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姚堯精讀《資治通鑒》第74集

 heii2 2021-11-23

呂雉專權(quán)

【原文】太后令永巷囚戚夫人,髡鉗,衣赭衣,令舂。遣使召趙王如意。使者三反,趙相周昌謂使者曰:“高帝屬臣趙王,王年少;竊聞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趙王并誅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詔?!碧笈?,先使人召昌。昌至長安,乃使人復(fù)召趙王。王來,未到;帝知太后怒,自迎趙王霸上,與入宮,自挾與起居飲食。太后欲殺之,不得間。

【白話】呂雉下令將戚夫人囚禁在永巷,剃光頭發(fā),戴上刑具,穿著紅色的囚衣,讓她去舂米。派使者前去召趙王劉如意,使者往返三次,趙相周昌對使者道:“高帝將趙王托付于我,趙王現(xiàn)在還年少。我聽說太后怨恨戚夫人,想要召回趙王而后一并誅殺,我不敢讓趙王回去。況且趙王生病了,不能奉詔前往”。呂雉大怒,先派人召周昌。待周昌抵達長安,再派人去召劉如意。劉如意奉召前來,尚未抵達長安,惠帝知道呂雉發(fā)怒,便親自前往霸上迎接趙王,與其一同入宮,一同飲食起居。呂雉想殺趙王,卻找不到機會。

【姚注】

①永巷:宮中的狹長小巷,最初是供嬪妃所居住,后發(fā)展成關(guān)押宮中女犯的監(jiān)獄,主事者稱永巷令。

【姚論】

本段文字源自《漢書·外戚傳》,然在轉(zhuǎn)載時刪減了一段話?!顿Y治通鑒》記的是:“遣使召趙王如意?!薄稘h書》原文是:“戚夫人舂且歌曰:'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dāng)誰使告女(汝)?’太后聞之大怒,曰:'乃欲倚女子邪?’乃召趙王誅之。”由此可見,戚夫人的悲慘遭遇固然令人同情,可她自己卻也多有自尋死路之舉。劉邦在世時,戚夫人就因日夜啼哭以求更換太子而令呂雉對其恨之入骨?,F(xiàn)在劉邦已死,呂雉掌權(quán),戚夫人作為權(quán)力斗爭的輸家,服刑舂米亦在情理之中。此時戚夫人不去祈求勝利者的憐憫與寬容也就算了,又怎么還能再唱這樣的歌去刺激呂雉呢?且歌中最后一句“當(dāng)誰使告女”,這不明擺著是要與三千里之外的趙王劉如意相互串聯(lián)嗎?呂雉聯(lián)想到近幾年因廢立太子之事而經(jīng)歷的各種心驚膽戰(zhàn),又焉能不將舊恨新仇疊加在一起與戚夫人母子算賬?戚夫人唱這種歌,對于改善自身處境沒有絲毫作用,只會害死自己,害死自己的兒子。

公元前194年 丁未

漢惠帝 元年

【原文】冬,十二月,帝晨出射。趙王年少,不能蚤起;太后使人持鴆飲之。黎明,帝還,趙王已死。太后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飲喑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居數(shù)日,乃召帝觀人彘。帝見,問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歲馀不能起。使人請?zhí)笤唬骸按朔侨怂鶠椤3紴樘笞?,終不能治天下。”帝以此日飲為淫樂,不聽政。

【白話】冬季,十二月,惠帝清晨出去打獵。劉如意年少,不能早起,太后便派人手持毒藥逼劉如意喝下。天亮后,惠帝打獵回來,劉如意已被毒死。呂雉命人砍斷戚夫人的手腳,挖掉眼睛,熏聾耳朵,灌下啞藥,令其住在廁所里,命名為“人彘”。幾天之后,召惠帝前來觀看人彘?;莸垡豢?,知道那是戚夫人,于是大哭,因而生病,一年多不能起床。派人對太后道:“這不是人能干出來的事。我是太后的兒子,終究不能治理天下?!被莸蹚拇嗣咳诊嬀谱鳂?,不再過問政事。

【姚注】

①煇(xūn):同“熏”,用火灼燒。

【原文】臣光曰:為人子者,父母有過則諫;諫而不聽,則號泣而隨之。安有守高祖之業(yè),為天下之主,不忍母之殘酷,遂棄國家而不恤,縱酒色以傷生!若孝惠者,可謂篤于小仁而未知大誼也。

【白話】臣司馬光認(rèn)為:為人子女者,如果父母有過失,就應(yīng)該勸諫;勸諫不聽,就應(yīng)該號啕大哭地跟隨著。怎么能夠守著高祖的基業(yè),身為天下的君主,卻只因母親的殘酷,就拋棄國家而不管不顧,縱情酒色以殘害生命呢?像漢惠帝這樣的人,可以說是執(zhí)著于小的仁德,而不懂得大的道義啊。

