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登陜西省最高峰太白山,究竟是怎樣一種體驗?

 與春天同行 2021-11-30
文章圖片1

太白山,是號稱中華龍脈的山脈——秦嶺的最高峰。

它不僅是陜西省的第一高峰,也是中國大陸上青藏高原以東地區(qū)的第一高峰。

聽說這座山是極其險峻的,連大詩人李白都曾被它所震撼:

“西當(dāng)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說是只有鳥才能飛過太白山,那這山得有多險???

所以,對于任何一個熱愛戶外爬山的人來說,太白山都是難以拒絕的。

多年來,我也一直期待著有朝一日能登上此山之巔。

文章圖片2

一、尋找秦嶺深處的太白山

說到太白山,就不得不提秦嶺了。

記得第一次聽說秦嶺,還是很小的時候在一個親戚家看照片。

只記得那是一張滿是綠樹的照片,親戚說是開車路過秦嶺時拍的。

看那照片上那么多的樹,想必是一座風(fēng)景挺美的山。

但后來才知道,原來秦嶺是一條很長的山脈,并且還被人們劃定為中國南北地區(qū)的分界。

文章圖片3

而提到秦嶺,首先就不得不提它的險了。

據(jù)說以險著稱的西岳華山,正是秦嶺的余脈。我想華山不過是個余脈,都已經(jīng)那么險了,那位于秦嶺核心地帶的主峰太白山豈不是更險?

而且挺奇怪的,為什么作為余脈的華山知名度遠(yuǎn)遠(yuǎn)高于太白山呢?后來我想了想,應(yīng)該是太白山太高了。

太白山最高點——拔仙臺,海拔達(dá)到3771米,是華山的近1.7倍,古代很少有人能抵達(dá),所以便沒那么出名了,所以太白山一定更險。

文章圖片4

實際上自古以來,秦嶺一直也以險著稱。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或許是對秦嶺之險最著名的描寫了。

而這條山脈因其險要,也極大影響了中國古代歷史進(jìn)程。

漢高祖劉邦曾采用韓信之計,利用秦嶺的險要上演了著名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還有人說,諸葛亮當(dāng)年數(shù)次北伐失敗,不是敗給司馬懿,而是敗給了秦嶺的險,并最終隕落于秦嶺山下。

文章圖片5

秦嶺除了險之外,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這里孕育出的遠(yuǎn)古文明了。

據(jù)說中國歷史上比較重要的幾個王朝——西周、漢朝、秦朝、唐朝都倚靠著秦嶺發(fā)展,所以秦嶺也被稱為中華龍脈。

太白山下的寶雞,據(jù)說是西周和秦國的發(fā)源地。《封神榜》里面提到的西岐,實際就是當(dāng)今寶雞市的岐山縣。

因為寶雞曾為周人祖先故土,所以這里的青銅器也是非常著名的。據(jù)說目前為止發(fā)現(xiàn)“中國”二字最早的出處,便是在一件寶雞出土的青銅器上。

這倒是一些十分有趣的事情,我想值得一看。

文章圖片6

所以,大秦嶺究竟有著怎樣的險?要是能去親身領(lǐng)略一番便好了。一來這崇山峻嶺的風(fēng)景定是不錯的,二來可以懷古下那些遙遠(yuǎn)的故事。

于是,在一個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一個朋友問要不要去爬太白山,我便當(dāng)即決定出發(fā)了。

文章圖片7

太白山目前已經(jīng)旅游開發(fā),現(xiàn)在可以班車 纜車直接奔到山頂附近。

不過嘛,我始終感覺不坐車、全程爬上去才有樂趣。

于是便和朋友約好了全程徒步登山。預(yù)計3~4天徒步,從山底到山頂爬升約2700米海拔。

咨詢了一下之前去過的朋友,聽說爬太白山的半山上是有客棧,本想著輕裝上陣可以輕松玩一玩。

但朋友又說怕我們走慢了走不到客棧,又說山上客棧的被子不干凈,堅持要背帳篷重裝上去。

文章圖片8

很久都沒有重裝徒步了,這次行程必將是一次巨大的體能挑戰(zhàn)。對于此次挑戰(zhàn)有不少期待,但也有很多擔(dān)憂,萬一走不動了怎么辦?

