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老照片中的杭州百年史

 一介書生五十后 2021-11-19
杭州,是江南名城,所謂“錢塘自古繁華”。但那些繁華與變革,歷來只留在文字與圖畫中,沒有其它的影像記錄。自清末攝影術(shù)傳入中國后,我們才得以借助今天留存的老照片,看到百年以來的杭州影像變遷。老照片里,有它自成體系的杭州百年史。



1、晚清




120多年前的清末,古老的華夏大地上已是一片蕭條,處在風(fēng)雨飄搖中的清王朝,在內(nèi)憂外患中已經(jīng)筋疲力盡。大風(fēng)雨到來前夜的杭州,也是如此,凋敝的民生與宛如水墨畫的西湖,構(gòu)成了清王朝最后的“寂靜”時光。

圖片

這是1897年,一個外國人拍的一組照片。那時代表古老文化和封閉形象的城墻依然聳立在城市周圍,到了夜晚,仍按照傳統(tǒng)的習(xí)慣關(guān)閉城門,沒來得及進城的人,只好從翻墻樓進來。這就是當時的翻墻樓,城墻里面有吊籃升降進出城,它代表著秩序的森嚴。

圖片

代表著秩序的還有人的等級。這是一個大戶人家,由兩個轎夫抬著,但抬著他的并不是常見的轎子,只能說是一個大“籃子”。

圖片

教會醫(yī)院也早已進入了杭州。醫(yī)院門口,站著兩個中國門童,上面的牌匾寫著“剖肝有法”,意思應(yīng)該是說醫(yī)院治療肝病很有一套,但這種驚悚的詞語,不免讓人聯(lián)想到當時“教會醫(yī)院買賣人體器官”的謠傳。

圖片

在一張西湖斷橋的照片上,可以看到那時橋上還有橋亭,而橋洞下有柵欄禁止船只穿行。整個照片給人一種蕭索的感覺。

圖片

外地游客到杭州,總是沖著西湖而來,1911年的上海市警察局警員威廉·阿姆斯特朗(1867-1931年)也不列外,在他拍攝的這張斷橋照片上,橋亭已經(jīng)拆除,橋洞內(nèi)也沒有了柵欄,只是橋面依然是石階而不是今天平整的柏油路面,橋兩側(cè)爬滿了藤蔓植物,盡顯郊外風(fēng)光。

圖片

這是那時的西湖十景之一“平湖秋月”,這才是名副其實的“平湖”,靜謐如畫,今天只能看人人人的西湖,很難感受到如此景致了。

圖片

三潭印月。如今已是第五套人民幣“一元”紙幣的背面圖案,拍攝的角度應(yīng)該是岸邊或湖中小船上。

圖片

西湖邊的秋瑾墓,寫著“鑒湖女俠秋瑾之墓”。秋瑾于1907年就義后,先葬在紹興娘家,1908年初遷往西湖北側(cè),因是在大清王朝,作為“亂黨”的秋瑾是不可能堂而皇之的葬在這里的,遭御史常徵告發(fā)后,1908年底,墓被迫遷回湖南湘潭昭山,與王子芳(秋瑾丈夫)合葬。辛亥革命成功后的1913年,再遷回西湖。因此,這張照片可能拍攝于1908年或1913年之后。

圖片

另一位志士于謙葬在西湖西側(cè)。因堅持擁立景泰帝而被復(fù)辟的明英宗殺害的于謙,本是杭州人,死后長眠于西湖邊。拍攝照片時應(yīng)該是秋冬季節(jié),樹葉已落,似可聽到寒鴉聲,一片荒草中的墓牌坊和石翁仲,凄涼地守護著這位忠臣。

圖片

在可能是蘇堤的這張照片上,可看見湖中小舟,似乎在等待著生意,而湖邊類似人工養(yǎng)殖的網(wǎng)樁告訴我們,那時西湖還沒有全面管理,漁民可以在湖里打漁或養(yǎng)殖水產(chǎn)。