【姚論】

司馬光對于劉盈的批判,延續(xù)了其一貫的思維模式,即每當(dāng)有在上者迫害在下者時,司馬光從來不去譴責(zé)在上者的殘忍狠毒,卻總是對在下者吹毛求疵。當(dāng)初,韓信被滅族,蕭何被下獄時,未見司馬光譴責(zé)劉邦的殘忍寡恩,卻只見司馬光批評二人道:“淮陰誅夷,蕭何系獄,非以履盛滿而不止耶!”現(xiàn)在呂雉毒殺劉如意,虐殺戚夫人,又以二人之慘狀刺激劉盈,卻不見司馬光有譴責(zé)呂雉的只字片語,竟然只會反手指責(zé)劉盈“篤于小仁而未知大誼”。

事實上,劉盈是位非常了不起的仁人君子。當(dāng)初,戚夫人苦心奪嫡,用意就是廢黜劉盈而立劉如意??墒?,劉盈不但不記前仇,不加報復(fù),卻在得知呂雉欲害親弟時竭力看護。雖古來孝悌仁義之人,亦不過如此。更為難能,因而也更為可貴的是,他的父親是殘忍寡恩的劉邦,他的母親是狠毒變態(tài)的呂雉,這樣的家庭背景居然都沒有玷污劉盈的孝悌仁義。其經(jīng)歷與品格,幾乎可以與傳說中的舜帝相媲美。然舜帝有幸得遇明君堯帝的提拔賞識,劉盈卻不得不屈從母親呂雉的專橫淫威,有志難伸,有德難施。

司馬光批評劉盈時所謂的“為人子者,父母有過則諫;諫而不聽,則號泣而隨之”,當(dāng)是出自《禮記·曲禮下》中的“為人臣之禮,不顯諫。三諫而不聽,則逃之。子之事親也,三諫而不聽,則號泣而隨之?!比弧抖Y記》原文的本意是說,為人臣子的禮節(jié),是不要在公開場合向君主諫言,需要顧及到君主的尊嚴(yán)和威儀。但在私下的適當(dāng)場合,臣子還是需要對君主的過失提出勸諫。如果再三勸諫后君主都不聽,那么臣子就該離職而去??墒亲优谭罡改?,那就不一樣了。一旦父母有過失,子女必須提出勸諫。如果再三勸諫后父母都不聽,那么子女就只能號啕大哭地跟隨。蓋為人臣者,可以更換君主,為人子者,卻不可以更換父母。當(dāng)君主執(zhí)意為惡時,臣子可以通過離職來保全自身。當(dāng)父母執(zhí)意為惡時,子女既不能阻擋父母,又不能斷絕血緣,故而只能號泣而隨,盼著父母有朝一日能回心轉(zhuǎn)意。如果父母實在不能改過自新,則其所造下的惡果和債務(wù),亦只能由子女來背負(fù)和償還??删唧w到劉盈身上,是能夠套用《禮記》里這段話的嗎?試問,當(dāng)呂雉處心積慮地要毒殺劉如意時,難道劉盈沒有勸諫過嗎?當(dāng)呂雉執(zhí)意不聽勸諫時,劉盈就與劉如意一同飲食起居,使呂雉找不到下毒的機會,這不比所謂的“號泣而隨之”更難能可貴嗎?可惜的是,任何兩個人都不可能永遠(yuǎn)形影不離,以至于劉如意終究喪命于呂雉之手,這難道能怪劉盈沒有號泣而隨嗎?當(dāng)呂雉殘忍變態(tài)地要虐殺戚夫人時,難道劉盈沒有勸諫過嗎?可呂雉執(zhí)意不聽勸諫,劉盈又能如何呢?號啕大哭地跟著呂雉來到永巷、來到廁所,觀看戚夫人是如何變成人彘的嗎?我們身為局外人,可以隨意地譴責(zé)呂雉的狠毒變態(tài)。但對于劉盈來說,那個惡毒的女人恰好就是自己的母親,自己既無力阻擋她的惡行,又不能無視她的惡果,除了縱情酒色以自我麻痹外,還能怎樣?在呂雉這樣狠毒變態(tài)的惡母的操控下,劉盈又怎么可能積極有為地施行德政呢?

