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筋經是一種以強身壯力為主的鍛煉方法,“易”有變易的意思,“筋”指筋脈。它的主要特點是動靜結合,內靜以收心調息,外動以強筋壯骨。 易筋經健身之法,首見于《易筋經》,該書據(jù)近人考證為明代天臺紫凝道人于天啟四年(1624年)撰成。 【基本內容和方法】 易筋經包括內功和外功兩種鍛練方法,各有12勢。易筋經內功采用站式,以一定的姿勢,借呼吸誘導,逐步加強筋脈和臟腑的功能。大多數(shù)采取靜止性用力。呼吸以舒適自然為宜,不可迸氣。古代相傳的易筋經姿式及鍛煉法有12勢,即韋馱獻杵(有3勢)、摘星換斗、三盤落地、出爪亮翅、倒拽九牛尾、九鬼拔馬刀、青龍?zhí)阶?、臥虎撲食、打躬勢、工尾勢等。易筋經外功注重外壯,《易筋經外經圖說》指出:“凡行外壯功夫,須于靜處面向東立,靜慮凝神,通身不必用力,只須使其氣貫兩手,若一用力則不能貫兩手矣。每行一式,默數(shù)四十九字,接行下式,毋相間斷。行第一式自覺心思法則俱熟,方行第二式。速者半月,遲者一月,各式俱熟,其力自能貫上頭頂。此煉力煉氣,運行易筋脈之法也?!?/span> (一)易筋經內功 1.預備姿勢并步,頭端平,目向前平視,下頦微向里收;含胸,直腰拔背,蓄腹收臀;松肩,兩臂自然下垂于身體兩側,五指并攏微屈,中指貼近褲縫;兩腿伸直,兩腳相靠,足尖并攏;口微并,舌抵上腭,定心息氣,神情安詳。 2.韋馱獻杵勢(第1勢到第3勢)。 (1)第1勢“定心息氣,身體立定,兩手如拱,心存靜極”。 “立身期正直,環(huán)拱手當胸,氣定神皆斂,心澄貌亦恭?!弊笞阆蜃笃娇缫徊剑瑑勺阒嗉s當肩寬,足掌踏實,兩膝微松。雙手向前徐徐上提,在胸前成抱球勢,松肩,略垂肘,兩掌心內凹,五指向內微屈,指端相對,約距4~5寸。或取合掌勢:松肩,平肘,掌心相合,兩手環(huán)拱,手指對胸,中指平喉結,要求肩、肘、腕在同一水平面上。 | 
|  | 
來自: AISHUYIBAINIAN > 《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