朋友說出發(fā)前要多練練負(fù)重爬升,沒事背個大包爬爬樓。事后證明這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不是提前進(jìn)行了不少的體能鍛煉,不敢想象在這段虐暴的旅途中將經(jīng)歷什么……

文章圖片9

二、挑戰(zhàn)秦嶺,出發(fā)!

終于,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踏上了去西安的行程。從西安到太白山還要3個多小時的行程,第一天基本上就在坐車中度過。沿途居然還路過了華山,紀(jì)念一下。

文章圖片10

第一天晚上夜宿太白山下的一個小村子。很久都沒住過這種大通鋪了,但晚上睡了個挺好的覺,為第二天的行程打好了基礎(chǔ)。之前體驗過沒睡好覺第二天爬山的后果,那叫一個痛苦。

為了盡可能減輕負(fù)重,我朋友商量好了蹭他的帳篷和睡墊,自己只帶了睡袋。但加上單反、三腳架、長焦鏡頭、大容量充電寶、防寒衣物還有各種食物,臨出發(fā)前稱了稱包也有足足16公斤重。

文章圖片11

后來補(bǔ)充了一些水,朋友又把做飯的鍋和一大盒雞蛋、一把干面和若干方便面給我背了……最終重量差不多20公斤了……盡管練習(xí)了很久的負(fù)重運動,但那包一上身感覺還是挺難受。

根據(jù)我們的行前計劃,今天一天就要完成20公里的登山,一直干到最高峰拔仙臺扎營。而后來證明,尤其是我,也太高估自己的能力了……

文章圖片12

早上七點,終于要出發(fā)了。起點是在一個小木屋旁邊,海拔大概1200米。此刻已經(jīng)身處秦嶺腹地的山腳下,所以有點小興奮。

文章圖片13

剛一開始,就發(fā)現(xiàn)一些被碎石覆蓋的路,我猜是下雨后的山體滑坡造成的。想一想要碰上下雨,登山還是挺危險的,好在今天是個大晴天。

文章圖片14

開始幾公里的路段比較平緩,挺好走的。只是我怕熱穿的短袖,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很容易被兩邊的植物割得肉痛,還是穿長袖比較好。

文章圖片15

還有一點煩人的是這段路要多次涉水過小河,稍不注意就會打濕鞋。一個朋友告訴我說這段路來來回回會過十幾次水,聽著有些崩潰。

不過還好這次出來特意買一了一雙新的登山鞋,加之沒有遇上下雨天,所以最終比較安全地完成了這十幾次涉水。

文章圖片16

在這些雜草中行進(jìn),額,雜草路走起來還是挺麻煩的。

文章圖片17

又一次過河。

文章圖片18

路邊的山澗,雖說不上絕美,但能全身心投入在這大自然中,感覺很愜意。

文章圖片19

早上九點,已行走2個多小時了,同伴們決定停下來休息會。趕緊把香蕉消滅掉,可不能再背了。

文章圖片20

短暫的休息后,繼續(xù)前行,又涉了好幾次水。

文章圖片21

再來看看我們過河的精彩瞬間。

文章圖片22

然后,我發(fā)現(xiàn)了一塊紅石。記得以前看介紹說這是種紅色的藻類植物,只在空氣清新的高海拔地區(qū)才有,記得川西高原有很多,但沒想到這太白山下也有。

文章圖片23

接下來,路越來越陡,爬升開始變得明顯了。之前的路過整體感覺都比較輕松,雖然背的東西不少,但自身狀態(tài)感覺還蠻好的。

文章圖片24

而逐漸的,我發(fā)現(xiàn)右腿右側(cè)膝蓋開始不舒服了。上次爬黃山的時候弄傷過那個位置,但都過了好幾個月,今天沒走幾步路又開始疼,這下是舊傷復(fù)發(fā)了么?

那個位置一疼起來右腿膝蓋就完全沒法彎曲,只有靠左腿走路。完了……我想,接下來的行程肯定會無比辛苦。

不出所料,逐漸的,我就成了墊底那個人,全程走在隊伍的最后……

文章圖片25

三、艱苦的重裝登山

隨著爬升的不斷提高,視野逐漸變得開闊起來。

路邊出現(xiàn)一塊石峰,我感覺是不是快到山頂了?