至于呂雉,我們可以理解其對戚夫人的刻骨仇恨,我們甚至可以理解其將戚夫人置于死地,但我們不能接受其將戚夫人虐殺成“人彘”,更不能接受其將戚夫人虐殺成“人彘”后,還特意召惠帝前來觀看。這就不只是基于個人仇恨和政治報復(fù),而是存在嚴(yán)重的心理變態(tài)了。當(dāng)組織的最高領(lǐng)袖存在嚴(yán)重的心理變態(tài)時,是沒有不給組織帶來嚴(yán)重的混亂和災(zāi)難的。

另據(jù)《史記·張丞相列傳》記載:“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趙王,趙王果來。至長安月余,飲藥而死。周昌因謝病不朝見,三歲而死?!庇纱丝梢姡瑒⑷缫庠诨莸鄣谋幼o下過了一個多月才被呂雉所殺,這其實已經(jīng)是很不容易的了。周昌在劉如意死后三年就去世,顯然亦是存在有負(fù)劉邦所托以致郁郁而終的因素。

【原文】徙淮陽王友為趙王。

【白話】漢朝改封淮陽王劉友為趙王。

【原文】春,正月,始作長安城西北方。

【白話】春季,正月,開始修筑長安西北方的城墻。

公元前193年 戊申

漢惠帝 二年

【原文】冬,十月,齊悼惠王來朝;飲于太后前,帝以齊王,兄也,置之上坐。太后怒,酌鴆酒置前,賜齊王為壽。齊王起,帝亦起取卮;太后恐,自起泛帝卮。齊王怪之,因不敢飲,佯醉去;問知其鴆,大恐。齊內(nèi)史士說王,使獻城陽郡為魯元公主湯沐邑。太后喜,乃罷歸齊王。

【白話】冬季,十月,齊悼惠王劉肥前來朝見,在呂雉面前一同飲酒?;莸劬待R王是長兄,請他坐上座。呂雉大怒,命人斟來毒酒放在面前,賜給齊王,讓他向呂雉祝壽。齊王起身,惠帝亦起身舉起酒杯。呂雉驚恐,自己起身打翻惠帝的酒杯。齊王覺得很奇怪,遂不敢再喝,佯裝醉酒而離去。后來一打聽,才知道那是毒酒,大為驚恐。齊國有內(nèi)史名叫士(姓不詳),建議齊王將齊國的城陽郡獻給魯元公主作為湯沐邑。呂雉大喜,遂放齊王回國。

【姚注】

①城陽郡,為劉肥統(tǒng)治下的齊國七郡之一。蓋秦朝在原齊國領(lǐng)地設(shè)有四郡,分別是濟北郡、臨淄郡、瑯邪郡和膠東郡。《史記·秦楚之際月表》記:“齊:徙王楚,屬漢,為四郡?!币庵疙n信由齊王徙封楚王時,齊地就屬漢朝所有,仍是四個郡的設(shè)置?!稘h書·高帝紀(jì)》記:“以膠東、膠西、臨淄、濟北、博陽、城陽郡七十三縣立子肥為齊王?!逼渲?,瑯邪郡當(dāng)屬遺漏,因《漢書·高五王傳》明確記載:“高后七年,割齊瑯邪郡,立營陵侯劉澤為瑯邪王?!比怀顷栐谠樞翱?nèi),可知原瑯邪郡被分成城陽和瑯邪兩郡;膠西在原膠東郡內(nèi),可知原膠東郡被分為膠東和膠西兩郡;博陽在原濟北郡內(nèi),可知原濟北郡被分成濟北和博陽兩郡。故在劉肥封齊王時,領(lǐng)地大小與秦時無異,只是郡的數(shù)量由四個增加到了七個,分別是膠東、膠西、臨淄、濟北、博陽、城陽、瑯邪,如下圖19-1所示:

【原文】春,正月,癸酉,有兩龍見蘭陵家人井中。

【白話】春季,正月,癸酉日,有兩條龍出現(xiàn)在蘭陵(今山東蘭陵西南)民眾家的井中。

【原文】隴西地震。

【白話】隴西發(fā)生地震。

【原文】夏,旱。

【白話】夏季,大旱。

【原文】郃陽侯仲薨。

【白話】郃陽侯劉仲去世。

【原文】酇文終侯蕭何病,上親自臨視,因問曰:“君即百歲后,誰可代君者?”對曰:“知臣莫如主?!?/strong>帝曰:“曹參何如?”何頓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

【白話】酇文終侯蕭何病重,惠帝親自前往探視,進而問道:“您百年之后,誰可以替代您呢?”蕭何答道:“沒有誰比君主更了解臣子。”惠帝問:“曹參怎么樣?”蕭何叩首道:“陛下找對了人,臣死而無憾了。”

【原文】秋,七月,辛未,何薨。何置田宅,必居窮僻處,為家,不治垣屋。曰:“后世賢,師吾儉;不賢,毋為勢家所奪?!?/strong>

【白話】秋季,七月,辛未日,蕭何去世。蕭何購置田宅時,必定選擇窮鄉(xiāng)僻壤。治理家務(wù)時,從不修建高墻大屋。他說:“如果后世子孫賢明,就會效法我的儉樸;如果不賢明,家產(chǎn)也不會被權(quán)勢之家奪走。”