圖片

鳥瞰西湖,圖中長堤依然可能是蘇堤,近處水田、民居、小丘,可能是如今蘇堤南側(cè)靠近南山路一帶。與如今這里車水馬龍的景觀迥異,那時它是郊外的田園。

圖片

 “倒掉”前的雷峰塔。它本來是五代吳越王錢弘俶為供奉佛螺髻發(fā)舍利而建,因為許仙白蛇的傳說而聞名中國,也因為魯迅一篇《論雷峰塔的倒掉》而留在一代代學(xué)生的記憶中。事實上雷峰塔的倒塌是因為江浙多養(yǎng)蠶,而蠶最怕蛇,民間迷信鎮(zhèn)“白蛇”的雷峰塔磚可以辟蛇,所以紛紛盜取塔磚,久而久之,雷峰塔終于在1924年轟然倒塌。如今的雷峰塔是2002年建成,已是純銅制作,而原塔是石砌的。



2、民國





圖片

清朝滅亡前的寧靜隨著1911年武昌起義的槍聲而戛然而止,杭州的革命軍也于年底進行了響應(yīng),那時還是青年的蔣介石,在象山港組織了百余名漁民組成的敢死隊,自任隊長,參加了光復(fù)杭州的戰(zhàn)役。這是一個英姿勃發(fā)的蔣介石。

圖片

步入民國,杭州的城市建設(shè)開始有了新的氣象。隨著滬杭鐵路和杭江鐵路(浙贛鐵路前身)的全面開通,杭州城站成為浙江鐵路運輸中心。那時的城站,是一棟中西合璧的折中主義建筑,它不幸于1937年被日軍炸毀,今天的城站,是1941年、1997年兩次改建后的了。

圖片


那時的火車站,不知這列“西湖號”是不是特別命名的專列或?qū)S密囶^,類似今天的“和諧號”嗎?穿著類似軍服的列車員、著風(fēng)衣的女子,無一不透露著民國風(fēng)。

圖片

民國的北山街,被各種別墅、旅館占據(jù),漸漸沒有了清末的蕭索感,而與城市連為一體了。

圖片

報業(yè)巨子史量才熱愛杭州,眷戀西湖。他租得北山街一塊土地,仿造《紅樓夢》中怡紅院的格局,為他的妻子沈秋水興建了秋水山莊。這是新中式建筑和傳統(tǒng)園林的結(jié)合,貫通中西,古典現(xiàn)代,別具匠心又和諧無比。史量才本人則因?qū)箛顸h當局,于1934年從杭州回上海的途中被國民黨特務(wù)殺害。

圖片

何葆齡、何積藩父子將基本空閑卻又交通便利、景致優(yōu)雅的何莊加以整修,開辦新新旅館,使其與惠中旅館、西湖旅館,成為環(huán)湖一帶最早的旅店之一。那時的西湖北側(cè)山坡上,還沒有那么多建筑,只有湖邊的新式旅館,與古舊的、有著筒瓦和石獅守門的傳統(tǒng)建筑“混搭”。

圖片

日本人早就覬覦著中國。從20世紀二三十年代開始,他們就派了大量間諜,以攝影師的名義,拍攝各種關(guān)于中國城鎮(zhèn)、關(guān)隘、交通設(shè)施及風(fēng)景名勝的照片。這種間諜不是竊取軍事機密,但獲得的各種普通情報同樣呈送給日本軍政高層甚至天皇,讓高層了解中國概況,為以后的侵略作準備。這一系列圖片即由“滿蒙印畫協(xié)會”于1924年至1944年間出版,如今烽煙散盡,這些照片卻成為我們了解民國的史料。圖中是杭州街景,黃包車、自行車與苦力行走在三合土做成的街道上,而街道兩邊是那時流行的“騎樓”,現(xiàn)在這些建筑已基本蕩然無存了。

圖片

日本人同樣忘不了西湖。這張應(yīng)該是站在西湖北側(cè)寶石山上俯瞰斷橋和白堤,斷橋似乎已經(jīng)整修過,山下近處是鱗次櫛比的別墅,遠處是杭州城。

圖片

西湖岸邊,很多人依然穿著清朝的長袍馬褂,或者長衫,但長辮子沒有了,說明已經(jīng)是民國了。這是那時代的西湖游客,他們坐著木船游湖,遠處還可看見汽船,那估計不是一般人能享受的。

圖片

保俶塔旁,一棟西式建筑很是顯眼,它可能是一處近代海關(guān)或使領(lǐng)館建筑,與一旁的亭子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保俶塔本來是為了保吳越王錢俶的,他投降北宋,要到開封覲見,但害怕被北宋朝廷加害,人們?yōu)榱吮S铀?,修建了此塔。它也不是現(xiàn)在的保俶塔,如今的塔是1933年重建、并于1997年更換塔剎后重新修葺的。