文章圖片26

此時樹木變矮了,林子也沒有那么密了,路似乎也平緩一些了。

文章圖片27

接下來穿過一段低矮的竹林,我感覺似乎勝利在望。

看到這竹子我想起秦嶺不是也盛產(chǎn)大熊貓么,會不會遇到一只熊貓呢?

文章圖片28

發(fā)覺這段竹林爬升有點陡,忍不住停下來歇一歇,此時身體已經(jīng)很不舒服了。

文章圖片29

從這片葉子上看,秦嶺的秋天已經(jīng)到了。

文章圖片30

下午一點,大家決定停下來吃午飯。然后我問同伴們走了多遠(yuǎn)了?得到的回答是目前為止走了6公里多……

什么?走路6個小時了才6公里都???簡直不敢相信,今天時間已經(jīng)過半,而我們才走1/4的路程??

我覺得不是1個小時就能走5公里么?我的速度怎么怎么會是1個小時1公里???

文章圖片31

午飯之后,我渾身疼痛想再休息會兒,但同伴們都決定立刻動身了,沒辦法只有跟上,艱苦前行,并成為一個孤獨的登山者。

文章圖片32

約莫又走了一個小時,下午2點,終于見到一個人類建筑了——一座小寺廟,海拔2700米左右。此時可以松口氣了,沒想到今天已經(jīng)爬升了近1500米。

但回頭一想,離最高峰拔仙臺還有近1100米的海拔落差……而且看看距離,今天才走了7.6公里,路程才剛剛過1/3……

文章圖片33

崩潰,簡直要崩潰了,現(xiàn)在不僅膝蓋疼得不行,肩膀也很疼。

不過這個小廟周圍的風(fēng)景到是挺不錯的。

首先是大秦嶺綿延的山脈,據(jù)說這還是個看云海日出不錯的地方:

文章圖片34

并且太白山一帶的秋色已迎來最佳:

文章圖片35

小寺廟很小,只有一間房,沒有人住,不過里面還放了一些被子的,估計是供路人用的吧:

文章圖片36

天啦,對面的山好高好壯闊,而我們的目的地是最高峰拔仙臺,這意味著我們還有好高的山要爬,有好長的路要走……

此刻感覺已經(jīng)太累了,按照1小時1公里的行進(jìn)速度,今天根本不可能到達(dá)拔仙臺,我感覺今天簡直就該停下來扎營了。

但朋友說還沒達(dá)到扎營地,必須繼續(xù)前進(jìn)。沒辦法,只有忍著渾身的疼痛繼續(xù)走了。

文章圖片37

接下來是在山腰上的一段五彩灌木叢中橫切,雖然景色挺美,但樹枝很多刺兒,會扎得身上疼。

文章圖片38

這段橫切路很令人崩潰的是要反反復(fù)復(fù)上坡下坡,上坡下坡,沿途還有經(jīng)經(jīng)過很多碎石……由于我右腿膝蓋受傷無法彎曲,走下坡路特別難受……

文章圖片39

視頻記錄下這段非人的艱苦碎石路:

此刻我已經(jīng)落在了隊伍最后,前面走的快的幾個同伴完全不見了身影,只是偶爾吼兩聲確保人還在。

每次前面的隊伍停下等我們后面的,就可以休息好長時間,而我們追上了他們又得繼續(xù)趕路沒有時間休息,越走越崩潰。

文章圖片40

好在另一個同伴走的也不太快,他說好多年都沒出來徒步了,體力不如從前。

慶幸,我并不是唯一一個跟不上第一梯隊的,所以沒那么著急去追前方隊伍,否則必走得更加痛苦。

文章圖片41

不行了,此刻必須停下休息會兒,順便欣賞下風(fēng)景……

文章圖片42

幾分鐘停留后再次繼續(xù),繼續(xù)今天最艱難的一段行程,數(shù)次反反反復(fù)復(fù)上下陡坡,好些地方還得手腳并用。

文章圖片43

對面那座山好高好陡,今天不會要爬吧?結(jié)果接下來果然要爬這段大陡坡。

文章圖片44

又走了好一會兒,終于抵達(dá)大陡坡了。爬了一段,回望下走過的路。

文章圖片45

再仰望下那無盡的坡,感覺沒完沒了了,怎么爬也爬不完,太讓人絕望了,姑且也叫他絕望坡吧……

文章圖片46

此時天色已晚,太陽快落山了,爬走夜路,我盡力加快速度,探索著各種新的走路姿勢以減輕膝蓋負(fù)擔(dān)。

文章圖片47

回望下同樣在艱難爬升的同伴。

文章圖片48

終于……經(jīng)歷了近1個小時,爬完這段大陡坡了,進(jìn)入了一段非常漂亮的冷杉森林,深深松了口氣。

文章圖片49

此時天色已經(jīng)黑了,右腿膝蓋是一點都不能彎曲走路了,但不知道還有多久才能到大文公廟,一想到這就很絕望。

文章圖片50

不過此時太陽落山的方向出現(xiàn)了幾束光,落在前方的群山上顯得神秘而美麗。雖然已經(jīng)很累了,也忍不住要停下來看看。

而前方這一片山脈,就是秦嶺海拔最高的一段山脈了。原來秦嶺的深處的風(fēng)景是這樣的。那起伏的山尖,還真的挺像龍脊呢。能看到此景,也算了卻了一樁心愿。

文章圖片51

這里有一塊很平的草壩子,周圍風(fēng)景十分不錯,我想要是能在這里呆坐一天必是很好的體驗。

文章圖片52

結(jié)果往前沒走幾步,我竟發(fā)現(xiàn)伙伴們扎營了,今天不走了。謝天謝地?。〗K于可以休息了,肩膀感覺已經(jīng)撕裂般地疼痛,此刻想趕快躺下。

文章圖片53

今天扎營的地方在一個小破廟旁邊,海拔2800米左右。今天一共走了10公里……居然才走了10公里??

我感覺已經(jīng)快散架了,沒想到才走了10公里……此刻我才明白,應(yīng)該對重裝徒步抱有更強(qiáng)的敬畏之心。

文章圖片54

搭好帳篷后,我躺了會,感覺緩過來了便想看看周圍風(fēng)景。

今天扎營的地方,這塊巨石下有個小水管引出了山泉水,看來有不少人都在這里扎過營:

文章圖片55

遠(yuǎn)處的高山被云層包裹,太白山最高峰拔仙臺就藏在里面,如果沒有云層是可以看到的:

文章圖片56

日落前的最后一束光:

文章圖片57

北面方向居然還能看到云海,令人意外:

文章圖片58

今天累得不行,加之荒山野嶺的手機(jī)也沒有信號,晚上早早的我便睡去。

雖然已是初秋季節(jié),但天氣沒有我想的那么冷,帶的羽絨睡袋窩著到下半夜熱得不行。

不過這一夜大風(fēng)呼呼地吹,有點嚇人,半夜醒了很多次。

文章圖片59

四、極致的秋色

晚上撒了幾顆雨點,我很擔(dān)心第二天雨下大了第二天爬山就慘了,但幸運的是第二天居然遇上個大晴天。雖然太白頂依舊被云霧籠罩,但天是湛藍(lán)湛藍(lán)的。

文章圖片60

吃完早餐又該出發(fā)了,昨晚躺了近10個小時,所以今天體力恢復(fù)了不少,膝蓋和肩膀感覺沒有昨天那么疼了。

今天的路一開始就是一段爬升,先是路過一段灌木叢然后又是一片冷杉林。不得不感嘆秦嶺的冷杉林真是非常滴漂亮。

文章圖片61

接下來要橫切過一段極其難走的山腰路段,全程碎石,并昨晚下了點雨,路上有點濕,我很擔(dān)心走失誤了發(fā)生滑墜,所以走得格外慢,大氣都不敢出,也不敢拍照。