【原文】癸巳,以曹參為相國。參聞何薨,告舍人:“趣治行!吾將入相?!本訜o何,使者果召參。始,參微時,與蕭何善;及為將相,有隙;至何且死,所推賢惟參。參代何為相,舉事無所變更,一遵何約束。擇郡國吏木訥于文辭、重厚長者,即召除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務(wù)聲名者,輒斥去之。日夜飲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來者皆欲有言,參輒飲以醇酒;間欲有所言,復(fù)飲之,醉而后去,終莫得開說,以為常。見人有細(xì)過,專掩匿覆蓋之;府中無事。

【白話】癸巳日,任命曹參為相國。曹參聽說蕭何去世的消息,告知門客道:“趕緊收拾行李,我就要入朝為相了。”沒過多久,朝廷果然派使者來召他入京。最初,曹參還是平民時,與蕭何的關(guān)系很好。后來二人各為將相,彼此就有了嫌隙。等到蕭何臨死時,所推薦的賢者就只有曹參。曹參接替蕭何為相,對于政事沒有變更,一律遵照當(dāng)初訂立的制度行事。他選拔各郡國官吏中不善言辭、質(zhì)樸厚重的長者,召來作為丞相府的屬官;將那些言辭苛刻、追求名聲的官吏,一律排除辭退。于是,曹參日夜喝著美酒。朝中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賓客們見曹參不理政事,遂都前來看望并準(zhǔn)備諫言,可曹參就只是讓他們共飲美酒。期間他們想說點什么,曹參就又讓他們喝酒,直到喝醉后各自離去,終究沒有機會開口勸諫。久而久之,就成了常態(tài)。曹參看到別人有小的過失,就會替人掩飾藏匿,故而相府內(nèi)平常沒什么事。

【姚論】

這段文字源自《史記·曹相國世家》,然姚堯?qū)τ凇妒酚洝分蟹Q蕭曹二人各為將相而有嫌隙的說法有所保留。蓋自還定三秦以來,蕭何一直留守關(guān)中,曹參一直征戰(zhàn)在外,且長期出任韓信的部屬,是不太可能與蕭何產(chǎn)生嫌隙的。后世不少學(xué)者認(rèn)為,劉邦詔定十八功侯位次時,群臣皆以曹參為第一,獨劉邦采納鄂千秋的說法而以蕭何第一、曹參第二,遂使二人心生嫌隙。然曹參的食邑數(shù)高達10600戶,是所有功侯中最多的;蕭何雖在位次上排名第一,食邑數(shù)卻只有8000戶。且蕭何素來恭謹(jǐn),曹參清靜無為,皆謙恭自抑之人,又豈會只為這前兩名的排序而心生嫌隙?

如果真要說曹參會有什么嫉恨蕭何之處,那也應(yīng)該是蕭何長期在漢朝中央任相,曹參卻只能在齊國任相。依照秦制,朝中官職以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為首。既然功高第一的蕭何當(dāng)了丞相,那么由功高第二且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曹參出任太尉,那是最合適不過的了。且劉邦為保趙王劉如意而讓御史大夫周昌出任趙相時,周昌泣曰:“臣初起從陛下,陛下奈何中道而棄之于諸侯乎?”劉邦亦稱:“吾極知其左遷?!币源送浦?,讓原本應(yīng)在漢朝中央出任太尉的曹參去諸侯國任相,屬于非常明顯的貶官降級,周昌尚且極不情愿的事,曹參則更不可能心滿意足??墒沁@種不合理的情況竟然維持了長達九年之久,姚堯以為,這應(yīng)該是劉邦、蕭何、曹參三人早已達成的約定,即讓曹參遠(yuǎn)離中央,作為蕭何的接班人。所以,劉邦在臨死前,告訴呂雉由曹參來接蕭何的班。所以,蕭何在臨死前,聽到惠帝有意讓曹參接班時,稱“帝得之矣,臣死不恨”。所以,曹參一聽說蕭何病死,就斷言自己即將入朝為相,還催促門客趕緊收拾行李。否則的話,曹參居于數(shù)千里之外,又焉能斷定呂雉的心思呢?

【原文】參子窋為中大夫,帝怪相國不治事,以為“豈少朕與?”使窋歸,以其私問參。參怒,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當(dāng)言也!”至朝時,帝讓參曰:“乃者我使諫君也?!眳⒚夤谥x曰:“陛下自察圣武孰與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又曰:“陛下觀臣能孰與蕭何賢?”上曰:“君似不及也?!眳⒃唬骸氨菹卵灾且病8叩叟c蕭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參等守職,遵而勿失,不亦可乎!”帝曰:“善!”