圖片

上天竺寺。《天竺山志》載:“東晉咸和初,慧理來靈隱卓錫,登武林警日:'此乃中天竺國靈鷲山之小嶺,何年飛來此地耶?’”由此,山名“天竺”,峰稱“飛來”;后人把峰南所建各寺稱“天竺寺”,分上、中、下三天竺。圖中的上天竺寺,進香的人進進出出,門口有小攤販,還有載人來進香的黃包車停留。如今的上天竺,是三天竺中最大的寺廟,但建筑也是1985年、1991年兩次大修后的了。

圖片

靈隱寺大雄寶殿。三天竺并不是慧理所建,靈隱寺才是。自建成后,靈隱寺多次被毀,這座大雄寶殿是宣統(tǒng)二年(1910年)重建,建殿木料是清廷從美洲購得,原系修繕頤和園的,因時局不穩(wěn),無法整修,故而南運杭州,修建靈隱。照片中的大殿莊嚴肅穆,只有寥寥三名僧人,古樸而滄桑。這種古樸滄桑也是如今見不到的了。

圖片

蘇小小墓。蘇小小,傳說中南齊時代的錢塘名伎,十分喜愛西湖山水,自制了一輛油壁車,遍游湖畔山間,死前說“我別無所求,只愿死后埋骨西泠”。照片中的民國蘇小小墓,于1964年被紅衛(wèi)兵破壞,現(xiàn)在的墓就是根據(jù)老照片于2004年重建的。

圖片

岳飛與岳云父子合葬墓。岳飛墓建于南宋,清康熙重建時改變原有規(guī)格,即是照片中所見。如今的岳飛墓,是1979年按南宋建筑風(fēng)格全面整修的,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圖片

六和塔。建于北宋,取佛教“六和敬”之義命名。照片中的塔身重建于南宋,1900年重修。1936年,在六和塔下舉行過一場電影明星的集體結(jié)婚,由著名民主人士沈鈞儒證婚,藍蘋(即江青)與唐納、趙丹與葉露茜、顧而已與杜小鵑三對新人結(jié)為夫婦。誰也不曾想到,那個叫藍蘋的女子后來會成為中國現(xiàn)代史上無法抹去的人物。

圖片

西湖邊的山中小徑,民國時期依然靜謐而安詳,就像世外桃源。但這靜謐不久就要被打破,打破它的,正是照片拍攝者的國家,或者說,他們拍下這份靜謐,就是為了打破它。



3、抗戰(zhàn)




圖片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zhàn)爆發(fā),次日駐杭州筧橋的中國空軍與日軍展開了著名的“八一四”空戰(zhàn),剛剛從河南等地移駐到此的空軍,甚至還沒來得及降落,就與攻擊的日軍進行了空中格斗。這是中國空軍的編隊。

圖片

空軍大隊長高志航。中國空軍在他的指揮下,擊落日軍飛機三架,擊傷日軍飛機一架,我軍以完好無損的戰(zhàn)果取得完勝。高志航首開空戰(zhàn)殲敵記錄,成為聞名全國的英雄。兩個小時后,杭州報紙就出了號外。

空戰(zhàn)后,高志航晉升為空軍驅(qū)逐機上校司令,第四航空大隊更名為“志航大隊”,蔣委員長親自點名嘉獎,并將自己的座駕“天窗號”獎給了高志航。

圖片

空戰(zhàn)中被擊落的日機殘骸。中國方面在杭州半山附近及錢塘江口分別發(fā)現(xiàn)飛機殘骸。無法相信自己失敗的日軍從他們的“加賀號”航母上起飛,再次襲向杭州和上海,但短短三天日機被擊落12架,日軍兩個航空隊被迫停止攻擊,鹿屋航空隊司令剖腹自殺。筧橋空戰(zhàn)至此轟動了整個世界,8月14日也被國民政府定為每年的中國空軍節(jié)。

圖片

但是,空軍的英勇?lián)醪蛔∪哲婅F蹄前進的步伐。因為日軍逼近,剛剛建成不久的錢塘江大橋,也被迫炸毀,照片里就是剛炸毀不久、幾段跌落江中的大橋。炸橋的指揮者就是建橋的設(shè)計者茅以升,戰(zhàn)后的1948年,又由他主持修復(fù)大橋,這是中國自行設(shè)計、建造的第一座雙層鐵路、公路兩用橋,如今依然在用,就是錢江一橋。