我在想雨果遇上下雨天,這種路怕是根本沒辦法走,真是慶幸今天是個大晴天了。

文章圖片62

最終,經(jīng)歷了近一個小時的艱苦奮戰(zhàn),走完了這一段可能是今天最艱難的路。然后撥云見霧,又看到了遠(yuǎn)處的云海。

文章圖片63

發(fā)現(xiàn)一處山坳口,下面是萬丈懸崖,望一望就腿軟,所以不敢靠太過去了,但對面的山很壯觀。

文章圖片64

走到了一處開闊地,此處風(fēng)景甚好。

文章圖片65

對面山體非常陡峭,目測谷底到山頂?shù)暮0温洳钪辽偕锨住4丝涛也鸥杏X到這太白山山體真是壯觀,不愧為中國大陸東部第一高峰。

文章圖片66

我還注意到對面山頂?shù)臉淞忠呀?jīng)是金黃色了,看起來好高好遠(yuǎn),今天會走到那里去嗎?若能走到那里真是不可思議。

文章圖片67

好了,接下來沿著山腰繼續(xù)爬升。特別的是,我注意到這里生長了一片密集的高山杜鵑,想必五六月份來這里,會看到杜鵑盛開的美景。

文章圖片68

喔,接下來又遇到一個小房子,海拔終于突破3000米了。而從這里開始,植被出現(xiàn)了明顯的變化。海拔更高處的樹,幾乎只剩下綠色的冷杉和黃色的紅杉了。

文章圖片69

在此紀(jì)念一下。

文章圖片70

馬上就要進(jìn)入紅杉林了,心中無比興奮?,F(xiàn)在是觀賞紅杉的最佳季節(jié),漫山遍野的紅杉都黃了。

文章圖片71

回望下今天翻過的第一座山峰,不容易啊,還是挺長的一段路。

文章圖片72

為了好好欣賞著美景,我和一個同伴放慢了速度,一路拍照式前進(jìn)。

文章圖片73

雖然爬升的路依舊很陡,但此時因景太美,竟倦意全無。

文章圖片74

又翻過一片山,對面滿山遍野的紅杉引入眼簾,漂亮!??!

文章圖片75

感受下這片超大的紅杉林。

文章圖片76

接下來半天的路,就是在這篇無盡的紅杉林中行進(jìn),如履畫中。

本來昨天說要趕到山頂附近露營的,我想若是那樣,就會趕夜路,錯過這片超美的紅杉林,還是白天走比較好。

文章圖片77

這段路沿途會路過很多碎石路段,據(jù)說這些大量的碎石就是秦嶺著名的第四紀(jì)冰川遺跡。

文章圖片78

慶幸的是這段路大部分是沿著山腰橫切,沒有什么爬升,所以可以相對輕松地賞景。

文章圖片79

沉浸在這太白山的秋色中,是不是很爽呢?

文章圖片80

時而是金黃的樹林、時而是險峻的山巒……隨手一拍都是風(fēng)景。

文章圖片81

經(jīng)過一段石頭特別大的路段,要翻過去還挺費勁的,得十分小心,一旦失誤摔一跤后果不堪設(shè)想。

文章圖片82

拍一拍同伴穿過巨石路段:

文章圖片83

我也來一個:

文章圖片84

走到石頭海的中間,俯視下這片峽谷,壯觀!

文章圖片85

再仰望下石海上面,大自然的力量!

文章圖片86

喔,好不容易通過這片石海,紀(jì)念下!

文章圖片87

但發(fā)現(xiàn)這是石海也沒完沒了,過一段路出現(xiàn)一次,過一段路出現(xiàn)一次,和昨天的涉水過河一樣……

文章圖片88

又過一次石海,此時體力又開始逐漸不支。

噫吁嚱,危乎高哉……果然是“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回想一下前天自信滿滿的一天沖頂計劃,才感覺認(rèn)清自己是多么重要啊。

堅持不了就要放棄,千萬不能追求超出自己能力范圍以外的東西。

文章圖片89

不知不覺,一上午的時間就過去了,最后一段云海配落葉松的風(fēng)景,結(jié)束了這段最美旅行。雖然還沒有抵達(dá)最高峰,但這段秋天之旅已讓我感覺不虛此行。

