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作品梗概 海倫·凱勒在一歲半時突患猩紅熱,連日高燒,昏迷不醒。而醒來之后的她,眼睛失明,耳朵失聰,說話也開始含糊不清,從此墜入一個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進痛苦的深淵。 在這之后,她卻慢慢走出黑暗,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除了靠她自身的頑強毅力之外,同她的老師安妮·莎莉文的諄諄教誨是分不開的。她為了表達對老師的感恩和懷念,寫下此文,文題所指便是莎莉文老師。 二、作者簡介 海倫·凱勒(1880一1968),美國作家、教育家、慈善家,是盲聾啞人。她致力于為殘疾人造福,建立了許多慈善機構(gòu),1964年榮獲“總統(tǒng)自由勛章”,次年入選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的“二十世紀(jì)美國十大偶像”之一。主要著作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走出黑暗》等。 知 識 重 點 一、字音詞義 感慨kǎi:有所感觸而慨嘆。 綻zhàn開:指植物的皮、殼等裂開,花兒開放,也比喻人們的笑臉。 爭執(zhí)zhí:爭論中各持己見,不肯相讓。 慚愧cán kuì:因為自己有缺點、做錯了事或未能盡到責(zé)任而感到不安。 截jié然不同:形容兩件事物毫無共同之處。 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不能忍受。 小心翼翼yì:謹(jǐn)慎小心,一點不敢疏忽的樣子。 不求甚shèn解:原指領(lǐng)會大意,現(xiàn)多指讀書學(xué)習(xí)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混hùn為一談: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說成是同樣的事物。 恍huǎng然大悟:一下子完全明白了或覺悟過來了。 油然而生:自然地產(chǎn)生(某種思想感情)。 花團錦簇cù:形容五彩繽紛、十分華麗的景象。 美不勝收:美好的東西太多,一時接受不完。 二、主題概述 課文通過敘述莎莉文老師來到“我”家后,教“我”識字、認(rèn)識各種事物的過程,贊揚了莎莉文老師雋永深沉的愛心和高超的教育藝術(shù),表達了“我”對莎莉文老師由衷的贊美和感激之情。 三、文章結(jié)構(gòu) 第一部分(1~5):寫“我”與莎莉文老師的初識。 第二部分(6~8):寫莎莉文老師教“我”認(rèn)識了許多單詞。 第三部分(9~13):寫莎莉文老師開啟“我”知識的大門,“我”有了求知的欲望,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和熱愛。 四、鑒賞品讀 1.作者在文章開頭為什么強調(diào)“這一天”? 因為“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這一天”莎莉文老師來了,是“我”生命重新開始的一天,從這一天起,“我”過上了和以前完全不同的生活。通過強調(diào)“這一天”,從側(cè)面說明莎莉文老師對“我”的影響之大。 2.第③段的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 這里的自然環(huán)境描寫充滿了溫暖的氣息,預(yù)示著“我”的命運將發(fā)生改變。 3.“在未受教育之前……'光明!光明!快給我光明!’”第④段中的這兩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有什么表達效果? 作者先運用比喻,形象生動地展示了“我”墜入寂靜而黑暗的世界的心理狀態(tài),表現(xiàn)“我”在黑暗、沉寂的世界中的焦躁、恐懼。然后運用反復(fù)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我”受教育前對光明的渴望。 4.第⑨段里寫“我”發(fā)脾氣運用了什么描寫?有什么作用? 這里運用了側(cè)面描寫。寫“我”發(fā)脾氣,真實地寫出了“我”急于想走出黑暗、沉寂世界的焦躁不安的心理,體現(xiàn)出“我”的學(xué)習(xí)過程之艱難,每一點進步都需付出很多的努力,從側(cè)面烘托出莎莉文老師工作細(xì)致、耐心。 5.為什么說“水喚醒了我的靈魂,并給予我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 “水”使“我”有了自己的思想,激起了“我”強烈的求知欲?!拔摇辈辉賰H限于模仿學(xué)習(xí),而是能夠敞開自己的心靈,感受到人間的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也因為有了求知欲,“我”就更能感受到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6.“啊!世界是還有比我理幸福的孩子嗎?”品析這句話的含義。 直抒胸臆,寫出了“我”內(nèi)心濃烈的幸福感,說明莎莉文老師為“我”開啟了知識的大門,“我”學(xué)會很多文字后感到無比的快樂和幸福,感到了世界的美好。 7.“再塑生命”的含義是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再塑生命”從字面上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獲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愛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來,“我在那個寂靜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會有溫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師的教育下,“我”的靈魂被喚醒,再次擁有“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正如作者自己所說的“她就是那個來對我啟示世間的真理、給我深切的愛的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莎文老師是“我”的“再塑生命的人”,表達了作者對莎莉文老師的無比敬愛和感激之情。 8.將題目“再塑生命的人”換成“我的老師”可以嗎?聯(lián)系文章內(nèi)容談你的看法。 不可以?!拔摇痹谏蛭睦蠋煹慕逃蚂`魂被喚醒,理解了自然,懂得了什么是“愛”,生命獲得了新生,原有的生命被重新塑造,“再塑生命的人”這個標(biāo)題很好地揭示了這個中心。而“我的老師”雖然也能表達出文章的內(nèi)容,但相比而言,卻不能表現(xiàn)文章的主旨,所以,“我的老師”不如原來的標(biāo)題好。 教 案
七、板書
課 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