【白話】曹參的兒子曹窋是中大夫,惠帝怪曹參不理政事,覺得“難道曹參在欺負(fù)我年少嗎?”便命曹窋回家,私下里詢問曹參是什么意思。曹參大怒,鞭笞曹窋二百下,道:“趕緊回宮侍奉陛下,這種天下大事,不是你該說的!”待到上朝時,惠帝責(zé)備曹參道:“我讓曹窋去勸諫您的?!辈軈⒚撁敝x罪道:“請陛下自己審視一下,您和高皇帝相比,誰更加英明神武?”漢惠帝道:“我怎么敢跟先帝相比呢!”曹參道:“陛下看我和蕭何相比,誰更加賢能?”漢惠帝道:“您好像不如他?!辈軈⒌溃骸氨菹逻@話說得對。高皇帝和蕭何平定天下,法令已經(jīng)明確,現(xiàn)在陛下您只需要垂衣拱手,我們這些臣子謹(jǐn)守各自的職責(zé),遵循法度而沒有疏失,這不就行了嗎?”漢惠帝道:“有道理!”

【原文】參為相國,出入三年,百姓歌之曰:“蕭何為法,較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凈,民以寧壹?!?/strong>

【白話】曹參當(dāng)了三年相國,百姓歌頌他道:“蕭何制定法令,明確整齊劃一;曹參接替相位,遵守而無疏失;執(zhí)政清靜無為,天下安寧統(tǒng)一。”

【姚論】

蕭規(guī)曹隨在中國歷史上一直被傳為美談,然卻并非放之四海而皆準(zhǔn)的真理。蓋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背景,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問題,如果惠帝、曹參所面臨的時代背景和問題與劉邦、蕭何相同,則無改父道、蕭規(guī)曹隨是可以的??扇绻莸?、曹參所面臨的時代背景和問題與劉邦、蕭何不同,那么就必須改革變法,以解決新的時代問題,適應(yīng)新的時代需要。顯然,惠帝、曹參與劉邦、蕭何的時代是存在許多不同之處的,可曹參卻依然不得不蕭規(guī)曹隨,純粹是因為當(dāng)時主少國疑,太后專政,曹參任何有實質(zhì)意義地改革變法都不可能成功,只會給國家?guī)砘靵y,給百姓帶來痛苦,莫不如以清靜無為之道來與民休息、發(fā)展經(jīng)濟。

公元前192年 己酉

漢惠帝 三年

【原文】春,發(fā)長安六百里內(nèi)男女十四萬六千人城長安,三十日罷。

【白話】春季,征發(fā)長安六百里內(nèi)的男女,共計十四萬六千人去修筑長安城,三十天后結(jié)束工期。

【原文】以宗室女為公主,嫁匈奴冒頓單于。是時,冒頓方強,為書,使使遺高后,辭極褻。高后大怒,召將相大臣,議斬其使者,發(fā)兵擊之。樊噲曰:“臣愿得十萬眾橫行匈奴中!”中郎將季布曰:“噲可斬也!前匈奴圍高帝于平城,漢兵三十二萬,噲為上將軍,不能解圍。今歌吟之聲未絕,傷夷者甫起,而噲欲搖動天下,妄言以十萬眾橫行,是面謾也。且夷狄譬如禽獸,得其善言不足喜,惡言不足怒也?!备吆笤唬骸吧?!”令大謁者張釋報書,深自謙遜以謝之,并遺以車二乘,馬二駟。冒頓復(fù)使使來謝,曰:“未嘗聞中國禮義,陛下幸而赦之?!币颢I馬,遂和親。

【白話】漢朝冊封宗室女子為公主,嫁給匈奴冒頓單于。當(dāng)時,冒頓實力正強,寫信,派使者送給呂雉,措辭極其猥褻。呂雉大怒,召集將相大臣,商議斬殺使者,發(fā)兵攻打匈奴之事。樊噲道:“臣愿意率領(lǐng)十萬將士,橫掃匈奴的領(lǐng)地!”中郎將季布道:“樊噲真是該殺!當(dāng)初匈奴將高帝圍困在平城,那時漢軍有三十二萬人,樊噲身為上將軍,卻不能解平城之圍?,F(xiàn)在,悲歌之聲尚未斷絕,受傷之人剛能站起,可樊噲卻要動搖天下,妄稱能以十萬之眾橫掃匈奴,這是在當(dāng)面欺瞞啊。況且那些夷狄之人,就像禽獸一樣。聽他們的好話,不足以歡喜;聽他們的惡言,也不值得動怒?!眳物舻溃骸坝械览??!彼炫纱笾]者張釋寫回信,謙卑恭順地謝絕了冒頓,并贈送兩輛車、八匹馬。冒頓又派使者前來致歉,道:“我們未曾聽聞中國的禮儀,幸而陛下赦免我的無禮?!边M而獻上馬匹,遂與漢朝和親。

