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氏家族是當時權傾朝野的外戚家族,是西漢一代中最顯貴的家族。族中之人多為將軍列侯,生活侈靡,聲色犬馬,互相攀比。但王莽不一樣,他是王氏家族中的一股清流,生活簡樸,為人謙恭,而且勤勞好學。王莽的父親和哥哥去世后,他服侍母親及寡嫂,撫育兄長的遺子,行為嚴謹檢點,對外結交賢士,對內侍奉諸位叔伯,十分周到,對伯父王鳳極為恭順,王鳳臨死囑咐王政君照顧王莽。幾乎都成為了當時的道德楷模,很快便聲名遠播。王莽身居高位,卻從不以自己為尊,總能禮賢下士、清廉儉樸,常把自己的俸祿分給門客和平民,甚至賣掉馬車接濟窮人,在民間深受愛戴。一次百官公卿來探望他的母親,見到王莽的夫人穿著十分簡陋,還以為是他家的奴仆。哀帝繼位后,王莽辭去了大司馬職位,回到封地過上了閉門不出安分謹慎的日子。其間他的二兒子王獲殺死家奴,按說這種事可大可小,但王莽絕不姑息,嚴厲地責罰他,且逼王獲自殺,許多官吏和平民都為王莽被罷免鳴不平,要求他復出,漢哀帝只得重新征召王莽回京城侍奉王政君,但沒有恢復其官職。如此,哀帝去世后,太皇太后王政君和王莽迅速的奪回了權力。王莽擔心漢平帝的外戚衛(wèi)氏家族會瓜分他的權力,于是將平帝的母親衛(wèi)氏及其一族留在中山國,禁止他們回到京師。王莽長子王宇怕平帝日后會怨恨報復,因此極力反對此事,但王莽又不聽勸諫。于是命其妻舅呂寬持血酒撒于王莽的住宅大門,然后想以此為異像,勸說王莽招衛(wèi)氏入京。但在實行過程中被發(fā)覺,王莽一怒之下,把兒子王宇逮捕入獄后將其毒殺。然后借此機會誣陷罪名,誅殺外戚衛(wèi)氏一族,牽連地方上反對自己的豪強,事件中被殺者數(shù)以百計,王莽又令人把此事宣傳為王莽“大義滅親、奉公忘私”的壯舉。王莽雖然釣名沽譽,為自己尋得輿論的支持,但也是為天子百姓做過很多好事的,網(wǎng)羅天下學者和有特殊本領的幾千人至長安,大力宣揚禮樂教化,得到儒生的擁戴。建言太后王政君帶頭過儉樸的生活,自己又貢獻錢百萬、田三十頃救濟民眾,百官群起效仿。每逢遭遇水旱災害,王莽只吃素食,不用酒肉。公元2年,全國大旱,并發(fā)蝗災,受災最嚴重的青州百姓流亡。在王莽帶頭下,二百三十名官民獻出土地住宅救濟災民。災區(qū)普遍減收租稅,災民得到充分撫恤。王莽為了制造太平盛世的景象,先是派八人到各地考察,回朝后大加贊頌天下太平,彰顯王莽宣揚教化之功。其次通過重金引誘的政策,使匈奴等外族遣使來歸順朝賀,王莽遂成為人們心中治國平天下的賢良圣人。公元6年,漢平帝病死,王莽為了能夠繼續(xù)任意操縱政局,立宣帝的玄孫劉嬰為皇太子,只有兩歲,由太皇太后授權王莽代天子朝政,稱假皇帝,臣民則稱王莽為攝皇帝。王政君雖然反對王莽這一明顯的奪權,但已經(jīng)無力改變了。這引起了以劉氏宗室為主的反對,首先是安眾侯劉祟,劉祟率領百余人進攻宛城,稱王莽毒死平帝(但這是沒有根據(jù)的)連城門也沒有攻入就失敗了。第二年九月,東郡太守翟義起兵,擁立嚴鄉(xiāng)侯劉信為皇帝,王莽十分恐懼,日夜抱著劉嬰在宗廟禱告,說自己攝位是臨時的,將來一定要將皇位歸還劉嬰。同時王莽不斷調動大軍鎮(zhèn)壓,攻滅翟義的部隊。待王莽掃清了這些障礙,下面立即就有馬屁精們張羅,各種符命祥瑞紛至沓來,不斷有人借各種名目對王莽勸進。王莽趁機上書王政君:是上天的本意讓我做皇帝,這是上天的旨意,我怎么能推脫呢?公元8年十二月,安陽侯王舜去向太后索取玉璽(當年秦始皇的傳國玉璽)王政君怒罵,隨即痛哭流涕起來,王舜雖感到悲哀但也無奈,過了許久還是說:"王莽仍然一定要拿到傳國玉璽,太皇太后您能到死都不拿出來嗎?"王政君知道事已至此,已經(jīng)無法改變,便將傳國玉璽取出、砸到地上,為此傳國玉璽還崩碎了一角,并說道:"我已經(jīng)老了,有你們這樣的兄弟,我們王家是要滅族了!"之后,劉嬰禪讓,西漢滅亡,王莽稱帝,為新始祖,改國號為“新”,改長安為常安,王莽在朝野的廣泛支持下,登上了最高的權位,開了中國歷史上通過禪讓作皇帝的先河。王莽封劉嬰為定安公國, 王莽將四歲的劉嬰養(yǎng)在安定公第之中,與外界隔絕任何聯(lián)系,甚至乳母也不被允許和他講話,導致劉嬰成人后不識六畜,知識面與幼兒無異。24年,天下大亂,劉嬰被亂兵所殺,時年21歲,不知葬所。王莽充分的利用輿論造勢,有不折手段,有夸大其實,但總體上王莽沒有對漢室動一兵一卒,且能夠禮賢下士,體恤百姓疾苦,生活儉樸,克己奉公,得到廣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