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已至此,教廷絕不會輕易放過路德。 1520年6月,教皇下令譴責和焚毀路德的著作,并限路德在60天內(nèi)改過自新,否則將他革出教門。 但教皇沒有料到,此刻德意志民族情緒空前高漲。 教皇的使者發(fā)現(xiàn),禁絕路德著作的訓令遭到抵制。 有的人把貼出的訓令撕毀,有的人甚至指責使者假傳圣旨。 有人勸路德寫信同教皇和解,路德倒是寫了封信,可信里是這么說的:“請相信我從來沒有攻擊過您本人,雖然我承認講過反對羅馬教廷的話。您自己也不能否認,羅馬教廷已經(jīng)成為索多瑪、格莫拉和巴比倫,照我看來已經(jīng)不可救藥了?!袒实穆毼粦?yīng)當留給猶大和被主拋棄之流。羅馬教廷的邪惡勝過土耳其人。它曾是通向天國之門,現(xiàn)在正是地獄的入口?!?/span> 決裂時刻終于到來了。 路德表示,教皇燒他的著作,那他也要燒教皇的書。 1520年12月10日,路德在威滕伯格一個空廣場上點燃了一堆干柴,當著幾百名威滕伯格學生和市民的面,把教令集、譴責自己的教皇令還有紅衣主教的書投入火中燒毀。 他本來還想連教會經(jīng)典、托馬斯·阿基納的《神學大全》一起燒,可惜沒找著。 路德解釋說,這樣做是符合《圣經(jīng)》精神的,因為圣保羅就允許當眾燒毀邪書。 路德一邊燒一邊還念念有詞:“正像你一心折磨上帝一樣,讓永恒之火也折磨你?!?/span> 意思是我在代表上帝懲罰你! 圍觀的學生為教皇令唱起了送葬曲。 有人又用大車拉來了一大堆教廷人士的書,一并投入火堆。 路德幾天后總結(jié)說:“這樣做非常必要,教皇制及其全部教義和可惡的東西都應(yīng)當統(tǒng)統(tǒng)燒掉?!?/span> 路德此舉震撼了整個歐洲,區(qū)區(qū)一個普通修士竟敢公開燒毀教皇令,這在歐洲是破天荒的大事。 羅馬教廷震怒下正式將“異端分子路德”開除出教。 路德的反應(yīng)是:“真正的反基督者控制了羅馬教廷,我認為他比任何土耳其人還糟糕。” 他甚至給“未來的宗教會議”寫了一份聲明,根本不把現(xiàn)在的教會放在眼里。 1521年,親天主教的皇帝查理五世在沃姆斯召開帝國議會,準備對路德加以迫害,扼殺宗教改革運動。 路德冒著被燒死的危險,勇敢地應(yīng)召到會參加辯論。 4月16日,在兩千多名群眾的簇擁下,路德進入了沃姆斯城。 第二天,路德微笑地走進會場,這個普通修士站在了帝國皇帝面前。 他的支持者呼喊著:“鼓起勇氣,不要怕死。殺害一個軀體,生命仍然存在?!?/span> 會場內(nèi)座無虛席,有的人還只能站著。 教廷代表、路德的老對手??耍崖返碌囊淮蠖阎鲾[在桌子上,要他撤回并承認錯誤。 當著皇帝和諸侯的面,路德說,如果有人能根據(jù)《圣經(jīng)》指出他的錯誤,他第一個把那些書投入火中燒掉,除此以外他堅持不屈服,因為他不能違背良心行事,屈從于經(jīng)常出錯且互相矛盾的教皇和宗教會議。 埃克大怒:“別說你的良心了,承認錯誤你就平安無事,你絕對無法證明任何一次宗教會議是錯誤的?!?/span> 路德回了一句:“能證明?!?/span> 現(xiàn)場有人大喊要燒死他。 現(xiàn)場極度混亂,會議沒法開下去了,皇帝宣布會議結(jié)束。 路德高呼:“上帝會保佑我的!” 幾天后,路德離開了沃姆斯。 路德及其支持者離開后,皇帝和教會操縱議會發(fā)布“沃姆斯敕令”,宣布路德是一個“被砍下脫離上帝的枯枝,一個頑固不化的裂教者和公然的異端分子”。 