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論 食管 (esophagus) 為連接咽與胃之間的一條肌性器官, 成人食管全長約為 25 CM,橫切面呈扁圓形,管腔收縮呈星狀 上消化道鋇餐能清楚顯示食管粘膜走行及造影劑通過情況,診斷時應注意明確相關臨床病史 食管生理解剖及影像解剖 (一)食管分段 食管分為三段:頸段、胸段及腹段 頸段:咽移行處至胸廓開口平面 胸段:胸廓開口平面至膈肌食管裂孔
腹段:食管裂孔水平移行至胃底 (二)食管生理性狹窄 第一個狹窄:咽與食管交界處,由咽肌與環(huán)狀軟骨圍成 第二個狹窄:主動脈弓從其左前越過及左主支氣管從食管前方越過構成,約胸骨角或第 4 胸椎平面 第三個狹窄:膈肌食管裂孔處 (三)食管生理性壓跡 主動脈弓壓跡:較明顯,年齡越大, 壓跡越深 左主支氣管壓跡 左心房壓跡:左心房增大時,可壓迫食管,壓跡更加明顯 (四)食管壁分層 常見食管非腫瘤性病變 (一)食管損傷性病變 食管損傷性病變是由于器械或異物引起的以食管破裂、穿孔為主要病變的疾病,如不及時處理,可發(fā)生急性縱膈炎、食管縱膈氣管瘺等 診斷要點:有明確外傷史,食管壁正常結構消失,鄰近組織內(nèi)游離氣體影,一般行 CT 掃描即可,不建議行上消化道鋇餐檢查 case 1:男/19Y 急診外傷入院 (二)食管炎癥性病變 食管炎是指食管粘膜淺層或深層組織受到刺激或損傷,食管粘膜出現(xiàn)水腫和充血,從而引發(fā)食管炎,易引起其他并發(fā)癥,可惡化為食管癌等惡性病癥 食管炎常見類型:反流性食管炎、腐蝕性食管炎、感染性食管炎、放射性食管炎,病灶遷延不愈可形成 Barrett 食管,并進一步進展為食管癌 A、反流性食管炎 胃酸和胃消化酶返流入食管,對食管鱗狀上皮發(fā)生消化引起的炎癥 診斷要點:胃內(nèi)鋇劑向食管返流(臥位時) 1. 早期:食管原發(fā)蠕動波的減弱、消失,出現(xiàn)不規(guī)則的無推進性收縮 2. 進展期:粘膜皺襞增粗,食管中下段潰瘍及糜爛,部分可見炎性息肉形成 3. 晚期:纖維增生,疤痕組織形成,食管下段狹窄,邊緣多數(shù)規(guī)則,光滑,狹窄段以上食管擴張 case 2:男/43Y 門診患者 B、腐蝕性食管炎 吞服化學腐蝕劑如強酸強堿所造成的食管嚴重受損及炎癥 診斷要點:吞服化學腐蝕劑病史 1. 早期:粘膜高度水腫、糜爛,不建議上消化道鋇餐檢查 2. 中期:炎癥逐步消退,被纖維組織替代 3. 晚期:疤痕組織形成,食管下段癥狀明顯高于上段,狹窄一般為向心性狹窄,邊緣呈鋸齒狀或串珠狀 C、Barrett 食管 食管下段粘膜被胃柱狀上皮所取代,即異位于食管下段的胃上皮細胞,發(fā)生類似胃消化性的糜爛及潰瘍,常合并滑動性食管裂孔疝和反流性食管炎 診斷要點: 1. 食管下段靠近胃食管連接段明顯狹窄伴有潰瘍,狹窄段邊緣光滑或呈網(wǎng)格狀改變 2. Barrett 食管確診需要內(nèi)鏡活檢,當上消化道鋇餐檢查出現(xiàn)食管狹窄伴有潰瘍或網(wǎng)狀粘膜者需要行內(nèi)鏡活檢 case 3:病例 3:女/80Y 吞咽困難 1 年余,進行性加重 1 個月 免疫組化:鱗狀上皮高級別上皮內(nèi)瘤變,癌變。 (三)食管動力性病變 食管動力性病變包括胃食管返流病,賁門失遲緩癥、彌漫性食管痙攣、胡桃夾食管等食管運動障礙性疾病 診斷本類病變首選上消化道鋇餐檢查,可以動態(tài)觀察食管運動情況 賁門失遲緩癥 分為原發(fā)性(常見)與繼發(fā)性(少見,多繼發(fā)于食管癌、胃癌等) 診斷要點:鳥嘴樣或蘿卜根狀狹窄,肌注 6542 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狹窄程度有所好轉(zhuǎn)
case 5:女/64Y 門診患者 肌注前 肌注后 (四)食管裂孔疝 腹腔內(nèi)臟器通過膈食管裂孔進入胸腔所致的疾病,各種原因(先天性、外傷或手術等)引起食管裂孔處薄弱或腹腔壓力升高均可引起食管裂孔疝 診斷要點:經(jīng)食管裂孔突入胸腔內(nèi)的腹腔臟器,還應該注意疝囊的大小、囊內(nèi)粘膜及蠕動情況、疝囊還鈉與否 case 6:女/76Y 門診患者
(五)食管憩室 食管憩室:與食管相通的囊袋狀突出。按部位分為咽食管憩室、食管中段憩室和膈上食管憩室 診斷要點:與食管相通的囊袋狀突起,粘膜連續(xù),憩室的大小、憩室口部的直徑 case 7:男/68Y 門診患者
(六)食管胃底靜脈曲張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通常由肝硬化或其他疾病引起的門脈高壓所致,為上行性靜脈曲張 診斷要點:有門脈高壓病史
case 8:男/61Y 門脈高壓患者
小結 食管做為連接咽與胃之間的一條肌性器官, 起到運輸食物的作用 食管病變病因多種多樣,診斷時應注意結合相關病史,部分炎性病變遷延不愈可進展為食管癌 上消化道鋇餐能清楚顯示食管粘膜及蠕動情況,有效引導臨床工作 |
|
|
來自: 所來所去 > 《醫(yī)學影像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