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說:“沒有人喜歡孤獨,只是不愿意失望?!?/p>
周國平說:孤獨是人的宿命,愛與友誼都不可能將它根除。
也是,孤獨是人與生俱來的東西,而它也終將伴隨著生命的
軌跡長途跋涉和永生。

像愛,像情。像恨,像怨,成為生命一生不可磨滅的主題;
像夢想,像追求。像歲月,像江湖……成為人們一生附于身心永無放下的行囊。
孤獨,它不是生于人內(nèi)定的情懷,不是從靈魂中升華的境界,更不是精神所向往的境地。它是隨時隨地的涌動于人生內(nèi)容中的情感,是即興即遇的動蕩著生命形式的情緒。

孤獨,是靈魂的另一半色調(diào),是精神的另一種狀態(tài),是身心的另一個伴侶。它無聲無息,卻時涌時現(xiàn)。無形無影,卻處處都在。
孤獨猶如生命的章節(jié),恰似歲月的年輪,仿佛時光的碎片,總是帶給人們無盡的悵惘,也帶給人們不舍的希望。

當(dāng)然孤獨更像一粒春天的種子,能在心靈的世界生長出萬千人生和萬千人生的不同情感。
孤獨總是與生命同生同長,同存同居。其實人一生所屬的愛恨情仇,喜怒哀樂,悲傷恐懼,都是情緒于孤獨中所生出的必然。
戰(zhàn)國時期,儒家學(xué)派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孔子,一生博學(xué)多識,著書立說,講學(xué)授信,曾被后人尊為圣人,先師,萬世師表。

他為了拯救民眾于水深火熱,為了教化天下王主都能以仁德治國安邦,曾周游列國十四年。
然而,有時候愛情,真情,才情,豪情總是會伴隨著寂寞和孤獨而與生命一起無奈。

其實在他的周游列國的歲月中,他處處碰壁,受人之嫌,幾度饑寒交迫,窮困潦倒,但他不改本色,執(zhí)難守志,直到耗盡最后的精力和心血。
當(dāng)他帶著滿腔未盡的心意,壯志難酬的悲情,至老回到家鄉(xiāng)后,卻發(fā)現(xiàn)他的親人,弟子一個個早已離他而去。
破落的家,凄清的殘象,孤獨與寂寞頓時再一次布滿了了老人本就疲倦不堪的身心和世界。從此,他獨守著這份落寞的日子,直到生命的終結(jié)。

《紅樓夢》里的大家閨秀,豪門俊男,個個相持風(fēng)華才情,個個坐擁富麗堂屋,個個生性風(fēng)流倜儻??稍?jīng)花開都富貴,怎知葉落是冷秋。
一場盛世的輝煌過后,紅粉消逝,佳人何處?情夢何在?寂冷的紅樓內(nèi),只有茫茫一片雪白,珍藏著曾經(jīng)的繁華三千。那情那景,怎一個孤獨可來消受。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p>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在輾轉(zhuǎn)過她人生的輝煌與破敗后,最終帶著自己最孤獨的文字和最凄愴的心思,無奈地離開了這世界。
其實,孤獨是生命的常態(tài)。猶如快樂過后是寂寞,寂寞過后便是更大的寂寞。
生命,從來不都會離開孤獨而自我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還是旅行,無論怨恨還是相愛,無論成功還是失敗,到最后,孤獨恰如人一生的行囊,始終伴隨著生命的所有過程。
《百年孤獨》中說:“生命中擁有的所有燦爛,都必將用寂寞來償還。人生終將是一場單人的旅行,孤獨之前是迷茫,孤獨過后,便是成長?!?/p>

每一個生命,都有自己千絲萬縷的情結(jié),因而孤獨著的,也并非都是傷悲的。
因為人生中,總會有那么一絲寂寞,會開出你喜歡的花;總會有那么一段孤獨的旅途,會讓你生長出自信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