圖片


日軍騎兵行進在斷橋上。可以看出此時的斷橋橋面已經(jīng)修整成平整的路面(可能是柏油),并延長減緩了坡度,不是清末那個陡峭石階的斷橋了。

圖片

日軍在西湖邊休息。時間應(yīng)該是剛占領(lǐng)杭州的1937年冬季,這是一個暖和的日子,身著冬裝的日軍在曬太陽。

圖片

日軍在岳飛墓前合影。如果他們熟悉中國歷史,就該知道岳飛是抗擊外敵侵略的民族英雄(在當代,因為女真人即滿族也成了中國的少數(shù)民族,提倡民族團結(jié),不再稱呼岳飛為“民族英雄”),就是抵抗他們這種侵略者的。

圖片

日軍也在靈隱寺合影。就像兌現(xiàn)之前他們的間諜許下的愿望那樣,每個之前日本攝影師拍下的西湖景點,日軍都來“重游”了一遍。

圖片

對中國人的屠殺,一樣在杭州上演。這次屠殺地點位于現(xiàn)杭州植物園附近,當時叫玉泉馬嶺山刑場。圖中的中國人,大多數(shù)是恐懼而無奈的麻木形象,中間一人凄慘的痛哭,他們知道死亡即將降臨。

圖片

慰安所。日軍在杭州至少有13處慰安所,如今他們大多數(shù)都已拆遷,只有泗水新村的一處保留了下來。

圖片

日軍占領(lǐng)杭州8年,直到1945年日軍投降后,中美軍隊進入杭州。美軍“飛虎隊”攝影師則留下了剛收復(fù)后的杭州的影像,還是當時十分稀有的彩照,也是民國時期關(guān)于杭州的少量彩照之一。這是杭州火車站附近,離美軍的空軍基地不遠,美國大兵在和中國攤販講價錢、買東西,幾個兒童小販在一旁觀看。戰(zhàn)后的和平景象初顯。

圖片

戰(zhàn)后的杭州街景。行人不是很多,但士兵很搶眼,遠處還有國民政府的國旗,街邊仍然有大量木結(jié)構(gòu)的騎樓,如今都被鋼筋混凝土取代了。

圖片

街上運貨的苦力,如往常一樣辛苦勞作,盡管戰(zhàn)爭結(jié)束了,但小民的生活與艱辛還要繼續(xù),甚至照片中還有一女子在幫忙拉車。

圖片

幾個美軍士兵租了一艘小船游覽西湖,這是船娘。她年紀不大,著旗袍,有點東方女人的風(fēng)韻。西湖水則是那么碧藍。

圖片

那時西湖邊還是允許洗衣服的,這應(yīng)該是通向西湖的一處小灣,水淺,成了洗衣娘們常來的地方。那時洗衣服,不一定都是洗自家的,有不少專門的洗衣娘,替家境好的人洗衣服,以此謀生。

圖片

這一年似乎是個豐年,也可能是因為勝利,杭州郊外的農(nóng)民男孩,臉上洋溢著笑容。對于一個傳統(tǒng)農(nóng)家來說,這就是好日子了。那時,天也很藍。

圖片

干農(nóng)活的女孩比男孩年紀稍大,她已經(jīng)可以挑擔子了,皮膚也顯露出農(nóng)家女的紅銅色,而她似乎已經(jīng)嘗到了生活的艱辛,臉上沒有男孩那么純真的笑容了。

圖片

在田間歇息吃飯的農(nóng)民一家人。農(nóng)民就在田間地頭吃飯,有4個菜,在那年代也算豐盛了。飯菜可能是女孩從家里送來的,她或許已經(jīng)在家里吃過了。拍攝者說:“杭州地區(qū)的鄉(xiāng)村引起我和幾個戰(zhàn)友的極大興趣”,這是一幅展現(xiàn)傳統(tǒng)農(nóng)家之樂的典型照片,我們不知道這家農(nóng)民耕種的土地是不是他們自己的。戰(zhàn)后的和平?jīng)]能維持多久,一場以土地為主要號召的內(nèi)戰(zhàn)馬上又開始了,只是內(nèi)戰(zhàn)也沒持續(xù)多久,轉(zhuǎn)眼之間,杭州迎來了解放。