【姚論】

只看《資治通鑒》的這段記載,給讀者的感覺,仿佛是先有冒頓出言無狀,再有呂雉以禮相待,遂使冒頓幡然悔悟??墒牵绻覀冏x了冒頓寫信的內(nèi)容以及呂雉回信的內(nèi)容,就知道完全不是這么回事了。這兩封信的內(nèi)容,在《史記·匈奴列傳》中沒有記載,只是說:“冒頓乃為書遺高后,妄言。高后欲擊之,諸將曰:'以高帝賢武,然尚困于平城?!谑歉吆竽酥?,復(fù)與匈奴和親。”但這兩封信在《漢書·匈奴傳》中卻有著詳細(xì)記載。其中,冒頓給呂雉的信是這樣寫的:“孤僨之君,生于沮澤之中,長于平野牛馬之域,數(shù)至邊境,愿游中國。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無?!币馑际钦f,我是個孤單無依的君主,生于潮濕的沼澤之中,長在放牛牧馬的平野,多次來到邊境,希望游歷中原。陛下一人為君,孤單無依,獨自居住?,F(xiàn)在我們兩個做君主的都不快樂,沒有什么可供自娛的,希望能夠以各自所有的,來交換各自所沒有的?!?/p>

而呂雉給冒頓的回信是:“單于不忘弊邑,賜之以書,弊邑恐懼。退日自圖,年老氣衰,發(fā)齒墮落,行步失度,單于過聽,不足以自污。弊邑?zé)o罪,宜在見赦。竊有御車二乘,馬二駟,以奉常駕?!币馑际钦f,單于沒有忘記我們這凋敝的國家,賜來書信,全國都深感恐懼。我退下后仔細(xì)思量,覺得自己年老氣衰、齒發(fā)脫落、行走不穩(wěn)。單于是誤聽了別人的話,不值得為我玷污了自己。敝國沒有罪過,應(yīng)該得到寬恕?,F(xiàn)有御車兩輛、御馬八匹,奉獻給您日常乘坐?!?/p>

可以看到,冒頓給呂雉的信極度猥褻無禮,故而呂雉閱信后的大怒是可以理解的??杉幢闳绱?,驕橫專擅的呂雉也不得不迫于形勢而委曲求全,給冒頓寫了一封極度卑微羞恥的回信。君主的羞恥,就是國家的羞恥,而大漢的這場羞恥,究竟是誰造成的呢?說到底,這不還是當(dāng)年劉邦在白登之圍留下的心理陰影嗎?

對于一個新興的政權(quán)而言,經(jīng)常是既有開國之戰(zhàn),又有立國之戰(zhàn)。而立國之戰(zhàn)的重要性,絲毫不亞于開國之戰(zhàn)。所謂開國之戰(zhàn),就是擊敗其它競爭對手,獲得領(lǐng)導(dǎo)中華的統(tǒng)治權(quán)。所謂立國之戰(zhàn),就是擊敗入侵中華的外敵,證明自己代表中華的正當(dāng)性。

五年的楚漢之爭,是劉邦的開國之戰(zhàn),其競爭對手是項羽。擊敗項羽后,劉邦建立了漢朝,他還需要一場立國之戰(zhàn)來向天下證明,為什么大漢王朝是值得民眾發(fā)自內(nèi)心擁戴的。在這場對匈奴的立國之戰(zhàn)中,劉邦的直接敵人是匈奴單于冒頓,競爭對手則是看似比他早一個世代、實際只比他大三歲的秦始皇。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tǒng)的帝國,漢朝則是第二個。秦朝只堅持十五年就滅亡了,以至于當(dāng)時的主流觀點認(rèn)為秦滅六國是逆歷史潮流,應(yīng)該撥亂反正、重回封建。那么,既然秦帝國不能持久,憑什么漢帝國就可以呢?這是劉邦必須回答的問題。

當(dāng)劉邦尚在微時,可以艷羨地望著秦始皇說:“大丈夫當(dāng)如此也?!钡鹊絼钭搅饲厥蓟实奈恢蒙?,就必須用行動來證明自己比秦始皇更強。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爆F(xiàn)在,劉邦統(tǒng)一天下了,也同樣需要給匈奴人一個教訓(xùn)。不只是為了保境安民,也是為了向秦始皇致敬。遺憾的是,劉邦的這場對匈之戰(zhàn)打得極其窩囊,他中了匈奴的誘敵之計,被匈奴騎兵團團圍困在白登山上,最后是用陳平之策賄賂匈奴閼氏,靠著女人吹枕邊風(fēng)的方式才得以僥幸逃脫。

實際上,白登之圍后的漢軍主力損失不大,且韓信、彭越等名將尚在,如果劉邦能夠重整旗鼓,則未必不能振衰起敝。可惜的是,劉邦已經(jīng)老了,白登之圍更是將他的英雄氣概徹底擊垮了。此后的匈奴曾多次犯邊,劉邦都不敢再組織抵抗,只得采納劉敬和親之策,通過送重禮和嫁女兒的方式跪求匈奴高抬貴手。劉邦麾下雖有名將,卻不敢再加信任起用,反而愈發(fā)猜忌多疑,將他們逐個剪除。

臥榻之側(cè),容不得他人酣睡,其結(jié)果就是國境之外,必定有強敵叩關(guān)。劉邦屠殺功臣,又有什么臉面高唱“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呂雉為虎作倀,現(xiàn)在蒙受匈奴的羞辱又豈非自食惡果?

