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達拉宮(新聲韻) 依山次第向藍天, 半是潔白半古顏。 世上聞名神圣地, 信徒摩拜祈福園。 游覽布達拉宮(新聲韻) 一任拾級古道行, 仿佛隔世走迷宮。 萬千珍寶眼前過, 留取芳華天下名。 去西藏自駕游的目的地是拉薩,到拉薩最為渴望的是參觀布達拉宮,我們終于實現(xiàn)了夢想。2020年8月31日,我們一大早就從旅店乘坐公交車來到布達拉宮。一進景區(qū)的廣場上,迎面而來的是鮮花縈繞的紅色核心價值觀組雕,令人眼前一亮。 有兩位藏民全身著地正在叩長頭,所謂叩長頭,即三步一叩,雙手向上中下三擊掌,全身著地,向前匍匐。這表明信徒的虔誠之舉。 來到布達拉宮廣場,依山而建的布達拉宮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宏偉壯麗。 廣場上的五星紅旗高高飄揚,與布達拉宮上的五星紅旗遙相輝映。 我雖然是第二來到布達拉宮,但再次見到雄偉的布達拉宮,仍是震撼不已。 (此片為大海拍攝) 廣場南側(cè)正對著布達拉宮,有一座白色的“西藏和平解放紀念碑”,紀念碑下方還有兩組人物塑像,有衛(wèi)兵把守。紀念碑后方高山上有藏漢兩種文字書寫的“祖國萬歲”4個紅色大字。 令我們慶幸的是,天公作美,我們趕上了晴空萬里的大好天氣。 (此片為大海拍攝) 還令我們幸運的是恰好生日這天前來參觀圣潔殿堂布達拉宮,更有特殊的記憶。 (此片為紅葉先生拍攝) “歡樂雪域,健康拉薩”的巨大彩色花卉雕塑立于廣場中間,光彩奪目。
晨曦下的布達拉宮如城堡般巍然屹立。
(此片為大海拍攝) 每個人來到布達拉宮,心情都格外激動。
誰不想在此留下一個紀念?
(此片為紅葉先生拍攝) 趕緊拍一張照片。
廣場一側(cè)繪有幾代國家領(lǐng)導人像的“西藏解放五十周年的紀念牌”,令人起敬。 廣場與布達拉宮之間是一條寬闊的公路,公路兩旁五彩紛呈、裝飾精美的斗拱門柱,也是一道美麗的景觀。
公路中間和兩側(cè)矗立著3座白塔。據(jù)介紹,藥王山與布達拉宮所在紅山原為一體。公元8世紀,赤德祖贊迎娶了大唐金城公主。金城公主將文成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佛像迎請到大昭寺主殿,制定了一整套供養(yǎng)祭祀儀軌,在紅山和藥王山之間修造了稱為“巴嘎噶林”的三座大白塔。兩山之間的谷口為一座底部帶通道的白塔,形成進入拉薩城的門戶。20世紀60年代,拉薩擴建拆掉了佛塔,幾十米寬的交通干道在此通過,從此兩山分離。一些虔誠的信仰者慮及神脈被阻斷,用長長的經(jīng)幡將兩山牽連在一起。 1995年修建布達拉宮廣場,恢復“巴嘎噶林”三座古老白塔。藥王山一側(cè)是藥王山白塔,中間是過街塔,布達拉宮一側(cè)是紅山白塔。
我們從廣場西側(cè)過了地下通道來到布達拉宮前,看到當?shù)夭孛褚皇殖执?,另一手拿著轉(zhuǎn)經(jīng)筒,匆匆前行。作為藏民,這可能是生活常態(tài),而在我們眼里卻是一道風景。
我們來到布達拉宮南門,只見大門前還有兩座黃色的小樓,應該是門樓,小樓前還掛滿了各色的哈達,那昂頭挺立的獅子身上也掛滿了哈達。
我們從一處白樓進到景點,在這里,我們需要出示日前手機預約門票的情況,沒有預約是不能進入的。
進到景區(qū)后,首先來到一個小廣場,這個廣場是雪城。
據(jù)介紹,雪城是布達拉宮山下正面所有建筑的總稱,是布達拉宮總體建筑群的重要組成部分。雪城東西長317米,南北寬170米,占地面積5萬平方米。2002年~2006年國家投巨資對現(xiàn)存22處古建筑物進行了維修保護,總面積33470平方米。主要包括三大類,一類是原西藏地方政府的辦公用房及其附屬建筑。二類是僧俗貴族及官員的宅院。三類是一些低等職員,工匠農(nóng)奴的住所以及相應的服務性設(shè)施等。目前以原有形式對外開放,同時為完善服務功能,設(shè)布達拉宮珍寶館和游客服務中心。
