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經》里有寫:“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其意思是說:唯有不爭的處事態(tài)度,天下才會沒有人能與之抗衡。 人這一生,免不了會碰到心有不平,氣有不順的時候。但并非所有的事情,都值得我們勞神費力去一爭高下。 一個斤斤計較的人,是成不了大器的。而大處著眼的人,卻不爭不搶,內心恬淡平靜。 世事紛紛擾擾,學會了這七不爭,是一種智慧,亦是一種修行。 01 不與老天爭命運,是明智 人生苦短,無論命運賦予我們怎樣的生活,都要好好珍惜。 曾經以為那些過不去的、執(zhí)著于心而不能放手的、以為最黑暗的一段時光,其實早就悄悄過去了。 你要相信,能夠看淡得失,順應天命的生活態(tài)度,才是通往幸福之門的鑰匙。在得到中失去,也在失去中得到,不強求才是人生最大的收獲。 凡事別和自己過不去,與其為難自己,倒不如一切隨緣,因為怎樣過,都是一輩子。 不與老天爭命運并不是什么壞事,也并不表明你向命運妥協了,它只是一種明智的選擇,因為順其自然才能彼此相安。 02 不與父母爭口舌,是孝順 有這樣一句俗語:“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逞一時的口舌之快,得到的只不過是心中短暫的暢快罷了,但事實上卻暴露了自己的品行,因為真正有涵養(yǎng)的人,是不會為小事爭吵的。 父母是我們最親的人,當我們與父母發(fā)生爭執(zhí)時,要時刻想著,沒有他們的遮風擋雨,就沒有現在的我們。 父母這一生真的很不容易,我們要時刻懷著感恩的心,盡自己所能來報答父母,千萬不能將來、等以后。 不與父母爭口舌,是一種孝順。什么該說,什么不該說,自己要想清楚,管好自己的嘴,別傷父母的心。 03 不與伴侶爭對錯,是理解 俗話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夫妻之間吵架,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其實誰都沒有道理。 一家人,所爭執(zhí)的往往都是過去的事情,既然無法改變結局,那就不如別爭了,讓過去的都過去吧! 你爭贏了,愛人會傷心,甚至都不給你好臉色看;而你也很難受,有可能幾天都不知道如何開口說話。 不與伴侶爭對錯,讓愛人贏了,其實也沒有什么損失,當你讓愛人內心覺得踏實的時候,家庭才會和睦幸福。 不與伴侶爭對錯,是一種理解,因為兩個人能相守一生,本身就是一種福氣。 04 不與親戚爭面子,是和氣 人這一生,有“三碗面”是不可或缺的:人面、情面、場面。 很多人都感同身受:逢年過節(jié),那些或遠或近的親戚,要么問你一年掙多少錢,要么問你買房買車了嗎? 但親戚相處,最重要的就是以誠相待,沒必要爭來爭去,有時候是保全了面子,但卻傷了彼此的感情。 其實,說到底,真正的面子,是自身的實力和能力做里子承托起來的,是點點滴滴的小事為自己塑造的品性人格。 所以,在親戚面前我們要保持低調,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不逞強,不強求,這樣一家人才能和和氣氣。 05 不與朋友爭利益,是寬容 想要維持一段長久的友誼,除了朋友之間要保持尊重以外,還要懂得處理更關鍵的一點——利益。 古有一言:“人為財死,鳥為食亡?!?/span> 這句話不知戳中了多少人的內心,很多人在利益的驅使下,像著了魔一樣,為了爭取所謂的利益,導致一段真摯的友誼分崩離析。 朋友之間,最重要的是能夠相互理解,相互幫助,只要彼此都愿意為對方真誠的付出,讓一點利益又何妨呢? 如果一個人的功利心過重,就沒了人情味,也會遭人厭惡。不與朋友爭利益,不是退讓,而是一種寬容,相識是一種緣,要且行且珍惜。 06 不與他人爭名聲,是自知 人心是貪婪的,功名是永無止境的,如果我們始終被所謂的名聲牽絆著,那就不能踏實實做人做事了。 每個人都想有好名聲,但不知道的是,縱使是好名聲,也可能會變成捆綁自己的枷鎖,正所謂“德不配位,必有災殃?!蔽ㄓ心切┌烟撁斪龈≡频娜?,才是真正的智者。 當人們遠離了“爭名奪利”的漩渦,就不會為了虛名而浪費自己的大好光陰,那么好運也會不請自來,且越來越多了。 一個人最大的成功,不是盲目爭名,而是能夠有一種自知的能力。無所求,無所爭,反而會得到的更多。 07 不與領導爭風頭,是尊敬 大部分的職場人,都想在領導面前好好表現自己,可是很多人卻不注意分寸,讓自己的職場之路越走越窄。 其實每個下屬在領導面前,可以適當地表現自己,但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注意場合,千萬不能在領導面前搶風頭,這樣領導才愿意給你更多的機會。 我們可以試想一下,領導也是普通人,如果你不小心犯了禁忌,他心里會認為你不尊重上級,不把他放在眼里。 所以,一定不要因為自己的欲望與領導爭風頭,這既是尊敬上級的一種表現,也間接體現了你個人的品行與修養(yǎng)。 一直很認同這樣一句話:“有時候不爭,比能爭、會爭之人有福多了?!?/span> 人生中的很多煩惱,都來自于一個“爭”字。很多人,遇到相左的觀點,必定要同對方爭個對錯輸贏。 其實爭得越多,失去得就越多,也更容易將自己困在紛爭的泥潭里。你要知道,你爭搶的樣子很難看,你咄咄逼人的樣子也不美。 人活一世,終會懂得:“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道理。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努力過好現在的生活,成為更好的自己! |
|
|
來自: 快樂者生存 > 《招聘執(zhí)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