文章圖片90

五、登頂最高峰

再往上走,密集的紅杉林也逐漸消失了,光禿禿的山脊露了出來,感覺離勝利已經(jīng)不遠(yuǎn)了。

文章圖片91

地圖顯示離下一個驛站大文公廟只有1公里的距離了。但考慮到這一路走來的速度是1小時只能走1公里,所以不敢掉以輕心,還得繼續(xù)掙扎前行。

文章圖片92

太白山的維度還是比較靠北,所以雖然海拔不到4000米,但山頂上很少有植被,幾乎全是碎石,沒啥特別美的風(fēng)景。

文章圖片93

回望下上午走過的路,看來最美的風(fēng)景感覺是在海拔3000米左右地帶。

文章圖片94

曙光之路!沖上這個坡就到大文公廟了,我要好好休息下。

文章圖片95

終于,終于到大文公廟了。本來說昨天下午3點到這里的,結(jié)果今天下午2點才到……

早到的同伴們已準(zhǔn)備好熱水。此刻真感覺熱水是個好東西啊,喝完一罐熱水,感覺狀態(tài)恢復(fù)了不少。

文章圖片96

大文公廟據(jù)說是看太白山云海比較經(jīng)典的位置,來看看這里的云海如何吧。

文章圖片97

本來,本來我想好好休息下再出發(fā),畢竟都到大文公廟了,登頂也不遠(yuǎn)了。

結(jié)果,沒多久早到的同伴們就催促著抓緊時間快出發(fā),這節(jié)奏太虐了……無奈又匆匆啟程了,渾身又開始疼痛難受。

文章圖片98

從文公廟到拔仙臺只有3.5公里左右路程,但由于體力逐漸不支,這3.5公里我卻感覺無比漫長。

過了文公廟立馬就又來一段大爬坡,那無盡的亂石路籠罩在霧氣,讓我的內(nèi)心時刻掙扎。

文章圖片99

一路上看到有返回的游人,我不斷地問他們大爺海還有多遠(yuǎn)?幾乎每一個人的回答都是:還有很遠(yuǎn)……這是個令人崩潰的回答。

文章圖片100

過了好漢坡,又迎來了漫長的橫切路段,天空中飄著像霧像雨又像風(fēng)的東西,怕弄濕相機(jī)就沒怎么拍照了。

文章圖片101
文章圖片102

不知又走了多久,又遇到一個路人問大爺海還要走多遠(yuǎn)?他說還有一個小時,我又崩潰了,之前遇到一個人不是說還有一個小時嗎,怎么走了這么久還要一個小時???

文章圖片103

算了,歇會兒,看看周圍云來霧去的景色,這里怪石倒是蠻多的。

文章圖片104
文章圖片105
文章圖片106

看到這無盡的路,此刻已經(jīng)六神無主了,我不想再看什么云海日出、也不想再看什么星空,只想走到營地趕緊休息。

文章圖片107

終于,又走了一會兒看到前方有房子了,那必定是大爺海的驛站,終于要到大爺海了。

但……又要下一個大坡,再上一個大坡,才能到大爺海。

文章圖片108

然后,終于,大爺海到了。這是太白山最著名的冰川湖泊,位于最高峰拔仙臺的下面。再往上100多米海拔,就到拔仙臺了。

文章圖片109

大爺海到此一游。

文章圖片110

在大爺海休息了一會兒,我便和同伴商量,把行囊放下,輕裝上到拔仙臺看看,然后再回來大爺海扎營。

扔掉那一大包東西,終于感覺解放了。上到拔仙臺的路全是亂石堆,感覺非常不好走。

文章圖片111

云霧散開了一些,來看看最后沖頂?shù)穆啡绾危?/span>

文章圖片112
文章圖片113

約莫半個小時,終于走上了山頂平臺。

那云霧中若影若現(xiàn)的石頭房子,就是秦嶺最高點拔仙臺了。

文章圖片114

最后10米,沖刺!

文章圖片115

終于!終于??!終于!?。?/span>

在傍晚時分,我們到了,拔仙臺,海拔3767米。

這里是秦嶺最高峰、陜西省最高峰、中國大部東部最高峰,傳說中姜子牙封神的地方!

此時若不吟詩一首更待何時?

《登太白峰》:作者,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

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guān)。

愿乘泠風(fēng)去,直出浮云間。

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

一別武功去,何時復(fù)更還。

文章圖片116

雖然今天天氣不太好,但總算實現(xiàn)了登頂秦嶺最高峰的愿望。

偶爾有那么一瞬間,云散開了些,讓我瞥見了一些拔仙臺周圍的風(fēng)景,此行感覺已經(jīng)沒有什么遺憾了。

文章圖片117
文章圖片118

回到營地后,不久開始下雨。而這雨一下就下了好幾天都沒停,本來計劃在山頂再玩一天的,無奈翌日清晨我們選擇了撤退。

那一晚一早,朋友悠閑地煮著火鍋、煎著雞蛋,我很驚詫他體力怎么那么好,此時我哪怕是去打一袋水都感覺肩膀要斷了,更別提做飯。

好在終于把雞蛋和火腿總算消滅掉了,明天可以少背一些東西。

文章圖片119

第二天由于持續(xù)的下雨,我們不得不冒雨下撤,褲子和鞋子也完全濕透了。但這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若是這雨早一天下,我們不知得有多狼狽。