季布駁斥樊噲的話,不能說沒有道理。樊噲想要以十萬人橫行匈奴,這的確是不太現(xiàn)實。可季布在朝堂上塑造匈奴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致使“是時殿上皆恐,太后罷朝,遂不復(fù)議擊匈奴事”,甚至深刻影響了漢興以來七十年的外交政策,世人每論及匈奴必談虎色變。對于漢朝君臣來說,每個有血性的主戰(zhàn)派都必須回答一個令人難以直視的問題:“當(dāng)年高皇帝那么英明神武,率領(lǐng)三十二萬大軍,尚且被匈奴騎兵團團圍困,險些做了俘虜。你憑什么說你能打敗匈奴,難道你比高皇帝還有本事?”

因此,漢興七十年的忍辱包羞,根子全是劉邦當(dāng)年種下的。這種局面,直到漢武帝時期才得以徹底扭轉(zhuǎn)。為什么漢武帝非要對匈奴趕盡殺絕?因為不把這場立國之戰(zhàn)的羞辱洗刷掉,大漢就根本無法揚名立威。也正因為那些年所受的羞辱太深太久,以至于漢武帝的復(fù)仇之戰(zhàn)后期搞得走火入魔,最終透支了漢朝的國力,加速了王朝的覆滅。

【原文】夏,五月,立閩越君搖為東海王。搖與無諸,皆越王句踐之后也,從諸侯滅秦,功多,其民便附,故立之。都東甌,世號東甌王。

【白話】夏季,五月,立閩越君搖為東海王。搖與無諸,皆為越王勾踐的后裔,跟隨諸侯滅秦,功勞卓著,民眾依附,故而立其為王。都城設(shè)在東甌(今浙江溫州),世人稱之為東甌王。

【原文】六月,發(fā)諸侯王、列侯徒隸二萬人城長安。

【白話】六月,征發(fā)各諸侯王、列侯屬地內(nèi)的囚徒和奴隸兩萬人修建長安城。

【原文】秋,七月,都廄災(zāi)。

【白話】秋季,七月,皇家的馬廄起火。

【原文】是歲,蜀湔氐反,擊平之。

【白話】這一年,蜀郡湔氐(jiān dī今四川松潘)反叛,漢朝出兵平定。

公元前191年 庚戌

漢惠帝 四年

【原文】冬,十月,立皇后張氏。后,帝姊魯元公主女也,太后欲為重親,故以配帝。

【白話】冬季,十月,立張氏為皇后。張皇后,是惠帝的姐姐魯元公主的女兒,呂雉希望親上加親,故將其許配給惠帝。

【原文】春,正月,舉民孝弟、力田者,復(fù)其身。

【白話】春季,正月,下令推舉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勤勞耕作之人,免除他們的賦稅勞役。

【原文】三月,甲子,皇帝冠,赦天下。

【白話】三月,甲子日,惠帝舉行加冠禮,大赦天下。

【原文】省法令妨吏民者;除挾書律。

【白話】精簡法令中妨礙管理百姓的條目,廢除挾書律。

【姚注】

①挾書律:秦始皇在焚書時施行的一項法令:“敢有挾書者族”。

【原文】帝以朝太后于長樂宮及間往,數(shù)蹕煩民。乃筑復(fù)道于武庫南。奉常叔孫通諫曰:“此高帝月出游衣冠之道也,子孫何乘宗廟道上行哉!”帝懼曰:“急壞之!”通曰:“人主無過舉;今已作,百姓皆知之矣。愿陛下為原廟渭北,月出游之,益廣宗廟,大孝之本。”上乃詔有司立原廟。

【白話】惠帝覺得去長樂宮朝見太后,以及平常進出往來時,都要清道擾民,遂在武庫之南修建復(fù)道。奉常叔孫通勸諫道:“這是高帝每月衣冠出游的道路,子孫怎么能在宗廟要道的上方行走呢?”惠帝驚恐道:“趕緊把它拆了!”叔孫通道:“為人君主者,沒有過錯。現(xiàn)在陛下做都已經(jīng)做了,百姓也都已經(jīng)知道了。希望陛下能在渭水北岸再為高帝建一座廟,讓高帝每月的衣冠出游都在那舉行。擴大宗廟,是大孝的根本。”惠帝遂詔令有關(guān)部門再建一座高帝廟。