4、解放后




圖片

1949年杭州的公園里,依然是前清長袍馬褂打扮的市民,像遺老遺少一樣安閑自在,抽著煙、喝著茶,過著典型杭州人的悠閑生活,似乎沒感覺出一個新時代將要開始了。

圖片

在解放了南京后,解放軍席卷江南,于1949年5月3日解放杭州,在群眾夾道歡迎中進入杭州市區(qū)。此時的解放軍,除了騾馬拉的大炮外,也有不少人戴上了繳獲的鋼盔,而街道上繁體字的標牌,仍然告訴你這是新舊交替的時代,簡化字直到解放后的1956年才頒布。

圖片

解放軍士兵行走在西湖邊。對于這些北方年輕人來說,杭州是個美麗的城市,這里的山水風(fēng)光跟黃土或黑土地的北方,完全不同。他們中有一部分可能會在繼續(xù)解放的途中戰(zhàn)死,一部分可能轉(zhuǎn)業(yè)成為南下干部,成為解放后治理杭州的一員。

圖片

解放軍過錢塘江大橋,追擊國民黨軍隊。此時的國軍,已經(jīng)有不少,隨著黃金、銀元等,一起到了臺灣,但在浙江及福建很多地方,還有不少未能撤退的守軍在負隅頑抗,解放軍將南下追擊。

圖片

杭州人走上街頭,慶祝解放。這應(yīng)該是在西湖東側(cè),今天湖濱的位置,人們慶祝一個新時代的到來,盡管每個人可能有不同的命運。

圖片

1949年杭州國立藝術(shù)??茖W(xué)校新生于校門前留影。藝專的前身是創(chuàng)辦于1928年的國立西湖藝術(shù)院,抗戰(zhàn)時曾內(nèi)遷并與北平藝專合并,抗戰(zhàn)后的1945年永久定校址于杭州。此時的新生們,還有不少稚嫩的氣息,他們的母校,就是如今的中國美術(shù)學(xué)院。

圖片

新政權(quán)的各級政府也陸續(xù)成立。這是杭州拱墅區(qū)人民政府成立的情景,主席臺懸掛著黨旗(此時共和國還沒有成立,沒有國旗)和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的大幅畫像。

圖片

解放后,各種面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61年杭州首條無軌電車運營,線路是從城站到拱宸橋,全長12.5公里,貫穿杭州南北 ,成為杭州市內(nèi)交通主干線。從此,那種民國風(fēng)十足的有軌電車,開始慢慢退出歷史舞臺。

圖片

1970年代,自行車最終替代了黃包車,成為街道上的主流交通工具。這是杭州城站附近的章家橋食雜鋪,居然還保留了老舊的筒瓦屋頂。那時的糧食雜貨,米、油、布、糖等,都要限量供應(yīng),憑票購買。票證時代,是那一代人的集體記憶。

圖片

1970年代市民在龍翔橋菜市場爭購長梗大白菜,每公斤5分錢,在那個月工資只有幾十元的時代,這也是“白菜價”,只不過依然要憑券供應(yīng)。

圖片

杭州青少年宮的小朋友們。他們似乎剛從少年宮里出來,臉上洋溢著單純快樂的笑容,身后另一批小朋友在排隊入場。沒有補習(xí)班,沒有各種課外作業(yè),那時的孩子,是真的在玩,在快樂。

圖片

如今已看不見的鼓樓,古為濱海敵樓(古時錢塘江北岸比現(xiàn)在更靠近城區(qū)),始建于五代時期,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重建,作為抗倭報警之用。

那時的警察還是著白色制服。這應(yīng)該是一個夏天,女人們穿著涼鞋和不太漂亮的灰色衣褲,標語中的“反對日美軍事同盟條約”,表明照片的拍攝時間可能是1960年或1970年(條約簽訂于1960年,1970年續(xù)簽)??上Ч臉菤в凇拔母铩睍r期,如今的鼓樓是2001年重建的。

圖片

1975年龍翔橋公交站擁擠的景象。人們爭相上車,有人把孩子從窗口遞出,與常見的那個年代文明而有序的景象完全相反。



5、改革開放后




圖片

當改革開放的號角吹響后,中國的城市迅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79年的春節(jié),雖然“大雜院”似的房子沒有變,但從人們的衣著與表情中,似乎看到了80年代的氣息,70年代漸行漸遠了。

圖片

開放了,人們開始做起了各種小生意,會識文斷字的老先生,在街頭擺起了代寫書信的小攤。改革開放初期,電話還沒有向市民普及,電報又非常昂貴,人們的通訊,還是靠書信,而經(jīng)歷了文化人被視為“臭老九”的時代,文盲還有不少,這就是一塊市場了。

