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想一下,當你生完一頓悶氣之后,身體是什么樣的感受? 有些人生氣之后,頭頂和頭兩側會疼,頭腦發(fā)脹;有些人是胸部憋悶、總想嘆氣;有些人是胃脹胃痛,吃不下飯。 有人生完氣后會出現月經量減少,小腹痛,月經不調;也有些人會氣得胡思亂想,睡不著覺;還有些人氣得說不出話,只是啪啦啪啦掉眼淚。 現如今的人,生活都不輕松,令人生氣的事情似乎總在身邊環(huán)繞,躲都躲不掉,氣不得順,最容易傷肝。 對于生氣后不同的表現方式,疏導肝氣的辦法也會有所不同,今天推薦「柴胡疏肝散」這個方子,很適合愛生氣、氣得脅肋疼痛、乳房脹痛、胃痛、頭痛失眠的朋友。
生氣,大多因為所愿不得、情志不遂。中醫(yī)講:肝屬木,主疏泄,喜條達舒暢,情志不遂會令肝疏泄失職、氣機瘀滯,導致肝郁氣結。 針對這類癥狀,一方面需疏肝解郁,另一方面需要行氣祛郁以止痛,柴胡疏肝散正合適。 組方為:柴胡6克、枳殼4.5克、芍藥4.5克、炙甘草4.5克、陳皮6克、川芎4.5克、香附4.5克。 〔 君藥 〕柴胡,善長疏肝解郁,讓身體里郁結的氣有出路。 〔 臣藥 〕香附,疏肝,行氣以止痛,氣行則諸郁自消;川芎,行氣活血,開郁止痛,二藥相合,助柴胡打通肝經郁滯,又能行氣活血以止痛。 〔 佐藥 〕陳皮,理中焦脾胃之氣,以和胃;枳殼,行氣止痛,疏肝理氣;芍藥,養(yǎng)血柔肝,合甘草酸甘化陰,緩急止痛,主要針對兩脅部脹痛,同時制約了理氣藥的燥烈之性。 〔佐使藥〕甘草,養(yǎng)血柔肝,合白芍緩急止痛為佐藥;調和諸藥,為使藥。 諸藥相合,疏肝行氣、活血止痛,助你解開郁滯的束縛,肝條達了,身心舒展了,就能釋放身體本來的能量,人自然也就舒服了。
熬完藥后,剩下的藥渣渣不要倒掉,可以再用它煮半鍋水,睡前泡泡腳,既可以輔助疏肝理氣,還可以解決氣郁導致的下焦偏寒、腳涼的問題。
肝氣不疏的人,日常還可以按壓「太沖穴」來養(yǎng)護。它是肝經的原穴,調控著肝經的總體氣血,人生氣或者壓力過大時,原穴會有很明顯的壓痛感。 取穴:足背側,第一、二趾跖骨連接部位中。平??梢酝ㄟ^按摩調理,每日每側各按摩5分鐘左右即可。 幫助肝經氣血暢通運行,更好地調暢氣機;也可配合行間穴,從太沖推到行間,降火理氣的效果會更好。 
俗話說:“心病還需心藥醫(yī)”。藥物調治只治身,最重要的還是在于我們的心境,只有心態(tài)豁達了,才能“隨心所欲”~
本期早報素材選自杏林明師課堂
《講透方劑》理氣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