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逸明 云帆詩友會 2017-03-12 00:01 作者簡介 楊逸明,1948年8月生于上海,祖籍江蘇無錫。上海師范大學(xué)中文系畢業(yè)。當(dāng)過工人、教師、干部。第二屆和第三屆中華詩詞學(xué)會副會長?,F(xiàn)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華詩詞學(xué)會顧問、上海詩詞學(xué)會副會長、《上海詩詞》主編。已出版詩集《飛瀑集》、《新風(fēng)集·楊逸明卷》、《古韻新風(fēng)·楊逸明作品集》、《路石集·楊逸明卷》等。 我們讀古人的詩,總覺得作者是活的。我們讀很多今人的詩,反而覺得作者是死的。 古人能原創(chuàng)首創(chuàng)新創(chuàng)獨創(chuàng),今人卻往往拾人牙慧人云亦云亦步亦趨。 辛棄疾說:“恨不躍身千載上,趁古人未說吾先說?!?/span> 為什么?因為古人說過了,我就不能也不必再重復(fù)說了。而當(dāng)代很多詩人,卻是“幸得生于千載后,趁古人說過吾重說?!?/span>蕭子顯在《南齊書·文學(xué)傳論》里很不滿意詩歌“緝事比類……或全借古語,用申今情”。但我覺得借古語申今情還不算什么壞事,很多人借古語申古情,甚至借古語還申不出情,毫無靈氣生氣,還真不像活人寫的哩! 袁枚說:“詩雖新,似舊才佳?!?/span> 紅樓夢寶黛初會,黛玉一見寶玉,便大吃一驚,覺得好生奇怪,倒象是哪里見過,何等眼熟。 寶玉說出初見黛玉的印象是:“雖沒見過,卻看著面善,恍若是遠別重逢一般。” 好詩也是如此,既有似曾相識之感,又朦朦朧朧想不起在何處見過。 又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因為人人心中所有; 陌生,是因為人人筆下所無。 熟悉,才會有親切感; 陌生,才會有新鮮感。 非如此不會動心。 詩人無非就是從字典里取出若干個字,找到一種新的排列方式,讓人看了感到新鮮甚至驚奇,感動并且珍愛。如此而已。一樣的碳元素,改變一下分子的排列方式,就成了“同素異型體”:一成石墨,普通;一成鉆石,名貴。“不可隨處小便”,同樣幾個字,換個形式排列,就成了“小處不可隨便”,意境不是一個檔次。一樣是《春曉》二十個字,排列方式換成:“落花眠不知,曉覺春多少。風(fēng)雨夜聞聲,來啼處處鳥?!彪m然合平仄,也押韻,比起原詩來還不失粘,鉆石卻成了石墨。從幾千個漢字里找出二十個、二十八個、四十個、五十六個,排列組合一下,有的成了廢話,有的卻成了好詩。你說神奇不? 以上三點,值得當(dāng)代詩詞創(chuàng)作者三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