【姚注】

①蹕(bì):指帝王出行時,開路清道,禁止通行。后亦指帝王的車駕,如駐蹕、回蹕。

②武庫:即軍械庫。惠帝住未央宮,呂雉住長樂宮,武庫則位于兩宮之間。

③月出游衣冠:依照禮制,每月將高帝生前穿戴過的衣冠從其陵寢中取出巡游,一直送到祭祀高帝的宗廟。惠帝命人修建復(fù)道,即雙層大道,本意是讓自己的車駕走上面的道路,就不需要清理下面的道路了??墒鍖O通提示惠帝,這條路是高帝衣冠出游之路,為人子孫者豈能行走于祖先的衣冠之上?故惠帝驚恐,命人拆除。

④原廟:再建一座廟。原,再。

【原文】臣光曰:過者,人之所必不免也;惟圣賢為能知而改之。古之圣王,患其有過而不自知也,故設(shè)誹謗之木,置敢諫之鼓;豈畏百姓之聞其過哉!是以仲虺美成湯曰:“改過不吝。”傅說戒高宗曰:“無恥過作非?!庇墒怯^之,則為人君者,固不以無過為賢,而以改過為美也。今叔孫通諫孝惠,乃云“人主無過舉”,是教人君以文過遂非也,豈不繆哉!

【白話】臣司馬光認(rèn)為:過錯,是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只有圣賢才能知錯而后改過。古代的圣王,害怕自己有過錯而不知,所以設(shè)置用于批評君主的誹謗之木和用于勸諫君主的敢諫之鼓,豈有畏懼百姓知道自己過錯的呢?因此,仲虺贊美商王成湯道:“改正錯誤不吝惜?!备嫡f勸誡商王武丁道:“不要因過錯而羞恥,不要去做壞事?!庇纱丝梢?,為人君主者,本來就不是以沒有過錯為賢明,而是以改正過錯為美德的?,F(xiàn)在叔孫通勸諫孝惠帝,說什么“為人君主者,沒有過錯”,這是在教為人君主者文過飾非,豈不是太荒謬了嗎!

【原文】長樂宮鴻臺災(zāi)。

【白話】長樂宮的鴻臺發(fā)生火災(zāi)。

【姚注】

①鴻臺,據(jù)《三輔黃圖》記載,鴻臺位于長樂宮內(nèi),是秦始皇二十七年所建,高四十丈,秦始皇曾在臺上射過飛鴻,故名鴻臺。

【原文】秋,七月,乙亥,未央宮凌室災(zāi);丙子,織室災(zāi)。

【白話】秋季,七月,乙亥日(二十日),未央宮的藏冰室發(fā)生火災(zāi)。丙子日(二十一日),織造室發(fā)生火災(zāi)。

公元前190年 辛亥

漢惠帝 五年

【原文】冬,雷;桃李華,棗實。

【白話】冬季,打雷,桃李開花,棗樹結(jié)果。

【原文】春,正月,復(fù)發(fā)長安六百里內(nèi)男女十四萬五千人城長安,三十日罷。

【白話】春季,正月,再次征發(fā)長安六百里內(nèi)男女,共計十四萬五千人修筑去長安城,三十天后結(jié)束工期。

【原文】夏,大旱,江河水少,溪谷水絕。

【白話】夏季,大旱,江河水少,溪谷干涸。

【原文】秋,八月,平陽懿侯曹參薨。

【白話】秋季八月,平陽懿侯曹參去世。

公元前189年 壬子

漢惠帝 六年

【原文】冬,十月,以王陵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

【白話】冬季,十月,任命王陵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

【原文】齊悼惠王肥薨。

【白話】齊悼惠王劉肥去世。

【原文】夏,留文成侯張良薨。

【白話】夏季,留文成侯張良去世。

【原文】以周勃為太尉。

【白話】任命周勃為太尉。

公元前188年 癸丑

漢惠帝 七年

【原文】冬,發(fā)車騎、材官詣滎陽,太尉灌嬰將。

【白話】冬季,征發(fā)車騎兵和步兵前往滎陽,由太尉灌嬰統(tǒng)領(lǐng)。

【原文】春,正月,辛丑朔,日有食之。

【白話】春季,正月,辛丑日,初一,出現(xiàn)日食。

【原文】夏,五月,丁卯,日有食之,既。

【白話】夏季,五月,丁卯日,出現(xiàn)日全食。

【原文】秋,八月,戊寅,帝崩于未央宮。大赦天下。九月,辛丑,葬安陵。

【白話】秋季,八月,戊寅日,漢惠帝在未央宮駕崩。大赦天下。九月,辛丑日,惠帝葬于安陵。

【原文】初,呂太后命張皇后取他人子養(yǎng)之,而殺其母,以為太子。既葬,太子即皇帝位,年幼;太后臨朝稱制。

【白話】最初,呂太后命張皇后收他人所生之子為自己的養(yǎng)子,而將養(yǎng)子的母親殺死,立養(yǎng)子為太子?;莸巯略岷螅蛹椿实畚唬ㄊ贩Q“前少帝”)。因其年幼,故太后臨朝,行天子之權(quán)。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