旁邊的白色建筑是“國防教育基地”,同時下方石座上還有“老宅”標識。
這里花團錦簇,五彩繽紛。從這里再看布達拉宮,不僅全貌清晰,而且更加巍峨壯觀。
在這里我們每人50元錢,請了導游,并請導游幫助合了影。
我們沿著一條花徑向布達拉宮走去。
現(xiàn)在讓我們認識一下布達拉宮。布達拉宮位于拉薩市區(qū)西北的瑪布日山(也稱紅山)上,是一座宮堡式建筑群,最初是吐蕃王朝贊普松贊干布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興建。17世紀由五世達賴喇嘛時期重建后,成為歷代達賴喇嘛的住息地和政教合一的中心。 布達拉宮始建于公元7世紀藏王松贊干布時期,距今已有1300年的歷史。 公元7世紀初,松贊干布遷都拉薩后,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別在紅山之上修建了共1000間宮殿的三座九層樓宇,取名布達拉宮。據(jù)史料記載,紅山內(nèi)外圍城三重,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宮殿之間有一道銀銅合制的橋相連。布達拉宮東門外有松贊干布的跑馬場。當由松贊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毀滅之時,布達拉宮的大部分毀于戰(zhàn)火。 公元17世紀五世達賴喇嘛時期重建的白宮及其圓寂后修建的紅宮,此后歷代達賴又相繼擴建,終成布達拉宮今日規(guī)模。
布達拉宮整座宮殿具有藏式風格,海拔3700米,占地總面積36萬平方米,建筑總面積13萬平方米,高200余米,主樓高117米,外觀13層,實際只有9層。由于它起建于山腰,大面積的石壁又屹立如削壁,使建筑仿佛與山崗融為一體,氣勢雄偉。布達拉宮的主體建筑為白宮和紅宮兩部分。
白宮因外墻為白色而得名,白宮橫貫兩翼,是達賴喇嘛的冬宮,也曾是原西藏地方政府的辦事機構(gòu)所在地,高七層。 白宮最頂層有東、西“日光殿”,分別是十三世和十四世達賴的寢宮,也是他們處理政務的地方。 白宮最大的殿宇東大殿(措欽廈),是白宮最大的殿堂,內(nèi)設(shè)達賴寶座,上懸同治帝書寫的“振錫綏疆”匾額。布達拉宮的重大活動如達賴坐床典禮、親政典禮等都在此舉行。 白宮在紅宮的下方與扎廈相連。扎廈位于紅宮西側(cè),是為布達拉宮服務的喇嘛們的居所,最多時居住僧眾25000多人。因外墻是白色,故被看作是白宮的一部分。
紅宮位于布達拉宮的中央位置,外墻為紅色。宮殿采用了曼陀羅布局,圍繞著歷代達賴的靈塔殿建造了許多經(jīng)堂、佛殿,從而與白宮連為一體。 紅宮,主要是達賴喇嘛的靈塔殿和各類佛殿,共有8座存放各世達賴喇嘛法遺體的靈塔,以五世達賴喇嘛靈塔為最大。其中,五世達賴喇嘛去京覲見清順治皇帝的壁畫是最著名的。殿內(nèi)達賴喇嘛寶座上方高懸清乾隆皇帝御書“涌蓮初地”匾額。 法王洞(曲吉竹普)等部分建筑是吐蕃時期遺存的布達拉宮最早的建筑物,內(nèi)有極為珍貴的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和祿東贊等人的塑像。殊勝三界殿,是紅宮最高的殿堂。現(xiàn)供有清乾隆皇帝畫象及十三世達賴喇嘛花費萬余兩白銀鑄成的一尊十一面觀音像。十三世達賴喇嘛靈塔殿,是布達拉宮最晚的建筑,1933年動工,歷時3年建成。此外還有上師殿、菩提道次第殿、響銅殿、世襲殿等殿堂。