從大爺海走到太白山纜車站還有7公里路程,雖說大部分路段都是下山,但前兩天體力過度透支還是走得艱難,我一路沒再拍照,難得朋友留下了一張照片紀(jì)念。

文章圖片120

也正是因為下了雨,在纜車上看到山上出現(xiàn)了很多超大的瀑布。山下的蓮花山瀑布,也因為下雨水量大增變得異常壯觀。

不過因為天氣原因,都沒法拍照。最后來一張雨后如水墨畫般的太白山,此行就算正式結(jié)束了。

文章圖片121

六、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fēng)大散關(guān)

雖然太白山是秦嶺最高峰,但秦嶺之大,單去一個太白山很難說深度領(lǐng)略了秦嶺。

所以我想,好不容易來一次,應(yīng)該再去一些可以感受秦嶺風(fēng)光的地方。

但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去哪兒比較好呢?此時,一首詩提醒了我: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fēng)大散關(guān)……

陸游詩中所提到的大散關(guān),不就在寶雞么。

文章圖片122

陳倉道是一條穿越秦嶺南北、從寶雞通往兵家必爭之地——漢中的路,而大散關(guān)位于陳倉道的北起點附近,所以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劉邦“暗度陳倉”、曹操西征張魯、諸葛亮北伐都曾經(jīng)過這里。如此兵家重地,此時不去更待何時?

文章圖片123

我查了查線路,大散關(guān)在寶雞市區(qū)外20公里,可以坐去鳳縣的班車路過,于是當(dāng)即決定前往懷古。

到了大散關(guān),發(fā)現(xiàn)今天居然一個游客都沒有。但也因此很不幸,因為回寶雞市區(qū)的時候,等了好久好久都沒有車。

好了,來看看這大散關(guān)究竟什么樣吧,為何會成為古代戰(zhàn)爭要道呢。

文章圖片124

首先來看看陳倉道,如今已成了陜西通往四川的川陜公路,寶成鐵路如今也是沿著陳倉道修建。

原來陳倉道是縱切秦嶺的兩段河谷組成的,北段沿清姜河,南段則沿嘉陵江。這兩條河在此把東西走向的秦嶺切斷,便有了陳倉道。

再往前不遠(yuǎn)便是嘉陵江源頭了,作為一個曾在嘉陵江邊生活過兩年的人,挺想去看看的,但這次時間不允許,只有再找機(jī)會了。

文章圖片125

進(jìn)入大散關(guān)景區(qū),居然還要爬挺高的一段山才能到大散關(guān)遺址,而且這路還挺陡。不過仔細(xì)一想嘛,高處往往才是兵家的有利位置。

后來發(fā)現(xiàn),原來曹操當(dāng)年路過大散關(guān)時,也吐槽過爬大散關(guān)很累:

晨上散關(guān)山,此道當(dāng)何難。

牛頓不起,車墮谷間……

曹操說,連牛都在這累趴下了,那更何況我。

由于剛爬過太白山,更感覺有點吃不消。登山鞋在太白山打濕了,我零時買了一雙拖鞋來爬山,結(jié)果雙腳被磨破了皮疼痛不堪……

但既然上山了,再次欣賞下秦嶺的風(fēng)光吧。首先,俯瞰下寶成鐵路和清姜河。

文章圖片126

今天又下雨了,大秦嶺煙雨朦朧,風(fēng)景真不錯。

看到這水墨風(fēng)景,我不禁想到,當(dāng)年劉邦、曹操路過這里時,是否也有心欣賞呢?