他的著作也遭到取締。 敕令還規(guī)定任何人都有權(quán)抓住路德送往羅馬。 有人謠傳說,路德在歸途上遇到五名騎士,他們一把抓起路德?lián)P長而去,還有人說路德已經(jīng)被教皇的密探刺死,尸體在一個礦坑里被找到。 其實,是一些諸侯把路德保護了起來,讓他隱居在愛森納赫附近的瓦特堡。 路德說:“我現(xiàn)在不受任何法律和暴君的約束,過的是真正基督徒的自由生活?!?/span> 路德在隱居的地方,天天做兩件事:喝著美味的葡萄酒,讀著希伯來文和希臘文的《圣經(jīng)》。 路德特別鐘愛葡萄酒,據(jù)說他認為不喜歡葡萄酒的人永遠不會有出息,還說:“誰若不愛美酒、女人和歌,他就終生是個傻瓜?!?/span> 有時他也懺悔似的感慨:“我們德意志人的罪孽可以在葡萄酒囊中找到,稱作'豪飲’?!?/span> 至于《圣經(jīng)》,它的舊約部分原文是希伯來文寫成的,新約部分是希臘語寫成的。 路德很重視這兩種語言,把它們比作藏有圣靈寶劍的劍鞘、放著珍珠的匣子、盛著美酒的瓶子和囤積糧食的倉庫。 但為了打破神職人員對教義的壟斷,路德組織將《圣經(jīng)》翻譯成了通俗易懂的德語。 路德從事這項工作十分嚴謹,有時為了翻譯一個字,他們要研究幾個星期,往往一天還翻譯不到一行。 隨著路德翻譯的《圣經(jīng)》譯本流行全國,德意志語言的統(tǒng)一也得到促進。 路德的英勇斗爭感染了德國人民,他深受群眾愛戴。 教皇特使回報說,全德國都在造反,十分之九的人的口號是“路德”,剩下十分之一沒有直接支持路德,他們的口號是“羅馬教廷該死!” 路德的著作仍然暢銷無阻。 人們還搶購頭上自帶光環(huán)的路德像。 諷刺教會的漫畫和小書到處流行,有的漫畫里,教皇、紅衣主教和大主教被用鐵鏈捆在馬尾巴上拖著,有的漫畫畫了一群長著豬、牛、貓腦袋的教士。 路德親自設(shè)計了一冊名叫《基督受難和反基督者》的書,配上插圖,將耶穌和教皇加以對比:耶穌為門徒洗腳,教皇讓人吻他的腳;耶穌給傷者治療,教皇讓人比武取樂;耶穌把錢商趕出圣殿,教皇把教堂變成買賣贖罪券的場所。 人們非常喜歡這些小冊子,他們給討厭的教士起了各種外號,比如討飯袋子、干酪獵犬、魔鬼喂養(yǎng)的肥豬等等。 特使哀嘆:“我對這樣的人民失去了信心!” 由于路德的巨大影響和廣泛宣傳,在沃姆斯會議之后,支持宗教改革的勢力逐漸發(fā)展起來。 薩克森、勃蘭登堡等城邦對沃姆斯會議上的敕令進行抗議,宣布不受其約束。 他們建立的改革教會因此得名“抗議宗”(Protestant),中文一般譯為“新教”。 路德宗、瑞士的加爾文宗還有英國國教,都是新教的重要宗派。 大體上,北德意志諸侯更傾向于新教,而南方則比較保守。 宗教改革是歷史大勢的產(chǎn)物。 教皇代理人在給教皇的信里寫道:“每一塊石頭和每一棵樹都喊出'路德’的名字?!?/span> 整個德意志民族都是路德的后盾,覺醒的人們都自覺地同他站在一起。 因此,路德作為一介普通教士卻能“怒懟”教皇,把所有的天主教會反對派團結(jié)起來,站在時代的最前列。 當時的詩人把路德比作一只夜鶯,用自己的歌聲宣告黑夜即將結(jié)束,清晨的陽光就要升起了。 但是,路德在反對羅馬教廷的同時,卻號召人民服從政府、皇帝和貴族,哪怕他們多行不義也不能反抗。 他擔心:“假如我煽動叛亂,我?guī)Ыo德意志的會是一場大流血?!?/span> 而覺醒的群眾已經(jīng)不甘心僅僅是抗議和辯論,他們要求解決更深遠的社會問題,為此不惜流血犧牲。 路德就這樣又落到了群眾后頭。 |
|
|