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老實說,我討厭感動,這倒不是說我是個冷漠無情的人,而是生活中很多動人的故事和人物普遍存在欺詐和偽善,甚至這些感動只是一個陰謀,背后有更深的套路,再加上被某些投機分子包裝利用變成賺錢的工具,把感動變成了一場作秀,怎么看都覺得假。 雖然說賺錢無可厚非,但是我覺得作為一個商人來說也是應該有底線的。 今年有兩個姓羅的把感動這個詞變得一文不值,前者用營銷的方式籌款,自己有三套房,一套要留給兒子,一套是妻子的,一套要自己以后養(yǎng)老用,都不能賣,只好網(wǎng)上籌款,用網(wǎng)民的感動心來為女兒治病,你會覺得這樣的父親真惡毒。 后者說自己從農村一路闖蕩去了上海甚至去了紐約,只是因為不認命,想要拿到美國的綠卡,而把自己當年炒作,反華、惡意攻擊別人這些事件全部洗去,甚至連文章都可能是別人代筆的,而很多傻逼們都覺得自己欠她一個道歉,你會覺得這樣的女人真惡心。 生活中很多人都在不分青紅皂白盲目地感動,他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究竟為了什么而感到。 2 在中國,我所見過的感動幾乎都是一路賣慘,哭訴自己身世凄涼,甚至編造,把自己慘痛的經(jīng)歷活生生地剝開給別人看,然后問你,苦不苦,慘不慘,你說苦,你說慘,對方再問,感不感動。你不方便回答,因為這只是同情并不是感動。 沒有關系,我們再加工一下,變成這樣:我雖然過得不好但我一直在努力追求夢想,為了實現(xiàn)這個夢想,我能做出一切犧牲。 這樣就順利多了,在中國很容易成功的,你只要有一段苦痛的經(jīng)歷,這段經(jīng)歷足以讓別人同情你甚至是嘲笑你,然后勵志一下,為了某個夢想堅持不懈,不管別人對你有多少冷嘲熱諷,你都想要追求到這樣東西。 只是你一定要低賤到塵埃里,像王思聰就沒法變成勵志人物,除非他跟他老子脫離父子關系,或許還有機會。 在這個國家,一切跟夢想有關的東西都是值得被原諒的,無論這些夢真不真實。 所以,很多人就開始作秀,然后你在別人的夢里哭得死去活來,沒有想到他所做的事都是不擇手段的,這也不叫勵志,這叫上位。 3 前幾年有個不出名的導演在網(wǎng)上眾籌,傾家蕩產為了拍一部電影,能賣的他都賣掉了,走無可走,只好在網(wǎng)上求助,朋友是個熱血青年,感動地一塌糊涂,馬上給對方打錢盡了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隨后這個導演就從這個世界消失了,至于他籌來的錢哪里去了,連交代都沒有交代一聲。 總有人用別人的善心來干壞事,這不就是赤裸裸的騙錢嘛! 你看新聞,新聞上說某個老板為了帶母親看看這個世界把公司賣了,可是你不知道的是他的公司不是賣了而是經(jīng)營不善被收購,而他出門旅游也只是跟某個公司簽的商業(yè)項目,推廣模樣產品,每次下了火車只是擺拍兩張照片而已。 所有的一切都是假的,潤色過的。如果說人性本善,可是對立的是人性本惡,羅爾的女兒去世了,沒過多久,他就在公眾號里開始為自己的新書打廣告,我驚奇這樣的父親怎么連裝都不裝一下。 善心越來越廉價,網(wǎng)上爆料有個父親,以脫光衣服上街求打的方式籌款為孩子治病,他多次提到羅爾,他怕別人誤會他,不敢說出自己的賬號。 你感動嗎?會不會覺得又被欺騙。你會不會想真是真的還是假的。
4 社會上,我們談的最多是變現(xiàn),在利益面前,各個開始不要臉,要臉掙不到錢,撕破臉才能得到一切。 我也不知道這個世界是變壞了還是變好了,因為大家的錢是賺得越來越多了,而把正義,三觀,誠實這些累贅全部丟掉了。 某一天感動這個詞會變成一個象征,那就是欺騙以及套路,你永遠也不會知道事情的真相有多丑陋。 我不想看到更多類似兩個姓羅的人物出現(xiàn),可是我知道,這樣的人物會出現(xiàn)更多,真的很難想象一個正常人在這些事件的影響下價值觀會變成什么樣,會不會去走歪路。 我們被別人利用同情心不是一次兩次了,你以為的感動只是這群人用來要挾你的武器。 不是說你弱你有理,弱者確實是需要同情的,可是當一個小偷把你的全部財產偷去了,你得知他身患絕癥,需要這筆錢治療,你說你是給他治病好還是不給他治病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