份,上二味,各別搗篩,為散和勻。每服3克,以香豉9克,用熱湯700毫升,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溫頓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 功能主治:涌吐痰食。治痰涎宿食填塞上脘,胸中痞硬,煩懊不安,氣上沖咽喉不得息,舌苔厚膩,寸脈微浮者。 注意素體血虛及出血患者忌服。 備注:方中瓜蒂味苦性升而善吐;赤小豆味苦酸,與瓜蒂配合,有酸苦涌吐之功;香豉輕清宜泄,煎汁送服,以增強涌吐的作用。本方藥性較峻,宜從小劑量開始,不吐,逐漸加量,中病即止,不可過劑。 |
|
|
來自: 呵呵8909 > 《經(jīng)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