文章圖片127

然后,終于來到了古大散關(guān)遺址,不過看不出來啥遺址,只是立著一塊石碑。

文章圖片128

旁邊還有宋朝抗金名將吳玠、吳麟的塑像。據(jù)說二人曾在此一帶利用險要地勢,以數(shù)千兵力大破10萬金兵?。。?/span>

文章圖片129

好了,大散關(guān)之旅即將結(jié)束,此時該有感情地朗讀一遍陸游的《書憤》了: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fēng)大散關(guān)。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文章圖片130

七、青銅之鄉(xiāng)

除了感受秦嶺的自然風(fēng)光,人文歷史也是不可錯過的了。

寶雞作為周朝的發(fā)源地,有很多傳說。

相傳姜太公釣魚、鳳鳴岐山、姜子牙封神等都發(fā)生在寶雞。

由于曾深度迷戀《封神演義》,然后發(fā)現(xiàn)居然里面提到的西岐居然就是寶雞,所以挺好奇,想去深度領(lǐng)略下這個城市。

文章圖片131

姜太公釣魚之類的傳說多半是虛構(gòu)了,不過寶雞出土的西周時期青銅器據(jù)說是巨多,所以此地標(biāo)志性的青銅博物院是不得不去了。

文章圖片132

首先來看看鎮(zhèn)館之寶——何尊,上面因出現(xiàn)了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的“中國”二字而著名。

據(jù)說這是西周早期一個叫“何”的貴族鑄造的一件青銅酒器。很好奇古人造這件器物何用,又會在這些青銅器上寫啥。

原來,上面的文字大意是:在一次祭祀活動上,周朝君主賞賜了一個叫何的人,并提到何的父親曾輔佐周文王打江山,同時鼓勵何也好好干,因為這件事,何家人便鑄造了這件器物紀(jì)念。

那按照這個文字推測,我想這個何的父親,或許也是《封神演義》里的某位大將吧。

文章圖片133

看一看何尊的細(xì)節(jié),還是蠻多的。

文章圖片134

據(jù)說中國郵政的logo,就是以何尊上的“中”字為原型設(shè)計的。

文章圖片135

厲王胡簋(gui),比較厲害的一件器物,因為其鑄造者不是大臣而是最高統(tǒng)治者——周厲王為祭祀祖先制造的。上面銘文的大意是:我兢兢業(yè)業(yè)治理國家,希望祖先保佑。

文章圖片136

逨(lai)盤,上面寫了300多個字,記敘的又是一個叫逨的大臣回顧其家族輔佐周王朝征戰(zhàn)、治國的內(nèi)容,然后得到了周王的賞賜和肯定,所以造了這件器物作紀(jì)念。看到這些文字,便不難理解這些青銅器的作用是啥了。

文章圖片137

秦公镈,春秋時期的一件青銅樂器。上面的銘文又是一件回顧秦王族歷史,祈求平安的器物。

文章圖片138

還有很多造型奇特的青銅器,放幾張照片看看。

逨盉,據(jù)說是用來調(diào)酒的器物:

文章圖片139

商代的銅瓿,上面的紋飾很漂亮:

文章圖片140

一張詭異的臉:

文章圖片141

各種動物系列:

文章圖片142
文章圖片143
文章圖片144
文章圖片145
文章圖片146
文章圖片147
文章圖片148

最后,還有寶雞著名的法門寺,有必要去打個卡了。

法門寺因出土了大量唐代寶物,尤其是釋迦摩尼的指骨舍利而聞名。

法門寺地表建筑早已被損毀,都是后修建的,看點不多。

但旁邊的博物館,里面珍藏了幾件寶物。早有所耳聞,便想去一覽。

銀花雙輪十二環(huán)錫杖。據(jù)說這12個環(huán)的杖等級最高,里面有黃金二兩,白銀五十八兩,只有釋迦牟尼才能用。

文章圖片149
文章圖片150

銅浮屠。

文章圖片151

然后八重寶函。原來這就是八重寶函,八個盒子一個包一個,最里面以前存放的便是佛骨舍利。

文章圖片152
文章圖片153

最后,從博物館出來,想要看佛骨舍利,還要走到一個很遠(yuǎn)很遠(yuǎn)的地方。

就是他的,傳說中的釋迦牟尼指骨舍利。

不過還是有些疑惑,這么大一塊骨頭,看起來不太像人手指的骨骼呢?

文章圖片154

最后,在寶雞吃一碗臊子面,這趟旅程就算正式結(jié)束了。

不得不感慨這里的人真的很喜歡吃面。油潑面、剁椒面、搟面皮、蒸面皮、寶寶面皮、面面糊……感覺面的吃法怕是有100種不止。

有點遺憾的是周原博物館和諸葛亮去世處都沒能安排出時間去。

但想想寶雞離西安不是很遠(yuǎn),大概也許很快便有機(jī)會彌補(bǔ)上吧。

(完)

文章圖片155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