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天這樣一個話題沖上了熱搜: 如果現在你裸辭了工作,你的存款可以支撐你幾個月不上班? 上萬網友參與了投票,結果讓人心酸: 認為自己能撐一年以上的,只有27%; 而認為自己現在就“撐不住了”的,比例高達42%。 面對生活的重壓,大多數中年人都在苦苦支撐! 單位里有個38歲的中年同事,最近日子過得非常艱難。 首先是他老婆所在的公司黃了,家里一下子少了一半的收入。 中年人沒那么好找工作,這段時間,家里只能用同事一個人的八千月薪苦苦支撐。 兩個月前同事的父親在家里跌了一跤,住了十幾天院。 老婆整天忙于面試,沒有時間去照顧; 而同事呢,更不敢輕易請假——家里目前唯一一份能掙錢的工作,絕對不敢弄丟了。 他們家里兩個小孩,姐姐今年小升初,弟弟上幼兒園。 今天姐姐要錢買教輔,買校服,明天弟弟要上興趣班,要這要那,到處都是錢。 而目前他們家收入一個月就八千塊錢,還要還房I貸,養(yǎng)兩個小孩,還有四位老人。 同事最近看上去都老了許多…… 明明才三十多歲,看著像四十多歲一樣。 他感慨地說: “對于中年人來說,有存款和沒存款的人生真的不一樣。 如果我現在能有一些存款,就能一定程度地抵御生活的風險?!?/p> 隨著年齡的增加,小編也有類似的體會: 年輕的時候,沒錢也不怕,反正沒啥生活壓力,錢沒了再掙,工作丟了再找,分分鐘的事兒。 但人到中年,職場競爭力下降,生活中各種壓力,千頭萬緒。 中年人的生活就是這樣的: 每天一睜眼,身邊都是要依靠你的人,而沒有一個可以依靠的人。 當人生遇到風雨,沒有給你打傘的人,因為你自己就是那把傘! 前幾天刷到一個熱搜: “人到中年,沒舍得給孩子買一塊68元的牛排?!?/p> 人到中年,壓力最大的時候,裁I員,降I薪,孩子的教育,父母的養(yǎng)老…… 種種壓力一起襲來,快把這位中年父親給壓垮了。 所以說,特別是中年人,有一定的存款真的很重要。 電影《我不是藥神》里有一句經典臺詞: “世界上只有一種病,那就是窮病?!?/p> 之前還在推上看到一名心理醫(yī)生分享道: “十年的工作經驗告訴我: 多數人抑郁的根源在于,他的生活存在難以解決的困境,而這個困境通常跟錢有關。 如果能解決這個困境,他的抑郁程度就會明顯減輕?!?/p> 前幾年我聽過不少這樣的說法: “會攢錢不如會賺錢,你有攢錢的毅力,還不如去努力賺錢呢?!?/p> 可是現實中,錢哪里那么容易賺呢?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開源和節(jié)流一樣重要。某種程度上,后者更重要。 在此小編給朋友們分享三個比較實用、有效的存錢方法。 1,“52周存錢法” 這是目前國際上都比較流行的存錢方法,適合多數人。 方法是這樣的: 存錢人必須在1年52個星期里,每周存錢遞增10元。 例如:第一周10元,第二周20元……第52周520元。 10+20+30+……520=13780 不可思議吧? 起始金額只有十塊錢,按照這個方法存下來,一年竟然能攢一萬多。 這就是“積累”和“堅持”的力量。 2,“365天存錢法” 這個方法跟第一個方法有點類似,區(qū)別就是這個方法存得更多,適合收入比較高的人群。 具體方法是這樣的: 一年365天,是第幾天就存當天數字的金額。 比如第一天存1塊錢,第二天存兩塊錢,第15天存15塊錢……以此類推。 這樣能存多少錢呢? 效果圖如下: 只要嚴格執(zhí)行這個方法,一年能存六萬多,是不是很驚人呢? 不過這個方法也有不足之處,就是最后一個月可能壓力比較大,算下來要存一萬多。 所以建議你可以隨機打亂這365個數字,把年底大金額的存錢壓力分攤到每個月,可能就會輕松一些了。 3,花“存剩下的錢”而不是存“花剩下的錢” 有點像繞口令? 小編來解釋一下。 很多人發(fā)了工資之后,是先花掉,然后每個月剩多少存多少。 其實這種方式存不了多少錢,而且還容易超支。 不要高估你的自制力,世界上有趣的事物太多了,很容易就把錢花掉了。 如果你想存錢,更好的辦法是: 發(fā)工資之后,先把你要存的那部分錢拿出來,單獨放到一個賬戶里不要動,然后這個月就花你存錢之后剩下的那部分錢。 這樣可以變相地抑制自己的購物欲望哦。 PS: 之前在其他的文章里分享了這幾個方法之后,有同學說: 我一年的收入還不到六萬呢!這存的錢都六萬以上了,肯定不現實。 其實這些方法都是很靈活的,比如你可以把存錢的金額往前提一個小數點,之前是1元,你可以改成0.1元。 這樣存下來,最后的總金額也是很可觀的,一年也能攢好幾千。 所以,重要的不是你存多少錢,而是通過這種方式,去建立一個“抗風險、可持續(xù)、理性消費”的健康生活觀念。 討論 現在的你,敢裸辭工作嗎? 你現在的存款,夠你幾個月不上班? 歡迎評論區(qū)分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