圖片

小人書(連環(huán)畫)是那個年代孩子的集體記憶。80年代是中國當代連環(huán)畫的第二個繁榮期,到90年代,連環(huán)畫就走下坡路了。

圖片

人們的腰包漸漸鼓起來,迎親的隊伍也比以前有了更多家當。走在開放前列的沿海地區(qū),更早體驗到了富裕的滋味。

圖片

70年代的三大件手表、自行車、縫紉機,到了80年代的這戶杭州人家里,變成了四大件:電視機、電風(fēng)扇、自行車、縫紉機。電風(fēng)扇是那種落地搖頭的,電視機是黑白的,今天看起來十分寒酸,但卻是那個年代的“時尚”。時尚的還有墻上的明星照片,這在改革開放前是“違禁品”。

圖片

沒過幾年,更多的電器進入百姓家。這是1987年,杭州人排隊購買電冰箱,幾乎是通宵達旦。

圖片

模特也走上了街頭或公園。80年代人們的衣著仍然樸素,但已經(jīng)在追求美與時尚,在中國湮滅了幾十年的模特重新出現(xiàn),人們手中的相機,是當時流行的美能達。

圖片

彩票,在中國起了個通俗易懂的名字“摸獎”,當時它是通過用手隨便拿一個的方式來碰運氣的。1987年中國誕生了第一張彩票,杭州的這個彩票點應(yīng)該是在此之后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兩名外國游客也饒有興致地看起了中國的彩票。

圖片

80年代城站的站前廣場。此時的城站還是抗戰(zhàn)時期日本人建造的那棟老建筑,帶著日本奈良風(fēng)格。1997年,城站改建成了今天的樣子。

圖片

望江門火車道口。那時還不太流行高架橋,火車穿過市區(qū),往往都有道口,火車來時,行人禁止穿越鐵路,火車走后,人流繼續(xù)通行。費時,但也無可奈何。

圖片

河坊街,位于吳山腳下,是清河坊的一部分,它曾是古都杭州的“皇城根兒”,杭城聞名的“五杭”(杭粉、杭剪、杭扇、杭煙、杭線)就出與此。這是80年代的河坊街,仍顯得寂寞,行人稀少,新的歷史步行街河坊街于2002年開放后,就是熙熙攘攘的了。

圖片

1988年的武林廣場,有人在晨練,而后面在建的就是后來杭州的高消費場所——杭州大廈,大廈以當時流行的中外合資建造,是一座集賓館、商場、酒店等于一體的國際4星級水準的多功能大樓。

圖片

90年代,電話開始進入市民家庭。1992年,杭州人在解放路大塔兒巷排長隊裝電話,但他們可能沒料到,電話會在10年后被手機取代,現(xiàn)在變成了裝電話免費還送小禮品的時代了。

圖片

1993年,柳浪聞鶯歌錢王祠,股民們在浙江證券交易所露天屏幕前看交易。那時沒有網(wǎng)絡(luò),沒有手機,看行情除了報紙電視,還有這種露天屏幕。擺滿的自行車,也具有90年代初期鮮明的時代特征。

圖片

2000年9月,絲綢城開街儀式,時裝走秀表演。絲綢之城杭州,在新世紀重現(xiàn)了它絲綢業(yè)和服裝業(yè)的輝煌。2000年代的杭州,依稀還有時代的隔離感,但離我們的時代越來越近了。

圖片

也就在2000年前后,舊城改造在杭州逐步實施。這是1998年建國中路的改造,如今人們熟悉的“拆”字,那時已蔓延開來。舊的城市終于要離去,新的城市面貌要展現(xiàn)給世人了。

圖片

潮鳴寺巷的老城區(qū),更像城中村。多是老人家居住,也是“拆”字當頭。

圖片

東河大改造前,老居民與住宅作最后告別。住了幾十年,老人們雖然也向往更好更舒適的住宅區(qū),但老地方畢竟已經(jīng)習(xí)慣了。這里的瓦屋、小河,都將徹底改造,城市在向舊時代告別了。
老照片中有很多關(guān)鍵歷史時刻的留影,也有很多普通城市風(fēng)貌與居民的生活面貌,幾十張老照片串起來的杭州百年史,只是這城市的一個側(cè)影,我們從這側(cè)影中看到了一個城市的每次轉(zhuǎn)身與亮相,就像看一個人那樣。 

來源:城市記憶館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