在游覽中,導游統(tǒng)一購票,我們從無字碑檢票點進入,來到布達拉宮前。
一座由石柱鏈接鐵索圍起來的“無字碑”直沖云天。該碑是為紀念布達拉宮紅宮落成而立。1690年(藏歷鐵馬年)紅宮動工。1693年(藏歷水雞年),紅宮完工;同年藏歷四月二十日紅宮舉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禮,并在宮前立無字石碑一座以示紀念。該碑稱為“內(nèi)碑”,藏語為“多仁囊瑪,宮外的恩蘭·達札路恭紀功碑則被稱為“外碑”。兩座碑形制類似。
從這里拾級而上才能進入布達拉宮。
兩側(cè)宮墻都是次第抬升。
身居宮墻臺階上,可見布達拉宮西側(cè)有兩座高高的尖山,依山而建,還有許多房屋。
布達拉宮廣場的全景盡在眼底。
也可以俯瞰拉薩城的面貌。
布達拉宮歷經(jīng)千年,為什么穩(wěn)如碧石?首先是堅實的地基確保了布宮的安全,方塊石頭壘起厚厚的地壟墻支起堅實的基礎(chǔ)。
深入巖層的墻基,最厚達5米以上,宮墻往上逐漸收縮,到宮頂時墻厚僅1米。上百米的高墻,平整如刀削,令人嘆為觀止。據(jù)歷史文獻記載,部分墻體夾層里還注入鐵汁。 墻體使用的白瑪草也大大減輕了墻體的重量。白瑪草富有韌性,還有隔熱,通風不被蟲蛀的特征,被染料染成紅色作為墻體的一部分。
從帶有吉祥結(jié)圖案的大門中進入布達拉宮。吉祥結(jié)可以說是凝聚西藏信仰的圖案之一,作為西藏最廣為熟知的吉祥圖案——吉祥八寶中的一員,吉祥結(jié)寓意美好,用途廣泛,在歷史的發(fā)展中,已成為藏族同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首先見到了古老的壁畫。
然后又見采光的小窗。
接著來到寬闊的平臺—東庭院(德央夏),見到幸福的藏族一家人。
東庭院四面都有房屋,西邊一座最高的白色建筑就是白宮。
東庭院面積為1500平方米,東面為僧官學校,南北兩面為住房。
前來布達拉宮的游客如織,人頭攢動。進入白宮后就不允許拍照了,所以大家在這里停留拍照。
我們攀登陡峭臺階進入布達拉宮的白宮。
進入布達拉宮后,我們跟隨導游的腳步,耳聽導游講解那古老的故事,眼觀宮內(nèi)情景,因不許拍照,只留下了一些記憶。 記得一進入宮內(nèi),各種殿堂長廊,擺設(shè)精美,布置華麗。墻上五彩斑斕的壁畫、千姿百態(tài)的佛塔、珍藏于藏經(jīng)柜中的若干經(jīng)書等等,各種文物令人目不暇接。 據(jù)介紹,300余年來,布達拉宮大量收藏和保存了極為豐富的歷史文物。其中有2500余平方米的壁畫、近千座佛塔、3000多尊銅佛像、上萬座塑像、上萬幅唐卡(卷軸畫);還有貝葉經(jīng)、甘珠爾經(jīng)等珍貴經(jīng)文典集;表明歷史上西藏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關(guān)系的明清兩代皇帝封賜達賴喇嘛的金冊、金印、玉印以及大量的金銀品、瓷器、琺瑯、玉器、錦緞品及工藝品,這些文物絢麗多彩、題材豐富。 在豐富的藏品中,印象最深的是安放歷代達賴喇嘛遺體的靈塔。從五世到十三世,除了被革除教職的六世外,其余八位都建造了奢華的靈塔。這些靈塔大小有別,但形式相同,均由塔頂、塔瓶和塔座組成。所有靈塔都以金皮包裹、寶玉鑲嵌,顯得金碧輝煌。其中五世達賴的靈塔高達 14.85米,建造時,共花費白銀104萬兩,并用去了11萬兩黃金和15000多顆珍珠、瑪瑙、寶石等,靈塔里有一顆大象腦里生成的比大指拇還大的珍珠。 布達拉宮集中西藏宗教、政治、歷史和藝術(shù)諸方面于一身,不愧為“西藏歷史的博物館”之美譽。
