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我在校學習了《孟子三章》這一課,其中孟子所說的一段話令我深有感觸:“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意為:富貴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貧賤不能使他的操守動搖,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這才叫作有志氣有作為的大丈夫。這句話引發(fā)了我的思考——自古以來,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不計其數(shù),可誰才真正算得上是“大丈夫”呢? 我們所知道的項羽,他可謂是秦末的一“霸”,勇猛無敵,百戰(zhàn)百勝,且獲“戰(zhàn)神”的名譽。但由于他的剛愎自用,缺乏治國用人的智慧,因此他的“勇”也僅僅是匹夫之勇,算不得大丈夫。文天祥也是一位被我們熟知的將士。南宋末期時,臨安陷落,元兵魚貫而入,等待它們的不是束手就擒的無能之輩,而是文天祥等英雄的奮力抵抗。奈何武力懸殊,文天祥等人失敗被俘。在陰濕的地牢里,文天祥受盡折磨,有人三番五次地勸他歸降,說是投降了便可以當上大官,享用厚祿。但他們每一次的勸降,都遭到文天祥的嚴詞拒絕。在被囚禁的日子里,他寫下一首詩,其中一句便是人人皆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都有離開世界的那一天,是選擇享盡他國榮華,靡衣偷食,還是選擇為民族利益而犧牲呢?文天祥選擇了后者。是啊,再多的榮華富貴,再多的威逼利誘,也比不上那一顆堅貞不渝的心!難道文天祥不是一位令人敬仰的大丈夫嗎? “貧賤不能移”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品質,這一點在朱自清先生身上便得以體現(xiàn)。在1948年初,人民解放戰(zhàn)爭時期,北平學生掀起了反對美國扶植日本軍國主義的運動。此時的朱自清先生貧困交加,且一家十二個人都需要糧食維持生活。但他卻毅然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并拒絕領美援面粉”的宣言書上簽了字。就算因貧病而死,也不接受“嗟來之食”,朱自清先生是一位有骨氣的大丈夫!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不僅是一句高潔的話語,更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tǒng)美德,應當落實到我們每個人的心中。“仁,義,禮,忠”,這樣的精神需要我們去傳承和發(fā)揚。我相信,只要我們秉持這些精神,便能走上一條“人生正道”,成為我們自己心目中的一位“大丈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