在布達拉宮內(nèi)幾上幾下,如在迷宮中穿越。大約一個小時以后,我們從北門出了布達拉宮,也可以俯瞰拉薩的部分景色。
最為亮眼的是綠樹環(huán)繞的后花園,一池碧水簇擁著中間的一個小島子,這便是龍王潭。
順坡而下可以見到布達拉宮后面的建筑也很美觀。
主樓建筑和附屬設(shè)施清晰可見。
下山的路邊,格?;ㄩ_的正艷。
下山后再看布達拉宮的建筑依山而建,竟然建在了懸崖峭壁之上。
當天晚上,我們再次來到布達拉宮,布達拉宮的夜景也十分迷人。在公園湖邊,布達拉宮映入水中的景觀令人流連。
夜幕下,布達拉宮如一顆亮麗的雪域明珠,巍然屹立,煜煜生輝,引來眾多人前來欣賞。
廣場上的音樂噴泉不時在噴發(fā)著整齊的水柱,如水簾般夢幻。
當噴泉停下來的時候,布達拉宮又映入廣場水中,宮殿樓閣清晰可見。
好像有兩座布達拉宮,一個是天上宮闕,一個就在眼前,簡直妙不可言。
此情此景,更讓人驚喜連連。
(此片為紅葉先生拍攝) 仰望這座問世1300多年的宏偉建筑布達拉宮,思緒萬千,她靜靜的矗立在高山之上,講述著這里的歷史故事。
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藏族的祖先吐蕃人,很早就在青藏高原過著游牧和農(nóng)耕生活。公元7世紀,松贊干布統(tǒng)一青藏高原,建立了奴隸制政權(quán)。他開拓疆土,設(shè)置政治軍事統(tǒng)治機構(gòu),制定法律,統(tǒng)一度量衡,創(chuàng)造了藏文,為藏文化做出了巨大貢獻。 公元640年,松贊干布派遣使者前往長安,要求與唐聯(lián)姻。次年唐太宗將文成公主下嫁,經(jīng)過2年多的長途跋涉,643年文成公主才抵藏,吐蕃為她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 文成公主入藏時,帶去了大量醫(yī)藥,生產(chǎn)技術(shù),佛教方面的書,還有谷物、蔬菜的種子及精美的手工藝品。她向吐蕃推行歷法,和侍女一起把漢族的紡織、刺繡技術(shù)傳給當?shù)貗D女。唐朝還給吐蕃送去水磨、蠶種,派去各類工匠,改變了吐蕃落后的生產(chǎn)方式。文成公主受到了吐蕃人民的無比愛戴。 五世達賴喇嘛阿旺羅桑嘉措,是西藏歷史上一位功勛卓著、業(yè)績輝煌的人物。此時,是公藏封建農(nóng)奴制社會的發(fā)展繁榮時期。公元1652年,他赴京覲見順治皇帝,被冊封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天下釋教普通瓦赤喇恒喇達賴喇嘛",并賜滿漢蒙藏四體合壁的金冊和金印、達賴喇嘛這一活佛轉(zhuǎn)世系統(tǒng)的地位,從此因受到清朝中央正式冊封和大力扶持而得以確立和隆升;他還是才華橫溢、著述頗豐的學者,佛學精深、備受推崇的大德。 最為傳奇的是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在布達拉宮,他是唯一一個沒有靈塔的達賴喇嘛,但是他那首著名的:“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钡脑姼?,至今廣為流傳(詳情請見《西藏旅行日記之四:世界高城理塘》)。 布達拉宮是藏族人民心中的圣潔殿堂,也是游人心中的向往。她依山而立,色彩分明,殿宇錯落,氣貫蒼穹。布達拉宮不僅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建筑的技能與智慧,更蘊藏了西藏的悠久歷史與文化。在我見到她的那一刻,就在心中打下烙印,永遠珍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